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素养培养
2019-01-15殷安圃
摘 要: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语文教学开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开始注重“文学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等被传统“应试”观念忽视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文学素养”重新引起了语文教育界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文学素养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本文综合了近年以来教育界对“文学素养”培养的思考和实践,并简要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便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实行文学教育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的参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文学素养 培养
一、文学素养的定义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教育中的文学素养培养问题逐渐得到越练越多的教育专家和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国内知名教育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这一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研究论述文学素养的论文和专著虽然很多,却大多没有对文学素养的定义作一个明确的定义,缺乏对概念本身的定义、概念内涵的界定和对概念深入的阐述。来自浙江诸暨市牌头中学的陈蕾老师,对文学素养作了一个定义:文学素养,又称文学艺术素养,即读者对各种文艺体裁、文艺发展史、文艺发展现状、文艺自身的技巧、手法、创作规律、艺术特征的熟悉和了解。这是当前对文学素养比较完整的一个定义,在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素养培养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学素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所培养起来的文学经验或素质,它包括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或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说到底,它与人的其他素养一样,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培养起来。
二、培养文学素养的实践经验
现在的研究者对文学素养的培养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明确的阐述。方智范认为:“文学素养是一个健全的现代人的必备素养。”语文教育没有了文学教育,意味着语文教育的失败。“语文作为重要学科,贯彻整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各个学习阶段,而且,就艺术类型来说,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是最重要的艺术类型之一……把文学教育和美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德陶冶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无疑值得继承、发扬。”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培养文学素养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周阳敏《浅谈文学教育与文学应试之矛盾》中谈到文学教育的操作方法:“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展开联想,使学生尽可能地进入作品有声有色的艺术境界之中,于动情处歌泣流连,于沉思中绞尽脑汁,才是入门。入于作品之中,出于作品之外,有所收获,看人生通透明朗,处世事游刃有余,可算过院。读得万卷书,行得万里路。言由其衷,行不逾矩,见高山而知仰止,望大洋乃悟兴叹,方谓登堂入室。”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要实现这样的文学教育,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是先决条件,进行语文教育,阅读是培养文学素养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途径。因为读是明经(即悟道)和写作的前提,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周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对阅读的作用有如下阐述:“阅读可以使学生正确的了解作品,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能揣摩文辞,领悟作品的神形之美。能体验情感意境,感受美的熏陶,陶冶性情,净化灵魂。”这些论述对阅读在提高文学素养中的独特地位、对阅读的对象、对阅读中教师应该起到的作用,都有一定的阐述。
三、因材施教,培养文学素养
基于中小学生特殊的年龄阶段,广大语文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文学实践中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教学实践。他们在教学中强化说写实践,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设计专题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和应用进行结合,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能有用,用需好学。从而把抽象的文学素养具体化,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方式。李正宣在《古代语文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中提到:古代语文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写。写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习写字,二是练习写文章。而这样的传统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太原市东山煤矿中学的课题研究成果《活化教材思想创新读写思路——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模式构建》介绍了三种实践方案:1、开发课堂教学资源,实施单元整合基础上的读写结合;2、开发课外学习资源,落实独特体验基础上的读写积累;3、以教材为辐射点,设计专题学习基础上的实践活动。这些理论和实践操作方法对更快、更好的培养文学素养做了有益的探索。
四、语文教育的现状
受应试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文学教育在语文教育中部分教师对文学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曾对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85%以上的教师没有发表过文章,哪怕是豆腐块那么大的文章,大部分教师没有写日记、教学札记的习惯。许多语文教师不仅在思想认识上不到位,自身的文学水平也比较低下,这些都直接造成了当前文学教育的举步为艰。因而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对如何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也做了专门的阐述。指出教师要转变文学观念、加强阅读积累、提高写作水平。要把教师的文学教育同教师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结合起来,这才能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方智范在《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中就语文老师为什么要有文学素养和怎样提高文学素养都作了阐述。他认为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较强阅读积累,要提高阅读水平。这些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潘涌.论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1(01).
[4] 周阳敏.浅谈文学教育与文学应试之矛盾[J].中学语文教学,2006(11).
[5] 刘宁.文学鉴赏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N].甘肃日报,2004年.
作者简介:殷安圃(1964.11)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市人,合肥职工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