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19-01-15申红艳
摘 要: 老工业城市曾经是我国工业发展的辉煌,但目前也存在着诸多发展瓶颈和困难。湘潭市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城市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优、产业创新驱动力不足和企业搬迁难度大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湘潭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坚持“去产能”和“补短板”并重,同时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不断提升老工业城市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老工业城市 产业转型升级 困境 湘潭市
我国的老工业城市突出存在“老”和“工业”两大特征,在“老”上主要是指这些城市多建于“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在“工业”上主要指国家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依托布局建设的工业城市。目前,我国共有老工业城市120个,包括95个地级老工业城市和25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市辖区。湘潭市是国典型的老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发展历史早,曾有“湘中明珠”之美誉。但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经济增长乏力、资源环境问题凸显等问题。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作为湘潭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加大转型力度,补齐短板,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湘潭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
(一)产业结构矛盾突出
湘潭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化程度比较高,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近年来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调整,一二三产业比例从2010年的107:559:334调整为2018年的58:482:460,但结构性矛盾越来越凸显,在经济深度转型调整的大背景下,现有的产业结构与当前和未来需求明显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比重仍然较大,传统产业的主体性特征明显。增长较粗放,能耗高、污染严重、附加值低的局面仍然未彻底扭转。特别是钢铁、冶金、化工和建材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仍占较大比重。二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2018年,湘潭市服务业增加值仅占GDP的46%,比全国和湖南省低62个和53个百分点,在湖南省各地州中位列倒数第三位。从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湘潭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湘潭市的服务业仍主要是以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人们生活服务要求提高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以金融业为例,2017年湘潭市金融业产值占湘潭市GDP的比重仅为345%,远低于长沙、湘西、张家界,甚至低于周边的怀化、永州、邵阳等地市,在全省排名第9位。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高技术产业是地区经济发展中最有创新性和科技含量的产业,代表一个地区的发展新动力,但湘潭市带动性强、适应市场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例,2017年湘潭市该产业产值占湘潭市GDP的比重仅为199%,远低于湖南省其他地市,在全省排名居倒数第二位。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驱动力不足
湘潭市尽管拥有较好的科技资源,但整体上创新能力不足。湘潭市仍然以高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驱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企业位居市场的最前沿,应该是研发创新的主体,但目前湘潭市的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比重偏低,企业对创新的人、财、物投入不足。二是核心技术对外依赖程度高。湘潭市内缺乏高端实验、检测等关键技术创新支撑平台,主要核心技术主要靠引进,而且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比较薄弱。三是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程度不高,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仍偏小,产业化程度不足。近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湘潭市传统主导行业的竞争力下降,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小,集群优势不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够。
(三)生态环境制约明显
湘潭市是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逐步激化,积累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湘潭市重工业比重占比超过70%,单位能耗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值,节能减排面临较大压力。湘潭市因长期的重化工生产,废水、废气、废渣,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离子对河流、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随着我国持续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加大环保督查,而能耗高、污染重的重化工业任然是湘潭市工业增长的重要支撑,短时间内改变局面压力巨大。
(四)城市更新改造和企业搬迁难度大
由于历史原因,湘潭市有很多重化工业区,改造任务重、难度大。湘潭市有竹埠港老工业区、谭家山采煤沉陷区、湘乡城西老工业区、湘锰独立工矿区、湘乡棋梓独立工矿区、湘乡壶天镇采煤沉陷区等许多老工矿区,多布处在城市中心区域内。由于老城区配套设施陈旧、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面积较大、市域交通网络支撑不够等历史原因,这些老工业区改造搬迁难度大,制约着城市品质的提升。湘潭市占主导地位的重化工业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而这些国企体量太大,在湘潭全市经济中比重很大,搬迁改造成本很高。
二、转型方向和路径
要坚持“去产能”和“补短板”并重,在淘汰过剩产能、落后生产力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促进产业融合、军民融合,全面促进湘潭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老工业城市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
(一)淘汰落后过剩产能
湘潭市作为我国典型的老工业城市,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历着转型的阵痛。从供给侧来看,“去产能”是湘潭市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减小供給端压力、释放生产要素,缓解供需矛盾,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打下基础,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结合湘潭的本市实际,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是淘汰落后产能主要产业,需要积极有效化解这些产业的过剩产能。
可以采取兼并重组、债务重组或破产清算等措施,积极稳妥处理僵尸企业。对工艺装备落后、产品不适合市场需求或质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达标的企业,要积极引导其产能有序退出。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要积极更新设备和技术,通过“去产能”带动产业技术同步提升。同时,采取一定的管制措施,对未按期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企业,采取吊销排污许可证、依法撤回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等措施,确保落后产能真正被淘汰关停、避免死灰复燃。
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定期发布淘汰、限制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研究制订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的具体工作方案。制定落后产能退出的财政奖励、转型后土地使用权出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生产配额和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激励或补偿政策。
