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总书记的实践观
2019-01-16王平
王 平
(中共高平市委党校,山西 高平 048400)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重实干、抓落实发表了大量讲话。这些讲话无不透露着他重实践的信号,由此也形成了他的实践观。追根溯源,习总书记实践观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
一、习总书记实践观的思想渊源
(一)是对中国传统实践哲学的传承和弘扬
重实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一定程度上看,中国传统哲学就是“行”的哲学、是实践的哲学。孔子推崇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也是希望大家凡事不要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做行动的巨人;荀子提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他在修身养性上的观点。他认为修养身性就好比走路,路程虽然很近,不走不会到达目的地;也如同做事,事情即使很小,不做也不会成功。其实还是强调“行”、“为”也就是实践的重要性;《中庸》认为人们做学问应该分五个层层递进的阶段,其中重点和关键就是“笃行”,还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去实践。著名诗人陆游作诗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也是以此教导他的儿子做学问不能单单满足于书本上的东西,要亲自参与到实践中去学习和运用知识;还有顾炎武先生提出的“清谈误国”、“经世致用”思想,也主要是不满意当时社会盛行的空谈之风,呼吁大家从实际出发,直面矛盾,借助学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强调实干的讲话中不乏引用这些古语,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实践哲学。
(二)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的坚持和发展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最根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认为,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首先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并形成正确的认识;其次,也正是实践的需要才推动了人们认识的发生和发展;第三,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那些认识,也只有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才能将其价值体现出来;最后,要想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也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检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它更多地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进而要求人们注重实践。习总书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就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二、习总书记实践观的主要内容
习总书记实践观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十八大以来他关于重实干、抓落实的重要论述中。具体表现在:
(一)强调抓落实的重要性
2012年11月底,刚上任的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就给全国人民敲响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钟。2013年4月底,习总书记又指出,脚踏实地才是实现梦想的根本途径,进而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都营造踏踏实实干工作的的良好作风。2014年10月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召开前,他更是把不能真正落实到位的好目标、好蓝图比作是镜中花、水中月等虚无缥缈的东西。2016年12月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习总书记又将是否可以做到说实话、做实事作为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党性强不强的一条重要标准。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习总书记再次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号召大家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明确抓落实的态度
习总书记在2017年12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民主生活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明确了抓落实的态度。他指出:“抓落实来不得花拳绣腿,光喊口号、不行动不行,单单开会、发文件不够,必须落到实处。要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落实。”①这就是抓落实应有的态度。我们都知道,不管是钢铁,还是石头都很坚硬,如果不下功夫,是留不下任何痕迹的。所以一般用此来形容人的工作扎实、深入。习总书记也是以此来激励各级领导干部一切工作都要真正落到实处,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期盼的事做好,让他们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三)提出抓落实的方法
凡事皆有道。要真正抓好落实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方法。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引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等古语勉励各级领导干部,抓落实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大家一定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其次,基于实践具有社会性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总书记还特别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抓落实的过程中,要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还要再到群众中去,要经常性地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开展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弄清楚群众真正期盼的是什么,到底想要什么,然后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本领。
三、习总书记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习总书记的实践观处处可见其力戒空谈、崇尚实干之迹。这不论对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还是中国梦的实现都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是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的坚强指导
最好的作风是脚踏实地干工作。脚踏实地一直都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作风。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大多能做到踏实干事,但务虚空谈在有些地方也确实存在:上级部门要求必须有的规章、制度要么只是挂在墙上,要么就是躺在文件里,有跟没有一个样;日常工作的落实靠的是开会和发文;应接不暇的检查、考核、评比,带来的都是一堆堆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内容的“政绩工程”;基层调研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诉求等等。所以部分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就迫在眉睫。而作风的改进,最终体现在实干上,新时代需要实干型干部。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全党上下制定推出的用以反对整改“四风”的八项规定精神,还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践行其实践观的表现。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以习总书记的实践观为理论指导,戒虚务实,贯彻落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把工作做实做好,为人民谋福祉。
(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保障
马克思曾说:“思想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②习总书记就是使用实践力量的人。十八大以来在其实践观的指导下,他带领整个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2017年国民生产总值总量首次突破80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跑赢了经济增速,我国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行让社会上更多地充满了公平正义,也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了生活福祉;史上最严的环境污染治理换来了天蓝、地绿、水净;军队改革、惩治腐败和科技兴军助推我军向着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迈进;通过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清扫全党上下的“老虎”、“狐狸”和“苍蝇”,使得党内生态开始逐渐回归清流;在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其实践观为指导,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加油干,为我们国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 注 释 ]
①2017年12月25日-26日,习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