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模式探究*
——以西南传统建筑研究课程为例
2019-01-16张松涛韦学飞
张松涛 韦学飞
(玉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
一、现状分析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综合性强,单纯掌握制图软件的操作并不代表可以做好设计,以西南地区高校设计类专业传统建筑研究课程为例,低年级阶段通过采风考察、建筑制图、设计表现等课程已初具形态构成、空间思维能力,到了高年级阶段,通过更进一步的学习,却出现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思考的现象,技能与实践相割裂,不能将设计思维与软件应用合为一体。在对传统建筑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设计实践时,对测绘的建筑进行还原没有问题,进行改造设计却无从下手,方案设计思维混乱,制图知识不能运用到电脑绘图上,设计沦为被动的抄袭和拼凑。建筑设计行业离不开计算机辅助设计,而当前表现出来的却是学生不能将专业所学运用到电脑制图中去,大部分毕业生要在岗位工作过之后才能融会贯通。导致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模式限制于课堂内,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机械的教授指令,练习以抄图为主,没有通过计算机进行设计思考的训练过程,单纯的指令操作和抄图练习之后,真正借助计算机进行设计时,就出现了无从下手的局面。
二、教学模式改进
(一)设计过程与软件教学相融合
西南传统建筑研究课程涵盖内容广泛,涉及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建筑构造、建筑艺术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才能在借助计算机进行复原或改造设计时得心应手。结合专业知识,将建筑设计过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相融合,在设计过程中贯穿软件的讲解,借此模式学习绘图指令,同时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训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在对传统建筑进行改造时,以传统民居为例,怎样通过合理设计来解决采光、通风、隔热、防火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进行合理设计,再通过软件表达出来。在此过程中以建筑设计作为线索,将软件应用代入其中。
(二)引入工作室制
采用工作室导师制,高低年级结合,分小组进行虚拟课题或实际案例的设计。采取激励机制,高年级介入,与低年级在专业方面、计算机应用方面进行交流,即实现互帮又可使低年级更早熟悉行情。在进行具体设计实践时教师作为引导,更多的是学生参与。以西南传统建筑为例,高低年级都有过本地采风考察的经历,教师在其中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一个任务展开,例如将程阳风雨桥的设计元素提取并加以运用。小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任务,互教互学代替了老师单调地讲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校外专业人士讲谈
结合西南传统建筑研究课程,最初的实地考察将为后期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最直观的参考材料。在考察阶段主要围绕传统建筑内部、外部的测量和记录,包括建筑构造、框架结构、空间划分、施工技术、材料工艺等方面。在此过程中不仅要眼见为实,更需要同了解当地建筑的专人进行访谈,关于建筑历史、建筑符号、装饰元素的解读更能帮助学生提炼其文化内涵,在进行设计时加以传承。进入设计阶段主要围绕测量记录内容的还原与改造,聘请校企合作专业人士从设计层面进行讲授,帮助学生梳理考察记录,校企合作技术人员则在学生进行上机实训的过程中依照行业对软件技能的要求从旁指导。通过校外专业人士的介入,让学生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不脱离实际,实现一边设计一边通过电脑思考。
(四)多元评价体系
以往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传统建筑研究课程往往采用上机或是绘画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略显不足。而建立一套多元评价体系,更易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建筑设计课程结合起来,课程进行到相应阶段让学生用图纸表达完成一个课程设计。专业认证也是考核学生技能水平的较好方式,仅凭课堂时间要完全熟练掌握一门软件并非易事,课外认证培训与课内讲授实践的结合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通过AUTOCAD的授权培训,学生即可获得最新技术的学习支持,考试通过又可获得认证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总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在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代表的专业技能方面也是重中之重。对学生方案设计能力、图纸表达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设计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融合可以达到更好的实训效果,符合应用型大学建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