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式教学平台的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19-01-16詹玲玲
詹玲玲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260)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Driscoll(2002)认为混合学习意味着学习过程可以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而混合式教学则是对教师提出要求,了解学生需求,依托混合式教学平台,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大类中的分层教学班为研究对象,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和引进的专业英语平台,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情况。
(一)学生需求分析及学生考核机制
本校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学生代表座谈会、专业特性和要求以及专业英语平台测验了解学生英语基础和对英语课的需求,最终对学校建筑工程、电气工程、艺术设计三个学院全部学生按专业分成A、B、C、D层。每个层级都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校统一安排中测及后测,分析测试结果调整计划、进程以及学生层次。使A层学生能在已有基础上自主学习新知识,挑战重难点,积极参加各类英语竞赛;B层学生学会整理和归纳知识,培养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能力;C层学生能熟练运用已学知识并作适当的扩展学习;D层学生以够用为准则,掌握日常基本会话。组织参与分层教学的教师熟稔语言测试理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试卷评阅、评价手段、试卷分析等方面深入研究,充分考虑到各级测试的效度和信度,设计各等级终结性考试试卷,其内容和难易度要与相应级别的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吻合,且具备一定比例的上一等级的试题,以作为后期学生等级调整的一个指标。除终结性评价手段之外,形成性评价及诊断性评价方式也纳入成绩评定中,如学生在线学习的时间和正确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率、课前预习复习情况等。通过线上对学生动向的监测和课下学生档案的建立,教师可如实做到学生学习情况的横向和纵向比较。
(二)具备混合式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建设
参与分层教学的教师团队对CBI、情景教学、思维导图法等教学法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微课、慕课等信息技术教学掌握熟练、积极参加校内外权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培训和研修班。每周的听课制度、每两周教研室研讨会、每学期总结大会和混合式教学比赛、定期同引进的专业英语学习网络平台的学习,都为本校教师提高混合式教学能力提供途径和保障。
(三)依托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及线下学习
依托学校智慧校园平台,引进专业英语学习网络平台,开创线上线下学习相配合的独特教学方式,各占总评成绩的50%。线下学习仍然以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为主,主要侧重点在听说练习;线上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主要侧重读写练习和课后练习,有规定的学时和模块,包括分散和集中学习。学生在完成本层线上学习后,可以通过测评,合格后学习高一层内容。线上和线下的学习内容互相贯通、用以巩固和开拓学生思维。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反馈和调整机制
每两周分层教师会对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提取成功经验,同时对不足和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继续推行教学实践。另外,智慧校园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对每堂课进行反馈,方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以及对课程的诉求。反馈机制是实时的,调整机制以学期为单位开展。
三、结果和结语
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横纵向对比,笔者发现A、D层的学生进步幅度最大,B、C层学生表现稳中有升,少数学生在本层级学习困难,主要集中在A、B层级;混合式教学平台利用率极高,跨级学习人数不断增加,分层教学效果明显。但由于本校混合式教学平台搭建时日较短,研究样本的周期较短,因此在混合式教学环境设计和运行都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期待更多研究者在今后的研究中指正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