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时代学生骨干培养的新方法
——基于学生会建设的视角
2019-01-16李定军
李定军
(天津农学院团委,天津 300384)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引起了各高校对“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进行了积极思考。随着“互联网革命”、“信息革命”的到来,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时期、新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捉襟见肘。
笔者选取天津市部分高校、院两级专门负责学生会工作的教师、学生会成员为被试对象,采用个别访谈法进行访谈,研究发现,大部分高校学生会存在纳新容易留人难、日常值班懒散松懈、出席活动积极性不高且有厌倦情绪、部门职能虚化,甚至部长、主席竞选无人可选等现象。笔者试图从团队建设的构成要素以及“四个主义”教育的角度,探讨学生骨干培养的新方式。
二、文献综述
(一)团队构成要素“5P”模型
学生会是高校校园里一个大的学生团队,学生会的运行、管理也必然要遵循团队建设的基本规律。从管理学的角度,团队的构成包括目标、人员、定位、权限,和计划五个要素。
1.目标(Purpose)。团队应该有一个既定的目标,为团队成员导航,知道要向何处去,没有目标这个团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2.人员(People)。人员是实现团队目标的重要桥梁,因此,人员的选择对一个团队至关重要。
3.定位(Place)。团队的定位包括了两个层面的意义:团队定位和个体定位。
4.权限(Power)。团队领导权力与团队的发展阶段成负相关,可以理解为:越成熟的团队领导者权力越小,而在团队发展初期阶段领导权反而是相对比较集中的。
5.计划(Plan)。团队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一系列具体的行动方案来做有效保障,因此,计划可以理解为执行目标的具体工作的程序。
(二)“四个主义”教育
《宪法》第24条指出:“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
1.爱国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9次集体学习时,对爱国主义做出阐释:“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分析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全球化的冲击、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以及“95后”新生代的个性化的负面作用。
2.集体主义教育。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将自己对集体主义的理解转换成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党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成长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呵护关怀下,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全都在被安排好的前提下完成,最终难免形成骄娇二气。此外,加上中国当前中小学的应试教育模式,间接营造了一种“成绩高于一切,成绩好一切都好”的社会风气,从而导致了学校、家庭忽视学生品德、关心集体等方面培养的重智育轻德育倾向。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影响下,大学对学生集体主义培养上也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某些高校为了效仿国外高校,对学生宿舍进行条件等级划分,让学生自行选择宿舍而不是按照班级分配宿舍。
3.国际主义教育。在信息化时代,“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成为了描写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题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前沿阵地。作为当代大学生骨干,必须拥有强烈的国际主义意识,尤其在政治立场方面,我们一定要坚定政治立场,自觉用实际行动抵制一切损毁党和国家形象的言论和行为。
4.共产主义教育。马克思在1844年将共产主义表述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和“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恩格斯将之概括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及西方思想意识和文化的渗入,当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出现一些偏差和误区,错误的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只要等着共产主义就会实现,以及共产主义跟我个人没什么关系,共产主义似乎淡出了老师、学生的视野。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部门改革,落实职责担当
1.学生会骨干培养目标必须跟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此外还应该将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具体分到各个部门、部长、干事身上,大家合力实现共同的目标。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向广大同学传播目标,让校会人员和普通同学都知道这些目标,可以采取小贴士、海报等形式进行公开,以此鼓舞大家为共同目标一起努力。
2.在学生会纳新、竞选前期应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例如:在传统的摆摊和宿舍纳新宣传基础上增加学院宣传、班级宣传方式等),争取校园做到学生接收信息全覆盖。健全对学生会干部的选拔机制,综合采用竞选大会、座谈会、日常考核、学院推荐等形式。此外,学校领导、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会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学生活动做到勤参与、多鼓励、善表扬、会批评。
3.改革学生会部门设置结构,提高部门设置的合理化。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原则,对虚设部门进行合并或废除。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部门成员归属感、责任心,进一步提高学生会整体工作效率。
4.无规矩不成方圆,健全学生会值班出勤、年度考核、奖励表彰、行为规范等制度,实现学生会制度化、专业化管理,向广大师生展示学生会应有的风采,以提高学生会成员的荣誉感。学生会每年应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学生会成员也应该制定个人的工作计划、记录个人成长心得。
(二)加强“四个主义”教育,助力学子成长成才
1.积极开展以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为主体,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红色经典文化重温为两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体系。以传统文化激发当代大学生国家自豪感、荣誉感,借重温红色经典唤醒民族使命。积极开展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2.加强学生会基础建设,培育学生骨干集体主义观念。通过设置定期的部门考核、部门竞赛、联欢会、素质拓展等形式,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骨干集体主义观念加以培养和强化。加强学校领导、教师对学生会骨干培养的重视,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态和表现,对正确的表现方式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与学校管理相背离的表现要适时的加以教育、引导。
3.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融合,身处信息浪潮但意志坚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工作极度重要。学生会骨干培养工作,要做到因势而新,重点就在于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主动占领网络这个战略“新阵地”、创新学生骨干培养“新话语”、运用学生骨干培养“新方法”,推动学生骨干培养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形成高校学生骨干培养线上线下的最大合力。
4.回归马克思主义本质,解读共产主义内涵。当代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的误解来源于长期以来偏离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整体蕴涵,因此,共产主义教育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培养其阅读原著的兴趣。除此之外,要重视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落实“青马工程”计划,营造大学校园“人人争做青马,人人都是青马”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