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胎龄早产儿吞咽功能分析
2019-01-15肖海燕
肖海燕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欠佳。吸吮吞咽是新生儿的先天行为反应,研究证明,胎儿从12周开始依次出现吞咽吸吮反应,29周开始有比较明显的吸吮运动[1]。成熟的口腔运动功能是神经功能发育成熟的指标,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易导致吸吮吞咽功能发育不成熟。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的喂养问题尤为突出,如何识别正常吸吮和异常吸吮模式并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实施干预,以保障足够的营养摄入对早产儿意义重大[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2017年两年内到常州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早产儿43例,纳入标准:(1)早产适于胎龄儿;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1,000 g;(2)出生后基本状况良好,1 min、5 min Apgar评分均≥8分。(3)排除标准:患有各类新生儿疾病、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者[3]。(4)分组:将入选早产儿按胎龄分为31周-32周胎龄组和33周-34周胎龄组。
1.2 方法 采用新生儿口腔运动评定量表(Neonatal Oral Motor Assessment Scale,NOMAS)评定口腔运动功能[4]。该量表包括了28个条目,分别对颌运动功能(14个条目)如下颌开闭速率、节律、一致性以及舌运动功能(14个条目)如舌运动方向、范围和速率等方面进行评估。采用3级评分方法[5]: 0分、1分、2分,分数越高表示吸吮功能越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录像)观察新生儿的进食行为并对相应条目进行评分。本研究入选早产儿均为在本院产科出生进入新生儿病房者,评估由儿保医师采用直接观察法在本院新生儿病房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不同胎龄早产儿颌运动功能比较(Mean±SD)
表2 不同胎龄早产儿舌运动功能比较(Mean±SD)
2 结果
2.1 不同胎龄早产儿颌运动功能比较 颌运动功能评估项目包括5项:颌下降的一致度;活动节律性;喂养之前与乳头接触的自发下颌节律性活动;颌运动速率;在从乳头吸吮乳汁过程中是否充分含住乳头。本研究显示31周-32周胎龄组与33周-34周胎龄组早产儿在以上颌运动评估项目未显示有显著差异。见表1。
2.2 不同胎龄早产儿舌运动功能比较 舌运动功能评价项目包括5项:吸吮时保持凹陷的舌部结构(舌槽);由前向后的整体抬起收缩运动;有节律的活动;活动速率;口咽部有效的液体吸取。本研究显示31周-32周胎龄组与33周-34周胎龄组早产儿在舌运动速率及口咽部有效液体吸取两项有显著差异,其余项目未见显著差异。见表2。
3 讨论
3.1 早产儿吞咽功能 与足月产儿相比,早产儿吸吮时口腔压力较低,持续时间较短,速率较慢,而早产儿的呼吸速率较快,因此会出现吸吮、吞咽和呼吸不同步进行,从而导致吸吮吞咽节律的不协调;另一方面,早产儿颌、舌运动不成熟,容易出现不连续蠕动、扭曲或震动等异常形态,从而导致吸吮吞咽障碍[6]。NOMAS根据舌和下颌的运动情况将吸吮吞咽分为正常、失调和障碍3种形态。正常形态指吸吮、吞咽呼吸相互协调良好;失调形态指吸吮节律不规则;障碍形态指出现舌和下颌的异常运动造成吸吮吞咽中断[7]。
3.2 吞咽功能对早产儿肠内营养建立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早产儿因为各种原因,如功能发育不全和疾病治疗等造成吞咽功能失调,影响正常的营养摄入,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机会较正常足月儿为少。成熟的口腔运动功能是经口营养摄入的先决条件之一[8]。早产儿因出生后追赶生长的需要,对营养素摄入的质和量的要求较高,而吸吮吞咽功能的不成熟常无法满足需要。因此,早产儿吞咽功能失调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3.3 不同胎龄早产儿吞咽功能比较及干预模式的建立 研究证明,胎龄34周时大多数健康的胎儿吸吮和吞咽能力较为稳定[9],而目前收治成活的小于34周龄的早产儿数量仍然较多,随着救治水平的提高,小胎龄早产儿存活率有所提高,进一步凸显了早产儿的喂养问题。本研究分别从颌运动及舌运动两个方面比较了不同胎龄早产儿吞咽功能,有助于临床上根据不同胎龄早产儿的具体情况实施不同干预方法。对帮助早产儿早日恢复咀嚼吞咽功能保证肠内营养有一定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