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问题探析

2019-01-16陶然欣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理论课价值观核心

陶然欣

(郑州财经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9)

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也是党和国家交给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很长时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融入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教学实际情况建设长效培育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了解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培育学生价值观的问题,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可以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并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快速发展。文章中选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切入点,分析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措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落实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但近些年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社会上出现很多思潮,部分思潮的目的就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地位,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有必要做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一)巩固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国际领域全球经济秩序正发生大变革与调整,尤其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交流愈发紧密。出现很多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现象,如: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等,利用各种渠道渗透分化思想,尤其是利用网络通讯等技术获取话语霸权,对我国逐步推进意识形态演变,其最终目的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破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分析国内情况,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关键时期,社会上各种矛盾显著且风险挑战较多。国内外各种思潮影响下使得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大学生思想状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提升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国民教育总规划中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并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平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要从两方面入手: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中纳入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取向通过理论课程教育体现出来。重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等方面下功夫,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追求“大我”,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三)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成与实现“中国梦”

现阶段全球经济呈现出一体化,部分西方国家具有经济、科技等方面优势,并利用各种渠道宣扬西方思想文化,使得我国大学生受到一些西方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表现出明显差异性,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提出“中国梦”这一概念,它将“个人梦”、“民族梦”、“国家梦”三者融为一体,实现三者在价值上的统一,并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及三步走的方略。想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当代青年大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实践,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利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并塑造一个国家的时代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现状

(一)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突出

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和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特定性,因为在教学中老师要将理论和时事政治内容相结合,新的教学改革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创新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获取更多的及时性教学资源。

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与学习主要让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政治制度、社会组成、经济形势等内容,提升大学生政治素养与为人处世的能力。但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理论阐述,需要在教学中注意讲授方式和方法。如出现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际未能充分结合,会导致学生认为知识点与现实生活联系较少。直接阻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也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理论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都采取“大课堂”的方式,也就是很多班级共同上课,学生数量少在上百、多则数百,一定程度影响教学质量。同时,部分思政课教师授课方法单一,课堂上很少与学生互动。部分教师不善于运用电子设备或信息技术,如多媒体、PPT等,使得课堂方式陈旧单一、缺乏创新。加之部分高校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程,也是造成学生忽视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因素。

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过分重视理论的单一讲述,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重视,缺乏对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的重视,导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停留在表面,难以在实际中运用。另一方面创新思想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得不到体现。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只能起到搬运工的效果,难以真正对学生形成启发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学水平差异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具有趣味与激情的课程,也喜欢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师,这类教师普遍具备渊博知识、平易近人等特点。但少数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未能及时更新授课素材,课堂上只宣讲课本知识,并未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类教师思想局限在教材上,只能讲解课本包含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无法让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也未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的理论,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校的师资队伍发展性不强,不少高校的教师资历较老,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的非常充足。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受教育方式和接触信息的渠道都会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在发生变化。而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存在对新兴的知识没有做到及时学习,在教学方式方面没有及时创新,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效果不够理想。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策略

(一)做好准备工作,提升思政教师理论素养

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都在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下,其价值观也不断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高校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被不同程度的动摇了。而大学思想政治老师作为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者,不应该轻信西方的价值观,而要辩证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同时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主动摒弃错误的、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思想观念。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大学的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方面不扎实,难以深入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同时在思想层面上受到西方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并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精准的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还应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并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高校培养与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的综合素质,整个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并采取措施改善生活困难教师的条件,帮助这部分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与认同感。此外,高校管理人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与缓解教师心理压力,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质量。

(二)理论联系实践,提高思政课堂的实效性

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逻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包含两方面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前者实现依托政治理论课、后者依靠辅导员等人员完成。高校专职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辅导员,其工作在一线,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成长成才。与思政课两者相辅相成,直接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但实际中普遍存在理论课与日常教育工作相脱节的情况,特别是部分地方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尤为明显,也是造成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结构进行优化,必须推进理论课与日常教育工作的结合衔接,高校建立两者长效合作机制。一方面理论课可以从日常教育工作中吸取理论教育元素,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一个了解与把握,提升理论课的有效性与精准性,提高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高校日常思政教育工作者借助理论课的优势,创新工作模式与方法,两者结合给思政工作者提供教育与参与培训的机会和平台,实现理论课与日常教育工作的衔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此外,要根据社会情况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实现全方位、无死角覆盖,引导大学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三)提升情感认同,鼓励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认知认同不能停留在理性层面,还要深入到情感层面,实现长远发展。这就要求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宣传教育与道德情感的融合措施,利用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宣讲人物并宣扬精神,利用身边发生的真人真事教育学生,借助小故事体现大道理,实现情境融合。如果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采取传统灌输方式,不考虑多元化社会背景及大学生特点,教学活动单一、沉闷,并未联系实践教学活动,使得教学陷入空洞的理论传授,课堂教授缺乏感染力与说服力,就会造成大学生出现排斥与抵触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渗透的方式,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出现在大学生周围,让观念真正深入到学生心理。

日常生活中看似很小的践行方法,但是和大是大非、行为抉择一样,也会体现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及道德准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要求直接转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形成具体的要求与准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并不是简单的学习理论知识,也不是在学校或课堂上喊着口号或是描述着不切实际的理想,要求必须结合实际,从小事做起、管好小节,实现知行合一,利用现实环境实现自我磨砺,将日常小事当做大事来做,逐步推进从而坚持不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需要大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进行诠释,发挥大学生主力军的作用。引导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股风尚,在社会内形成正能量,全面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

(四)创新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内容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且具有特立独行的特点,他们出生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普及、民主教育及学习模式的转变,这些变化方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使得他们知识储备及信息获取速度逐渐超过长辈,知识结构也愈发复杂。这同时又推进大学生思想独立与开放,表现为大学生不会盲目认同现有的思想观念,一般都会进行深入思考且会结合生活,探索新的思路与方法。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呈现出独立性,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尤其是东西方文化不断融合背景下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逐步发生转变。这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有效性。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课堂仅仅是一个部分,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将教学向着生活的方向延伸。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加以重点的关注。当今的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国际政治等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讨论的话题。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对网络信息加以灵活的运用,使得课本之中的知识和网络之中的信息实现有机的结合,并且通过互联网找到一些教学的案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以合理地应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热点事件以及新闻素材,结合课本中的知识点,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内容的教学。通过对互联网进行合理的应用,对教学案例进行有效的搜集,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实现高效性,进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更高成效。

四、结语

通过本文论述,可以发现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并不是一蹴而就,要求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长效培育机制。同时,高校要打破常规理论课教学模式的限制,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本文中简单分析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性与现状,并给出具体措施,希望可以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理论课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