(二)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湘潭市拥有湘钢、湘电、江南、江麓等中央、省属企业,以工兴市是湘潭市多年的经济发展战略,但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要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发展战略,加快技术创新,积极运用技术改造提升钢铁、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积极采用“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激发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重点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产业延伸促进产业能力再造,以已有的核心能力为基础,通过核心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强化、扩展和延伸进入新的产业或在原产业内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
湘潭市的动力产业基础好,发展势头强劲,要按照“大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通过补链、强链、延链的方式来放大产业比较优势,加快构建以先进动力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制造体系。深化产业链上下游互补关系以及企业横向合作互动关系,实现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将“大产品”做成大产业,变传统产品优势为产业集群优势。
(三)加快培育形成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导向,不读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促进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换代。通过技术革新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领先性,提高产品附加值,主动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围绕形成“智造谷”的目标,加快关键技术研发,产业创新要树立以特色求发展、靠特色创优势的思路,立足湘潭的产业特色,在关键“点”上需求突破,重点发展“智能”产业、“两型”产业和“低碳”产业、重点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数字医疗等领域,加快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能源装备、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若干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注重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以质量和信誉作为在市场中立足和,实现由“湘潭制造”向“湘潭创造”的蜕变。
现代服务业也是湘潭市产业结构的短板,要积极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培育科技及信息服务、现代商贸物流、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农业方面,要立足长株潭城市群的需求,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通过产业多元化发展构建湘潭市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湘潭市积极寻找新的产业支撑和发展路径,逐步建立起“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湘潭市是“两化融合”试验区,拥有比较好的产业融合发展基础。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激发新业态、新模式,也可以创造新技术、新产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路径。湘潭市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提升,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和科技交叉创新,全面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加快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能力,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服务链条延伸。同时,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完善检验检测、认证、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平台,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此外,要充分利用湘潭军工企业优势,紧抓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大力推进了“军转民”与“民参军”的融合进程。
(五)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与企业搬迁改造
经过多年的重化工业发展,湘潭市城市环境中的问题不断显现,而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居民需求的提升和产业发展的要求,湘潭市城市功能亟需提升。从城市布局上看,湘潭要加快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从顶层设计上对城市功能分区与功能进行整合。加快城区工业区和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加大城区污染企业“关停并转迁”力度,鼓励市区工业企业向郊区的工业集聚区迁移。加强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综合整治,实现污染集中治理,改善城市环境。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独立工矿区改造与搬迁,不断完善市政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的生活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湘潭产业发展既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也要与城市服务功能相结合。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实现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以湘潭市8大产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主动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地方实际,有序推进搬迁改造。对老工业企业区别不同情况实施就地改造、异地迁建和依法关停等,支持就地改造和迁建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促进工艺技术和产品提档升级。
推行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间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废物互为利用。推进工业园区开展集中供热、集中治污、中水回用、循环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补链等循环化改造。重点建设湘潭高新区与湘潭经开区省级循环化园区,不断完善拥有湘潭工业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六)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工业清洁生产,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发展。在钢铁、建材、化工、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推广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全面推广建筑太阳能发电、热泵、节能灯等节能产品。对高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推广末端治理、回收利用、源头控制和全过程控制等污染防治实用技术。
推动农业生态循环发展。完善种养结合的生态消纳产业链。重点开展农业稻草综合利用与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广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户、种植农户,根据各自不同特点,构建符合各自特色的循环农业链。构建农业园区循环农业链。农业园区要打破企业之间、企业与村民之间、种植业与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之间的条条框框,构建园区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为枢纽循环农业产业链,实现更大范围的循环产业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 郭小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研究[J].中州学刊,2015,219(3):27-31
[2]刘晓玲湘潭市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对策建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3):62-69
[3]关皓明,张平宇,刘文新基于演化弹性理论的中国老工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比较[J].地理学报,2018(4):771-783
[4]苏向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J].经济纵横,2017(11):84-89
[5]于凡修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驱动发展研究[D].2017
[6]李刚发达国家“铁锈地带”的转型治理实践与我国复兴路径[J].上海城市管理,2017(1):33-39
[7]龚小波湖南省老工业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探索[J].湖南社会科学,2015(1):152-154
[8]田猛飛,邵忍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路径选择——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J].特区经济,2018(10):60-62
(申红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