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2019-01-16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陈 渝

(山西省青少年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1)

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并且随着年龄的成长,青少年群体也将成为支撑社会发展的一代群体,而青少年在青春期的心理敏感度较高,并且由于青少年处于人格塑造的时期,其心理变化更加复杂多变。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督促青少年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监督者,其教育方式和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未来的心理成熟度。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受到越来越多的影响,并且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使得青少年出现心理上的不健康,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也亟需解决。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现状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属于叛逆时期,因此父母更应该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乎孩子的举动,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从大数据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大城市里的青少年具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并且具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占到全体青少年的30%以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随着年龄的增加,出现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王极盛先生的调查显示,在一次针对7562名中学生的心理调查中,有高达32%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强度和父母期望值也在不断上升,而本身的心理需求又得不到满足,因此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此外,这一部分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根据另一项分析结果显示,在存在心理问题的中学生中,30%左右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来源于学习方面,40%左右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来源于人际关系方面,另外30%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则来源于其他各方面,因此,从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现状来看,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并且这些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不同程度的负面作用,阻碍了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正常节奏,甚至可能导致部分青少年出现偏激行为,进而引发社会问题[1]。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具有重要影响,而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家庭教育,并且家庭教育能够跟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密切联系,因此如果能够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可以促进青少年在德育、智育以及体育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有效减少社会问题的发生。

二、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由于父母教育方式的不同,青少年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一般来说,良好的、民主的教育方式会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压迫性质的教育方式则会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并且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消极作用。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的不同影响。

(一)专制型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顾名思义,专制型教育方式就是父母作为“皇帝”和“皇后”,而孩子作为唯一的“太子”却没有任何的选择权,父母居于高位,而孩子只能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命令,父母并不重视与孩子的精神交流和精神沟通,也不去主动了解青少年的心理世界,并且采用此类教育方式的父母善用武力,一旦孩子出现任何不合父母意愿的行为,就会采取武力对待孩子,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心理和自尊,在这种家庭教育模式下,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向他人表达,并且长期封闭自己,容易产生抑郁症。此外,在专制型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由于在童年时期受到父母的鞭笞,更容易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即使在成年以后也会产生一定的体现,例如部分孩子在成年之后会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容易受到他人迫害并且会自主地维护加害者。在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模式下,部分逆反心理较强的青少年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对抗父母的体罚,从而更加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分子的影响而误入歧途,最终离家出走、流浪社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

总之,在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会出现两种极端,其中一种就是逆来顺受、极度自卑、懦弱、无所事事甚至患上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另一种则是极端反抗、不受控制、行为偏激、心理扭曲乃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然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人作为个体具有异质性,因此,极少数的青少年在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之下养成了极度自律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且具有极高的抗压能力,能够笑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上文说了专制型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专制型教育模式会对大部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摧毁,而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溺爱的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远高于专制型教育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部分父母认为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因此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对孩子的要求百般答应,甚至认为自己的孩子就应该享受到最好的事物,殊不知忽略了孩子的独立意识的养成。此外,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在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对孩子吃苦意识、动手能力以及竞争意识的培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因此这类孩子在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逃避,并且在生存方面的能力并不出众。长期的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会使得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会付出爱,并且只知道让家长为自己服务,而不会懂得孝顺家长,并没有让青少年养成责任意识。此外,在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会在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采取一些不道德的途径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总而言之,在溺爱型家庭教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容易表现出幼稚、依赖、自私、任性、懦弱的行为特征,并且容易受到他人的指责,失去正常的个性,在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指点以及教训,并且由于长期处于溺爱的教育模式下,缺少开拓精神和锐意进取的探索改革精神,其智力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学不会承担社会责任,善于逃避。

