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2019-01-16赵双双李启勇陈守聪
赵双双 李启勇 陈守聪
(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结合新时代所面临的新使命,经过科学论证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对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结合工作实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立论依据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党走过不断奋进与艰辛求索的五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一)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2012年之后的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连续保持7.2%的增长率,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首屈一指。这是在党中央为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孜孜以求地实现新发展观念,转变了发展方式基础上取得的。推进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发展模式,交通、信息、医疗、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农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200亿斤。……我国的经济增长占全球的30%。”钢铁、汽车、水泥、谷物、肉类、花生等多种工农业产品产量长期居于世界首位。国家外汇储备名列榜首,超过3.09万亿美元。
(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五年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本主义的发展理念,确保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系列惠民工程落地付诸实施,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高。201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8260美元,在世界排名比2012年提升29位;使占全国人口5%的贫困人口脱离贫困;教育领域进步喜人,有效支撑了人民对教育的需求,就业持续扩大。全国每年仅城镇就增加就业0.13亿人以上;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得到化解,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得以形成;社会法治化稳步推行,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三)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自2012年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还在全面深化改革、思想文化建设、民主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强军兴军、港澳台工作、特色大国外交、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我们在这五年来获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果,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我们党大量悬置未解决的难题被攻克,众多长期计划得以实现,在党和国家层面发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前所未见的阶段。
(四)党中央科学把握并做出新论断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做出了“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我国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在国际上的发展程度没有改变的论断”是基于社会发展的慎重思考和科学论证,这三个论断既相互独立存在,又彼此联系支撑,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和重要内容。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重大意义
(一)新论断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征程
从历史维度看,经过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创立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特别是在2012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举旗定向、攻坚克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时代。站在历史交汇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际,客观把握中国所处的历史新方位和基本国情,做出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论断,在这一论断的指引下,确定了新时代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毫无疑问,这一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的宣言书也是重要标志。
(二)新论断标志着我党治国理政能力水平进入到新高度
从政治维度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借鉴、创新和发展,在68年的治国理政过程中,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治国理政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以全新的政治视野深化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并做出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部署,极大地推进党治国理政向纵深方向发展。自2012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新时代的发展主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励精图治,同时把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这一重要论断作为未来数十年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标志着我党治国理政探索和实践能力进入到新高度。
(三)新论断标志着我党推进理论创新进入到新篇章
从理论维度看,我们党始终注重理论学习与探索,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应用到中国革命、建设与发展中。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毛泽东思想,推动中国革命成功、建立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改革、建设实践第二次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使中国人民富起来。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之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新飞跃,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论断,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党理论创新上升至新篇章。
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的实践要求
(一)谋事布局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尽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论断,但也明确了当前发展中的“不变性”因素。我们在全面学习实践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必须立足于现阶段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立足于地方和单位实际情况来谋事布局。既要避免沿用老观念、老办法,又要避免脱离实际、好高骛远、人云亦云。因地制宜,一切以地方和单位人民需要,实实在在情况、条件为依据定目标、想思路、做决策、办事情。
(二)自觉践行人民至上的治国理政价值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党从一诞生起就高举为人民服务大旗,通过96年砥砺奋进,带领人民完成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使命。检索十九大报告,“人民”出现了203次。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把人民至上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导向与追求。一切工作都遵循人民意愿,把是否符合人民需求、意愿及向往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落实全国各界群众的根本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那样,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我们要“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更加坚定不移地以新理念引领发展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新理念引领新实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厚植发展新动能、平衡发展新关系、开放发展新空间、明确发展新方向;把好生产入口,更加自觉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变传统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探索集约式内涵式发展道路。系统协调区域、产业城乡、富国与强军的发展关系,坚持经济、自然、社会发展协同一体,坚持全面发展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倡导人民群众对环保的重视,满足人们对青山绿水美好家园的渴求,畅通输出口,注重发展的内外联动,在国际竞争中发挥新优势,在国际合作中创造新空间。
(四)积极推进社会建设让人民共享成果
十九大之所以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科学论断就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普遍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更高的渴求,在涉及到公共政治、公共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日渐增多。我们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须牢牢把握着力解决公平正义这一本质问题。首要任务是极力推动发展、把“蛋糕”做大,为实现更高水平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同时,在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全力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努力使关系全体人民自身利益的方方面面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得以平等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达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
四、准确发现并回应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的新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指示以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展开落实党在教育领域的政策,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路线,持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巩固马列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面对党的十九大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领域所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还存在不少薄弱之处,急需我们准确把握并回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不断推进理念、方法和体系创新,以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面贯彻立德树人主要任务,不断培育优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可信接班人。
(一)准确把握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主要矛盾
社会在矛盾中前进,社会发展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而实现。同理,高校思政工作也需要在不断深化认识、准确把握、精准回应、着力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中纵深发展,并发挥其应有作用。正如前面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国高校着力推进在这方面的创新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工作中仍然存在缺漏之处,也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如“不同区域、类型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教育的上下联动机制欠缺、多维保障因素协同性差、全面多层次多角度育人格局还未完全展开等。”换言之,学生及家长对成才的美好需要,同当前高校不平衡不充分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现今我国高校在该领域工作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如何解决这一主要矛盾,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便是当前高校这方面工作的主旋律。
(二)深入学习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谋划工作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教育部深入开展调研,针对存在问题,出台了《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43号令)《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系列文件。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教育部党组为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在这方面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特别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需要我们把深入学习党十九大精神与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系列改革举措结合起来,结合学校实际,转变观念,创新思维,谋划并做实各项工作。
(三)坚持一体化原则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育人工作是学校中心工作,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资源和力量都要参与进来,并且在学生受教育全阶段都要予以重视。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坚持一体化育人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把育人工作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中,“着力构建起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使教育教学更具柔软性、思想引领更有方向性、途径凸显品牌性,实现高校在这方面工作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四)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政治路线确定了,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积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关键在于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一是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视为关键考核因素,引导广大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二是对表对标,加强包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党务工作者在内的专门力量建设。三是健全高校贯彻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质量考核和评价机制,把高校该领域的工作作为高校党委行政及党委书记、校长履职考核重要内容,制定相应奖罚举措,确保高校在这方面的工作按照中央31号文及教育部相关举措落实到位。
(五)以提升工作实效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它的价值也在于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说,提升这两方面,既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永恒的主题。提高这两方面的工作,首要是提高教育对象的针对性,要认真研究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因材施教,决不能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其次是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要深入了解掌握学生需求和困惑,以对症下药,针对学生最迫切、最关切、最现实的问题,既开展相应教育引导,又能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第三是提高教育方法的针对性,要与时俱进,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采用面对面、肩并肩、手拉手、心连心的方法,既要言传,更要身教,最终使得学生的灵魂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