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增强湘西乡村旅游苗族从业女性“获得感”的对策措施*

2019-01-16吴桂鸿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获得感村寨湘西

吴桂鸿

(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8)

党的“十八大”以来,湘西州县各级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乘势而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众多苗族从业女性从乡村旅游的发展中拥有日益增多的“获得感”。然而,湘西州处于武陵山片区,除吉首市之外,其余7个县均为深度贫困县,尤其是苗族聚居区,贫困度更深,是湘西的“贫中之贫”。因此,要让湘西乡村旅游苗族从业女性获得更多的“获得感”,使她们在2020年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任务艰巨。湘西州县各级政府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回应社会主要矛盾,聚焦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精准扶贫等。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多方发力,不断增强乡村旅游苗族从业女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新时代下,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同样深刻地体现在乡村旅游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乡村旅游特色性不足、不明显,服务质量和水平不够高、不够好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广大游客对乡村旅游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州县乡(镇)三级相关政府部门以及村干部必须顺应新时代的要求,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具体而言,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深入村寨,积极开展调研。了解广大游客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建议或意见。同时,汇总采纳相关专家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改善乡村旅游的有力措施。第二,抓好特产生产,满足游客购物需要。调研中发现,不少乡村旅游村寨老百姓销售的旅游产品大多都是从州县市场上购置,在凤凰古城、乾州古城、花垣边城、里耶古镇等城市和镇上均能买到,特色不鲜明,或者没有特色。不是游客没有购物欲望,而是没有游客希望的产品。因此,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杜绝乡村抛荒,积极发展生态农产品,如大米、红薯、玉米等,生态养殖鸡、鸭、猪、鱼等。这些生态农产品只要品质好,即使价钱高,同样深受外地游客青睐,根本不用担心没有市场。第三,搞好乡村客栈和餐饮,留宿游客。乡村环境优美,安静怡人,是理想的休闲之地,这是城市、古镇古城所无法比拟的。现在许多游客选择自驾游,一些人更青睐留宿乡村景点,而不愿意住在喧嚣的县乡一级的古城古镇等。为此,县乡(镇)政府部门要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办特色乡村客栈和餐饮,留住游客,增加旅游收入。第四,整治旅游产品市场,营造良好购物环境。笔者在凤凰县老家寨调研中发现,一些导游为了私利,有意抹黑乡村旅游购物环境,禁止游客在村寨购物。导游的这些行为,违反了我国2018年1月1日实施的《导游管理办法》,干涉和损害了游客的购物自由和权利。此外,调研中发现,一些村民销售的部分商品要价过高,违背了价值规律,将本来有购物需求的游客拒之门外,断送了自身的财路。对此,政府相关部门、村干部要积极作为,采取批判教育、甚至取缔非法收入等手段,努力整顿旅游产品市场,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总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客观上要求乡村旅游实现升级转型。当前,认真做好以上四点工作,湘西乡村旅游就可以顺利推行全域旅游,真正让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体现出来,顺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产品服务,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游玩、观赏、驻留,从而有力并可持续地提高乡村旅游从业女性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强她们的“获得感”。

二、挖掘民族文化魅力,增强女性民族文化自信

挖掘、识别和认同民族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它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精神文化上的“获得感”。在漫长的迁徙和开垦家园的历史长河中,湘西苗族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涵盖婚恋、服饰、民俗、节庆、饮食、建筑等方面,内容丰富,历史深厚。湘西苗族文化所拥有和具备的价值和魅力,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相媲美。然而,由于几千年来苗族遭受统治阶级的镇压和驱赶,湘西苗族大多居住在偏山僻壤的地方,交通闭塞,环境恶劣。为此,在很大程度上,湘西苗族较少,甚至中断了与其它民族的交往。民族文化自信的拥有和增强,离不开外界和外来民族的了解和欣赏。因长期以来,湘西苗族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没有被外界所了解和欣赏,由此也在一定意义上造成了湘西苗族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不强,文化自信不够。近年来,湘西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的迅猛发展,这些给湘西苗族文化价值和魅力的推荐和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舞台和契机。为此,湘西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挖掘苗族文化魅力,努力增强湘西苗族,尤其是苗族女性对本民族的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其一,完善制度,极力保护和传承好苗族文化。深厚而绚丽的民族文化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和灵魂。只要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否列入非遗传承项目,都要扛起历史担当,有义务、有责任,想办法将其传承和保护好。同时要充分调动苗族群众的积极性,重视“活态”传承。其二,充分发挥学者,尤其是土著学者的作用。苗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是挖掘、提炼和宣传苗族文化价值和魅力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因此,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为这些学者在田野调查、资料收集、项目申报、苗学学术研讨会等方面提供便利,搭建舞台,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苗族文化研究和传播中的作用。最后,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展示民族文化。一些重要节庆或时间节点,如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三月三”等,以及国家节假日,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国庆节、中秋节、春节等。各级政府部门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积极指导在乡村旅游景点开展苗族文化展示活动,充分发挥苗族女性在活动中的作用,让游客深度认识和充分欣赏苗族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并积极向外传播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总之,通过采取系列措施,挖掘、提炼和传播湘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在民族文化得到外界认可的同时,必然会增强湘西苗族女性的民族文化自信,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乡村旅游苗族从业女性的精神“获得感”。

