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构建基础医学教学评价体系*
2019-01-16郭鹭樊蓉杨莹
郭 鹭 樊 蓉 杨 莹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基础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在医学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搭建有效信息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已经成为了医学领域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基于自主学习视角,加强基础医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确保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并不断提高基础医学教学水平,创建灵活、丰富、高效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改革背景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其内容是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繁多,记忆难度大,对于以往传统的基础医学教学来说,仍然采用单一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主体性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很难保证学生投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搭建有效的信息平台,让被动接受转变成主动学习,师生共同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彰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二、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构建基础医学教学评价体系的优化措施
(一)设计教学评价方案
结合自主学习思想观念,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所以在设计教学评价方案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全面性、开放性等特点,评价不能过于注重分数高低,要以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既定目标,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上来。一般来说,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的构成内容之一,所以在制定评价方案时,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比如日常课堂表现、分组讨论等。
在评价模式方面,主要包括自评、互评以及师评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换位思考,相互学习,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所以在自主学习中,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是非常关键的。学习过程中,还要不断检测、反思阶段性学习成果,将自身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找出来并进行及时反馈。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小组评价,讨论答疑,完成角色转换,相互学习,促进成长。在教师评价方面,教师要加强学生档案的构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
(二)构建信息化自主学习平台完成过程性教学评价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基础医学的课堂教学中;利用云班课、学习通等教学软件,课前发布学习资源,以临床病例为先导,通过提出相关问题,教学视频、微课或相关资料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分析讨论,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能力,增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课上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进一步学习,从以“教”为主转变到以“学”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提高学生自学、自控、发现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充分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互动,每完成相应学习内容,即有对应的教学评价,获得相应成绩,注重过程性评价体系的完善,做到公平公开,从而进一步打造高效课堂。
(三)改革考试方法,实施形成性评价
对于形成性评价来说,主要针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表现情况,评价方面主要集中在成绩、态度以及情感等方面,并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合理化控制,细化考核机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要加快考试方式改革,构建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通过这一变革,综合成绩构成比例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提高平时成绩,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最终折合获得综合成绩。在形成性评价体系中,主要包括自主自学和小组讨论、课堂测试、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等内容。
(四)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结合医学教育的特殊要求,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清晰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符合临床岗位需求。在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实物标本模型,还可以利用软硬件加入视频动画和3D模拟技术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设计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的能力纳入到实验课成绩评价指标中去,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具有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搭建有效信息平台构建自主学习模式,加强基础医学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是至关重要的。形成性教学评价,不拘泥于形式,不单纯注重考试结果,重视过程性评价,可以不断督促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不但可以切实完成基础医学教学课程目标,还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将评价体系构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既体现了学生综合素质,又完成了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