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阈下高校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实效性研究*
2019-01-16汪茜
汪 茜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0)
高校不仅是我国主要的人才培养的“蓄水池”,还是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育人”是首要使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制度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崇高的思想品德、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日常行为守则,努力成为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
一、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逻辑关联
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作为高校党建不可或缺的重大内容之一,是党的事业不断接续向前和蓬勃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作用的一项工作。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走过艰苦卓绝的抗战时期、创业艰辛的革命时期和困难重重及机遇与矛盾共存的建设改革时期,无不显现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制胜威力,这一制胜法宝在这些过程中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始至终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的全方位领导,提高大学生辨析能力,从小处、细处、实处着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引领的核心和保证
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在革命时期、建设时期和改革时期中领导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我国高校党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也是提升大学生政治觉悟和民族责任感的指路明灯,使当代大学生能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也是人才培养的前提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开党的领导就成了无雨之云,无水之源,无光之灯。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真理,更要塑造灵魂,高校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培养德才,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一批较高文化素养、健康心理素质、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接班人。
(二)大学生思想引领实效展现了党建工作的效果
当今,作为优秀群体的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中独特而又独立的一个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学习及实践能力极强,肩负着社会主义的建设重任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使命。在大学中以及步入社会后,年轻的大学生引领着社会新技术的变革和新思潮的兴起,为此他们接受的高等教育必须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多元文化背景和复杂国际形势下,存在着消极、腐朽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加大高校党建的政治引领是确保当代大学生思想状态向正确方向变化的有效方法,反之,如果忽略了党建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可能也会影响到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新时期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意义
大学时代正是学习学科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塑造优秀品德、树立政治信仰至关重要的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树人,持续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把握好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才能培育打造出一批素质合格、品质过硬的优秀大学生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高校党建工作是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步,且都是以当代大学生这一主体而开展。大学生在校期间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都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又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全程引领,因此在大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中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各种展开形式,如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包含的各种思想政治学习、思想汇报、组织活动,又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田野调研活动等,这些不仅是党建工作的开展方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有效形式,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党建对引领大学生坚定不移地拥护共产党,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三、高校党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途径
高校要主动担当政治引领责任,通过党建切实掌握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努力开拓党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新局面,研究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推进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共享、共建。
(一)创新顶层设计,构建立德树人的党建格局
《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改革和完善大学体制机制。同时高校应该创新对基层党建的顶层设计,从发展全局和长远战略出发,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上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对学校工作统一部署,全面规划,并且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要创新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组织统筹建设。之前党组织建设和管理主要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在现代的基层党建总体格局中主要是通过网络形式开展,网络党建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组织实现全方位覆盖。比如高校党建在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薄弱环节,如非党员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毕业实习生的教育管理等方面,可采取党组织结对共建,对相关资源共享,通过优势互补,促使党组织在大学生思想引领的过程中实现更全面的覆盖。
其次,深化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养教师队伍。“关于2018年深化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央发布的第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政策文件。我们要充分尊重教师成长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阶段性特点,以党建促教师队伍建设,将师德师风、职业理想、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到教师培训的整个过程。通过党建工作在教师政治思想教育上的引领,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操守,育人育己,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头人。通过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使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更加健全。
(二)建立互动机制,以党风促政风校风,带教风学风
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圣地,也是文化交流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党建的核心任务就是政治思想的引领,要以党的指导思想作为高校立德树人工程的行动指南,在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上,完善高校党建工作内容,建立高校党建和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
1.建立教工党建与学生党建的双向互动机制
首先,从基层党组织层面进行整体设计,出台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优化组织,促进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达成共建和互动的约定。共建互动过程中,教工党支部要在在行动指南、统一思想、行动目标和管理决策等方面形成主导,教师党员也要以身示范做表率来引领支部的其他成员为支部建设而努力,学生党支部要在教工党支部、支部书记、教师党员的主导下,主动承担动作,积极落实好任务,成为具体工作的主体。具体形式可通过开设党建之窗、师生座谈会、党建专题研讨等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要强化领导责任意识,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双向互动,既能促进师生关系,又能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在领导决策层面,一定要在有上级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充分树立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同时,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并制定定期对共建和互动情况的计划与总结向上级汇报的相关文件制度。
2.建立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机制
高校党建作为生命线指明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高校党建工作,是其重要的载体,两者在高校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现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建构与优化高校立德树人平台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高校党建思想引领的有效方法。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育校园精神文化。通过深入挖掘学校独具特色、弥足珍贵的文化传统、历史、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打造符合时代发展特点、具有特定观念的校园文化,如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培育和推广一批展现凝练核心价值、文化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精品。其次,通过富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学生志愿团队等学生团体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载体及主力军,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在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同时,促进良好学校精神、教学风格和学风的形成。
(三)理论联系实践,实现党建思想政治引领
高校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是向善、向上、向美的引导,对大学生团体组织及个体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正向的作用。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实践活动的转化,才能保证理论学习效果,才能让学生提高应用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1.开展以“党建促团建”的党建团建活动
高校党建与高校共青团工作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以党建团建相结合、“党建促团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是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组织学生骨干参加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培训、系列主题班会团会、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在政治方向上普通学生,另一方面能拉近党建文化精神主旨与师生学习生活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距离感。
2.校园文化活动促师生“爱校”“荣校”情
以党建文化为基础,结合学校开展具有鲜明特征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扩大影响,增进师生参与度,增强凝聚力。如积极开展先进典型学习,通过深入挖掘、及时推出新的朋辈榜样,用典型报道传扬时代精神,在拓宽党建工作的载体的同时激发师生“爱校”“荣校”的激情,加深了对母校的热爱。
3.通过社会实践拓宽党建领域和渠道
紧密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统一,通过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桥头堡”作用和党员的身先示范,以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成效显著的社会实践活动,引领优秀学生骨干包括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等群体,在社会实践中身先士卒创先进,在基层服务中增知励志做贡献,激发和带动广大同学的爱国爱党爱校、勇于担当奉献的精神。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挖掘潜能、全面提升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