三、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增强乡村旅游村寨活力

湘西乡村旅游从业女性基本上都是农村居民,而且大多数是旅游村寨的居民。其实,无论她们是否来自乡村旅游景点,村寨发展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到她们的“获得感”状况。本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不少农村出现“空心化”、“凋零化”的现象,留守的女性村民不仅没有新增“获得感”,而且逐渐丧失了之前的“拥有感”。为改变这种现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的总体要求,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并在2018年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此,湘西州县乡(镇)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村干部要牢记使命,增强责任意识,扛起历史担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要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尤其是旅游景点村寨,要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夯实基层政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等等。乡村振兴是助推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利器”。实现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就会推动湘西全域旅游更加“火起来”,乡村旅游村寨就会更受游客青睐,焕发更多、更强、更旺的活力。这样,自然就会给从事乡村旅游的苗族女性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建设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改善女性精神文明面貌

新时代下,我国正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伟大征程[1]。客观地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民族在腰包鼓起,物质财富日益增多的同时,精神财富并未与之相应地“富起来”。这个问题在我国许多农村尤为突出,特别是湘西苗族地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相对于物质贫困,精神贫困或许更加突出,精神文化“获得感”不足。为此,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凤凰县成为全国50个试点县之一。搞好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对于提高全县人民,尤其是农村居民的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湘西州政府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凤凰县政府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县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具体来说,实践中心工作要以全县域为整体,在县、乡镇和行政村分别成立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体系,建设好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平台,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结合村寨实际,采取“讲、做、评、帮、演、庆”等多种方式,既要给老百姓宣传党的政策,让村民学习科学理论,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又要通过演、庆等形式保护和传承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文化价值和魅力,增强民族认同感、自信心和自豪感。只要全县各级政府真抓实干,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毅力、勇气和信心去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必将提高广大村民群众对新时代党的理论、政策和方针的理解,提高村民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悟,丰富活跃他们的文化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了农村,进了景区,自然会提高乡村旅游苗族从业女性的精神面貌,增强其“获得感”。

五、抓好深度精准扶贫,助推村寨实现全面小康

湘西苗族大多居住在穷山僻壤之地。“苗人住处,多于崇山峻岭、深山沟壑之间,衣食住行,生活环境自不能与汉人并论。”[2]居住环境的恶劣,加上历史上历代统治阶级的驱赶与镇压,致使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生产生活极为艰难。“拨云而出,载月而归,劳动状况,苦不堪言。”[2]即使现在发展有了很大变化,但仍然是湖南最落后的地区。生活的困顿,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苗族从业女性“获得感”的提升。为此,湖南省政府将湘西州除吉首市之外的七个县列为深度贫困县,加大精准扶贫力度。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改善湘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推动全面小康建设、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有两年的时间,任务重,时间紧,而且精准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的阶段。为此,湘西州县各级政府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示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切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总要求,真抓实干,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各项扶贫政策和意见。同时紧密结合湘西州的贫困状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实施好“十项脱贫工程”,即“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发展”、“医疗救助帮扶”、“生态补偿”“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此外,要加强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用好用活政策、创新工作机制、严格考核问责、形成推进合力。认真抓好了深度精准扶贫工作,就会有力推动贫困村寨脱贫摘帽,与全国其它贫困地区一起实现全面小康。为此,湘西广大贫困群众就会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尤其是从事乡村旅游的苗族女性,她们的“获得感”会更为强烈。

近年来,湘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从业苗族女性的“获得感”日益增强。然而,与经济条件好、发展程度高,同样从事乡村旅游行业的女性相比,因数千年累积的贫困与落后,湘西苗族女性的“获得感”还不够强、不够高。因此,湘西州县各级政府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综合施策,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增强乡村旅游苗族从业女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她们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追求。

猜你喜欢

获得感村寨湘西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湘西剿匪:七十年前的历史风云
锅巴粥
走进湘西凤凰城
湘西 国画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别让民族村寨毁于当代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