(三)保护型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保护型家庭教育方式具有较为明显的双面性,其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帮助孩子养成关心他人、体贴他人的意识,并且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的乐趣,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的攻击性,因此可以避免孩子误入歧途,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然而,保护型家庭教育模式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并且由于长期处于父母的保护之下,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容易出现偏差,极其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例如“妈宝男”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之一。此外,保护型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并且生活欲望较低,缺乏对社会行为的辨别能力,即使发生意外事件也无法对意外事件作出及时的反应,对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较低。此外,在保护型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过分依赖家长,缺乏足够的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出现剥鸡蛋都不会的个例。

总的来说,在保护型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更加容易爱别人并且更加容易接受别人的爱,并且不容易受到不良分子的影响,但是在此类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缺乏主见,容易受到父母的影响,并且性格脆弱、依赖性较强,容易受到较强的挫折,缺少足够的社会适应能力,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是当今社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育模式,其中,留守儿童就属于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的一种,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祖父祖母的威慑力不足,因此孩子更加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走上邪路。一般而言,采用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自己只需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但是忽略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部分家长打着放养的旗号,实际上采用放任的教育措施,总是要求孩子自己养成规律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自己却不管不顾,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

一般来说,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普遍早熟,但是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对陌生人过于冷淡,并且在为人处事方面容易钻牛角尖,缺乏理想和追求,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在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孩子也有个别例外现象,例如部分留守儿童成熟较早,并且学会承担孝顺长辈的责任,聪明能干、乖巧懂事。

三、不良家庭教育模式的成因

本段主要分析了四种不良家庭教育模式的成因,从文化、心理以及家庭关系角度进行了逐一分析。

导致专制型家庭教育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一些不良传统文化在作祟,一些父母受到“棍棒底下出孝子”“父为子纲”等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压式教育,使得孩子养成极端、扭曲的性格,此外,部分家长认为高压的教育模式更能磨练孩子的毅力,却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受不了父母的压迫而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

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的成因主要是部分父母觉得应该把最好的给孩子,这一点固然没错,但是只给了孩子优厚的生活条件,而没有让孩子经历挫折,甚至部分家长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使得孩子一遇到挫折就会求助于他人,丧失面对挫折的勇气。除此之外,部分祖辈的家长存在“隔代亲”的观念,更加溺爱自己的孙子孙女,导致孙子孙女在这种高压模式下无法有效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与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类似的是保护型家庭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家长只让自己的孩子接触世界上的美好事物,甚至一些违法犯罪的新闻案件都不让孩子接触,导致孩子只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而无法辨别现实世界里的各种事物,导致孩子养成不健康的心理模式[3]。

在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下,家长往往忙于工作、经商或者娱乐,认为只需要给孩子优渥的物质条件就可以,但是忽略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因此容易导致孩子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且,放任型家庭教育模式下的家长容易推卸教育责任,导致孩子也会推脱责任,并不利于孩子养成健康的人格。

四、培养良好家庭教育模式的措施

为了使得家庭教育模式更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特点,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实际的教育现状出发,以合理期望、全面发展以及家庭氛围为出发点探讨了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模式,进而引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

(一)调整父母期望

当今的父母多为80后、90后,这一代父母已经不再抱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是更加追求子女的质量,这属于积极转变,但是在这一观念转变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代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孩子报各种辅导机构或者兴趣班,因此无形之中加大孩子的压力,并且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障碍。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适当调整父母期望,避免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该从子女的实际出发,针对自己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绝不能照搬别人家长的教育模式,一定要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以子女的发展意愿为依据,帮助孩子养成健康人格。

(二)做到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但是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仅做到了口头教育,例如,一些父母教育孩子遵守规则,但是自身在过马路的时候不走斑马线,无形之中就给孩子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此外,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但是父母本身就没有做好作为父母的榜样,导致孩子跟着自身一起堕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尽量做到言传身教,从而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例如,让孩子认真学习,自己就可以去阅读报纸或者读书,从而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氛围和学习的榜样。

五、小结

本文首先阐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现状,进而对四种不良的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影响进行了简述,分析了四种不良家庭教育模式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别是调整父母期望和言传身教,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为新生代父母提供一定的教育参考。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