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期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标准化照护程序的效果
2019-01-15谢小丽
谢小丽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62)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压力的骤增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逐年上升[1]。由于有发病急、病情预后转归不良的特点,使其日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本人的关注与重视。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时间往往较短,若在病情急性期未予以妥善处理,将使患者错失最佳的救治时机,从而引起死亡,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所以,以循证护理为依托,结合自身多年的照护经验,提出流程化及标准化照护程序。该护理策略能规避传统护理措施的杂乱性和随机性,保证各项护理手段均在既定的框架下运行,这对病情的整体改善大有助益[3]。在本次调研中,笔者设计了对照方案,以进一步分析标准化照护程序应用于危重期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在2015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6例危重期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研究组54例。研究组男/女比例为31/23,平均年龄(56.3±3.1)岁,平均病程(6.3±1.4)年;心功能分级II级/III级/IV级分别为18/12/24;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9/23,平均年龄(56.5±3.3)岁,平均病程(6.5±1.5)年;心功能分级II级/III级/IV级分别为20/13/19。两组基线数据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本组实施传统护理:护士向患者讲授有关疾病的理论知识体系,帮助其构建系统的认知;在营养供给方面,护士应指导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饮食;予以低浓度氧气疗法;予以抗炎症治疗;纠正机体存在的酸碱失衡;予以吸痰处理。(2)研究组:本组在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照护程序:①患者个性化身心状况评估:护士应以面对面个性化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患者既往病史、诊疗过程,对何种药物有禁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最佳的照护策略。另外,还需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予以评分,根据其对疾病的承受能力进行评估,并做好相应的抢救工作。②护理诊断:对上述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与评估,并确定具体的护理主题,比如,患者的活动耐受力出现明显降低,这可能与机体当前的水电失衡相关;心脏排血量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心肌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有关;机体的气体交换能力受损,这可能与肺淤血有所相关。③落实标准化护理程序:①急救照护:护士应为患者立即开放静脉通路,予以供氧及心电监护等操作,给予常见的抢救药物,并告知家属有关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积极做好抢救准备,并配合医生将气道中的分泌物清理干净。②心理安抚:若患者在诊疗期间呈现出焦虑、抑郁等消极情感,为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应指导患者多方运用各类心理学知识,当患者的消极情感得以疏解后,应强化患者的社交能力,使其以较为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③为患者做好各项知识体系的宣讲与介绍,并对其病情进行全方位评估,根据其个体生理状况拟订相应的运动策略。为患者建立各项健康档案,指导其进行随访与复诊。④在营养供给方面,应指导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保证机体的营养均衡,为其病情后续康复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础。
1.3 评价项目 (1)对两组患者的院内反应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进行记录。(2)在干预前后,利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该问卷包括4个维度,每个维度得分为0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越佳。(3)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值进行测评。(4)利用护理满意度问卷测评两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院内反应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比较 研究组院内反应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院内反应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比较(Mean±SD,min)
2.2 不同时间节点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干预后的各维度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不同时间节点的应激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研究组干预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不同时间节点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Mean±SD,分)
表3 不同时间节点的应激相关指标情况对比(Mean±SD)
表4 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的一类疾病,具有疾病进展快速、病死率高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主要涉及心脏的射血能力下降,导致机体组织的血液灌注量减少[4]。目前,该病有效的治疗原则在于使心血管扩张、提高心脏动力、促进机体排尿、强化心脏的代谢能力、加速心率。如何提高患者的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是医护人员救治这类患者群体的关键。所以,需要拟定快速、合理及有效的急救方案。由于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导致这类老年患者群体会呈现出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感,进而影响其遵医依从性,给临床诊疗带来极大难度。护理照护策略旨在以临床上医学、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作为学科基础,结合患者个人的照护技能与临床经验,为患者制订针对性照护方案[5]。但是,传统的护理模式更多的是被动遵医嘱开展操作,这就局限了护士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亦有所下降,呈现出较为低下的急救效率[6]。因此,帮助护士搭建好流程化及标准化照护程序,能最大限度地为心力衰竭患者争取救治时间,避免病情出现恶性循环。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院内反应时间和急救反应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表明标准化照护程序能提高人体的救治成功率。标准化护理程序的诉求点在于满足患者生理与精神心理层面的一体化诉求,照护目标旨在强化及增进照护对象的健康信念,依托整体性及连续性的干预手段,践行高效、科学及合理的护理计划。首先,在患者个体化评估环节,能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其当前的生理状况,进而做出具体的护理诊断与评估,最终践行相应护理措施。该项照护手段突破了既往护理模式的随机性,保证各项流程更趋规范性与科学性,保证各个救治工作均能以循证措施为依托,保证护理计划得以有条不紊地落实[7]。在完成护理诊断后,护士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流程,以此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增进双方护患信任关系,从而提高双方的良性互动能力,以此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并缓解其躯体痛楚,以增进其生活质量。由于该项照护手段对护士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需要护士不断内化知识体系,并自觉践行各类操作行为,将标准化护理程序潜移默化到自身的意识中,不仅能提高护士的业务素养,更能改善患者的病情预后[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干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该项护理操作在改善患者应激程度方面亦有所显效,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的应激相关生理指标数值要低于对照组,表明标准化护理程序能保证血压及心率的平稳性。
总之,标准化照护程序应用于危重期心力衰竭患者,能提高机体的生存质量,不仅能降低应激程度,而且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