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1-16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产教办学校企

王 鹏

(南京商业学校,江苏 南京 210000)

当前,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趋势下,国家迫切需求多样化的人才,与此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战略。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科学高效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极大的保障中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切实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从而为社会与国家的持续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鉴于此,本文对这一中职人才模式进行了探究和分析。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现状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为各个中职院校的发展以及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借鉴和依据,促使它们纷纷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战略,并且为自身的长效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广东工业大学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下,通过加强与相关企业及当地政府的合作,如华南设计创新院及广州的国家集成电路基地等。与此同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践,也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具体的方向,有助于为企业培养出大量的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然而,结合当前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现状来看,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和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创新,从而切实发挥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一定的国家保障制度

在开展中职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各级政府都充分注重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并且加强职业院校与产教融合的速度,注重校企双方之间的合作,而且针对校企合作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然而,结合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缺乏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对此进行指导和监管。在推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国家还未创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充分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义务,例如,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劳动情况,还未确定一定的报酬标准,在具体工作时,没有明确他们是否具有正式工的相同权益;对于参与到校企合作中的企业,也没有依据政策制度,来为它们提供相应的支持,从而促使他们在校企合作中具有的激情不高,也无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实践平台,来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

(二)企业并没有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

对于国家、社会、学校及家庭来说,它们具有共同的职责,即是完成对人才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则不具有参与校企合作的义务。企业所追求的长效生存和稳定发展,旨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积累大量的财富,而并非流失财富。因此,为了创造更大的财富,企业往往会招聘大量的人才,然而,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等,而且结合当前的人力资源市场情况来看,可以为企业供应足够的人才,如果有些企业所具有的科技含量不高,企业要获取劳动力,就可以直接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来进行,而不必与校企合作。此外,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习活动中时,会促使企业的负担大大增加,因此,结合以上因素,在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时,大多数企业并没有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活动中来,也不注重与学校进行合作。

(三)学校的办学条件对于企业的吸引力不足

一旦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能够极大的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为企业创造较大的经济效益,则企业就会积极参与进来。然而,通过分析当前的一些中职院校可知,大多数院校具有有限的办学条件,从而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有效的发展。例如有些中职院校具有相对薄弱的实训和实验条件,教师资源对于社会的服务能力严重不足,学校所开设的各种专业,也没有严格依据产业的发展需求来进行,在对口专业方面,具有较低的就业率,这些因素,对于校企合作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导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无法得到有效的实践。因此,在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对于科学技术的服务水平及对于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对于校企合作的深度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三、中职院校加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坚持这一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

为了完成中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从而促使其切实践行产教融合的道路,需加大运用企业的物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力度,依据院校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加强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办学模式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增强院校的办学质量和能力。为此,中职院校需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在校企合作时,需充分考虑到双方的利益,坚持共赢的合作模式,有效将产教落实到人才培养工作中来。为此,中职院校需依据该区域内的一些优势产业,来合理设置和优化学校的专业。并且据此来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应用型人才的作用,并为企业培养出大量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在教师的培养问题上,需注重对“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使教师积极融入到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活动中来,从而增大他们的视野和阅历,促使他们具有大量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充足的实践经验,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产实践。

(二)在中职院校,加强建设实训基地,注重开发校本课程

在实训基地的建设方面,需严格依照相关的行业标准来执行。为此,中职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需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并且在企业工程师及技术人员的协助下,来进一步指导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并且就一些专业问题,与中职院校相关教师展开探讨和研究,从而促使合作企业更加详细的了解院校的设备情况及生产情况,然后从教学与生产两方面,来分析和对比设备的实用性能,从而创建更加合理的购置设备的方案。在建设实训场地时,需严格依据企业的生产标准来执行,根据企业的生产场景,来合理配置实训场地的场景,从而为中职课堂教学,创建一个更加真实化的车间工作环境。此外,在开发校本课程时,也需严格按照生产岗位的需求来进行,从而促进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应用型人才。为此,院校需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调研工作,充分考虑学校的专业设置,加强搜索相关的资料,从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同时,在院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方面,需加强院校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的合作力度,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展开教学设计,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教学工作。

(三)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在中职院校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的运用,需将政府的主导作用放在首位,依据市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重要功能,通过相同行业间的交流和指导,提升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充分保障这一办学模式的长效、有序。为此,需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来维护校企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从而确保校企合作办学更加规范和有序。在这一教学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需积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强对中职院校及企业的管理,明确它们的权利和义务,并就二者之间的关系作出规定,从而充分保障各自之间的合法权益,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纠纷。

四、结语

综上,在中职院校办学的过程中,坚持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既可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能极大的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当地的经济水平。因此,中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加强探索和研究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各个院校对这一模式的运用。

猜你喜欢

产教办学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