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干预治疗脑梗死患者中施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1-15周红梅
周红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9)
脑梗死在临床中又被称为缺血性卒中,属于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发缺血、缺氧现象,从而出现脑缺血坏死,此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其发病较急,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很多患者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吞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对今后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1]。本文研究中针对我院的28例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另外的2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8年2月作为研究时间段,抽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56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n=28):男16例,女12例,年龄区间为46岁-69岁,平均年龄为(52.33±6.18)岁,疾病部位:基底节13例,顶叶4例,额叶5例,枕叶6例;观察组(n=28):男17例,女11例,年龄区间为48岁-72岁,平均年龄为(53.67±6.34)岁,疾病部位:基底节15例,顶叶3例,额叶5例,枕叶5例。一般资料对比具有明显的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患者,按时查房,定期清扫病房内的卫生,为患者讲述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等。而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的护理内容如下:(1)心理康复护理:患有脑梗的病人受疾病的干扰,加上生活自理能力的减弱,患者内心容易产生焦躁、抑郁、恐慌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需要多与患者沟通,面对患者提出的各种护理要求都尽可能的去满足,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并告知其家属多陪伴病患,给予关心和亲切问候,消除他们的孤单、寂寞感,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2)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患者发病后其肢体行动、语言功能受到阻碍,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训练,可每天对下肢进行按摩约30 min,指导患者屈伸手指、转头、穿衣、独自上卫生间等,慢慢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指导患者练习鼓腮、呲牙、发音等,根据发音的正确性慢慢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勤练习说话[2]。(3) 饮食健康护理: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低盐低热量、低蛋白质等,多食维生素、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喝水,正常排尿,进食时告知身体仰卧约45o,头前屈,用小勺慢慢喂食。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使用WHOQOL-100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内容为心理状态、自理能力、社会能力、躯体功能,评估内容的分值为100分,评分越高即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较好。(2)护理满意度:对本院的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可将统计后的满意结果划分三个等级:超级满意、一般、不满意。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Mean±SD,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比表
2.2 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在临床中的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和脑栓死,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狭窄后形成血栓导致动脉被阻塞,脑栓死是由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发,在临床中的主要症状为晕厥、半身不遂、语言智力障碍等,多发生在45岁以上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本研究结果得出,针对脑梗死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均得到有效改善,并且其生活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全面疏导,搭配均衡的饮食方案,帮助患者加强身体功能的锻炼,为脑梗死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训练[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各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评分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4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促进相关症状的快速康复,其临床护理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