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研究

2019-01-16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育人

廖 祎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101)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实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问题、生活问题以及学费问题。随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级、省市级和企业慈善机构赞助等各种形式的资助逐步落实到位,学生的心理满足感却逐步下降,感恩意识缺失情况日益显现,违背了国家资助的初衷。

一、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

大部分受到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较强的感恩意识,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受到腐朽落后的思想的影响和不良信息的传播缺乏感恩意识。

(一)缺乏对父母表达养育之恩

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即使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也会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不乏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自卑或攀比对父母表示不满,认为家庭给他带来了伤害,更不会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

(二)缺乏对老师表达教诲之恩

老师教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关心关爱学生,尤其是重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做好“奖、贷、助、勤、补”的经济资助工作,同时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然而在工作中学生会因为不满意而顶撞埋怨老师,让老师寒心。

(三)缺乏对国家和社会表达培育之恩

国家和社会无偿提供奖助学金以及国家提供在校期间的无息贷款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保证基本生活,有些学生在意识里认为国家和社会的资助理所当然,毫无感激之情,甚至拿到奖助学金会出现高档消费情况,也极少参与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

二、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感恩教育的不足是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之一,家庭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可控制,目前高校感恩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高校对感恩教育重视不够,在资助工作中重点放在经济资助方面,忽略了资助育人的功能。感恩教育讲座大多数是说教“灌输”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难以引导学生提高感恩意识。

第二,感恩教育宣传阵地匮乏,感恩教育活动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活动主动性差,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学生参与率低且参与感弱,难以引起心灵共鸣。

第三,感恩教育缺乏“行为培养,回报社会”的理念,缺乏“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是统一且不可分离”的教育理念。学生只享受了国家和社会提供的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完成学业,忽视了要去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去回报国家和社会。

三、高校感恩教育机制的探索

感恩教育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教育过程,感恩教育融入资助育人的全过程是必然要求。高校感恩教育可以尝试从认识、情感、实践等三个层面着手,教育学生知恩于心,陶冶学生感恩于情,引导学生报恩于行。

(一)从认知层面,教育学生知恩于心

感恩教育始终贯穿在资助育人的全过程,感恩教育从学生的认知教育着手。第一,将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通过思政教师的思想引领,知识讲解,学生课堂讨论,课后体会,加深对感恩的认知。第二,在学生培养和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率先垂范,通过对学生的关爱引导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三,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奖评优、日常深度辅导过程中,辅导员要注重自身的人格垂范,聆听他们的心声和了解他们的需求,引导学生自立自强,自食其力,提高回报社会和国家的意识。

(二)从情感层面,陶冶学生感恩于情

通过多元化且系统化的感恩教育活动,营造感恩氛围。第一,在日常的感恩教育中,要更新感恩教育的宣传阵地,在校园网站、学校校报、校园广播、宣传展板的基础上,增加微博、微信公众号、一直播、抖音等“互联网+”渠道宣传感恩理念,树立感恩意识,弘扬感恩精神。第二,要丰富感恩教育的活动,除了讲授式、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传统的教育活动,应该多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合唱比赛、相声小品大赛、摄影比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发自内心地接受感恩教育。第三,启动“感恩月”系列活动,以节日为契机,鼓励学生在父亲节、母亲节表达父母的养育之恩、在教师节表达教师的教诲之恩、在国庆节表达对家和社会的培养之恩。

(三)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报恩于行

第一,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提高他们助人为乐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他们关注公益事业,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理解知恩图报。第二,引导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勤工助学,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来改善学习生活条件,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提高感恩意识,更好地回馈国家和社会。第三,鼓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互联网+”优势,借助微信、一直播、抖音等网络平台,以微故事、微视频、微直播等形式分享他们的励志故事,分享他们心路历程,树立榜样形象,引领学生报恩于行。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困难中遇见团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