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2019-01-15毛茅李春孟
毛茅 李春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存在引发肺栓塞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临床需高度重视。急性下肢DVT患者在发病14 d内采用传统的抗凝及溶栓治疗可阻止血栓蔓延、复发,降低肺栓塞发生率,但约50%的患者仍可能继发DVT后综合征[1-2]。早期导管接触性溶栓(CDT)和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治疗可改善患者深静脉通畅率,预防DVT后综合征的发生,但存在置管时间较长,尿激酶用量大、溶栓时间长及出血并发症较多等问题,且血栓干扰时操作难度增大[3-5]。基于此,笔者应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DVT,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单侧急性下肢DVT患者38例。纳入标准[6-7]:(1)经下肢血管彩色超声与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 DVT 者;(2)发病时间<14d。排除标准[6-7]:(1)有抗凝、溶栓治疗禁忌证者;(2)近期有炎症者;(3)有心、脑血管、肝、肾、结缔组织等疾病者。其中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18例(观察组),采用CDT治疗20例(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病程、血栓部位、患肢肿胀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完善术前准备,患肢作DSA检查,明确下肢深静脉内血栓部位、范围、阻塞程度等情况,经健侧股静脉入路置入可回收滤器。患者取俯卧位,超声引导下穿刺患肢腘静脉,或顺血流方向穿刺小腿部深静脉,置入6 F鞘管并造影明确腔内血栓情况,随后跟进,并置换2.6 m超长硬导丝。观察组患者引入6 F导管后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一种药物-机械相偶联治疗器械,依靠流体动力冲刷抽吸碎裂血栓颗粒并排出)行机械性抽吸清除血管腔内血栓[8]。首先设置系统为喷药模式,吸栓前在血栓内喷射注入(0.3~0.5)×104U/kg尿激酶,等待约30min,然后设置系统为抽吸模式进行血栓清除过程。其中2例患者因血栓负荷量较大,辅助给予CDT。对照组患者引入5 F导管,微量泵连接溶栓导管,泵注1×104U/(kg·d)尿激酶,24 h普通肝素维持(维持APTT 80~100s),当Fb<1.5 g/L时停止溶栓,治疗后2~4 d复查髂股静脉及下肢造影,若狭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球囊扩张后髂静脉狭窄仍>50%且对比剂回流受阻,则行髂股静脉支架植入术。血栓溶解完全,24 h复查无异常则停止溶栓,拔出溶栓导管,取出下腔静脉滤器。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口服华法林(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2141)抗凝治疗,2.5~5 mg/d,持续用药>3个月,患者定期复查调整用药剂量,6个月后门诊随访。
1.3 观察指标 (1)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拔除所有溶栓导管前造影评价溶栓效果,将患肢深静脉分为股总、股浅、髂总、髂外、下腔及腘静脉6段进行评分,完全通畅计0分,部分通畅计1分,完全不通畅计2分,累加为静脉通畅评分。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治疗前评分×100%。(2)患肢消肿率:在髌骨上缘20 cm处测量大腿周径,髌骨下缘15 cm处测量小腿周径,计算患肢周径差。患肢消肿率=溶栓前后周径差的差值/溶栓前周径差×100%。(3)其它观察指标:治疗期间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呕吐、肺栓塞、复发DVT等),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与深静脉通畅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2 d两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后2 d两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后2 d,两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两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由表3可见,观察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与深静脉通畅情况比较见表4。
表4 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与深静脉通畅情况比较[例(%)]
由表4可见,治疗后6个月患者随访率为92.11%(35/38),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与深静脉通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出血1例、呕吐1例、肺栓塞1例、复发DVT 1例,对照组患者并发出血2例、呕吐1例、肺栓塞1例、复发DVT 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22%vs 30.00%,P>0.05)。
3 讨论
DVT起病隐匿,是一种易被忽视的潜在危险疾病。DVT形成的3大因素为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和高凝状态[9]。骨折患者是DVT的高危人群,这是由于骨折患者外伤可造成静脉内膜损伤,同时卧床与骨折固定会减慢血流速度,骨折出血会增强血液凝固性;骨折患者血栓检出率约为15%,股骨干骨折患者DVT发生率可达30%[10-11]。DVT治疗经历了手术取栓到抗凝结合外周溶栓,到单纯抗凝,最后抗凝加导管溶栓的过程。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其相应的适应证及不足之处。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是利用伯努利原理发挥流体力学机械血栓抽吸功能,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12],同时配合部分型号6 F导管辅助局部喷药软化血栓可极大地提高清除血栓的效率。手术取栓可最直接、迅速地清除血栓,但创伤大、易复发、深静脉瓣膜损伤严重,术后深静脉功能严重不全[13]。单纯抗凝治疗安全性大,但血栓清除缓慢,易产生严重的DVT后综合征[14]。CDT可快速清除血栓,降低DVT后综合征发生风险,但溶栓药物用量较大,对血管内皮损伤较大,造影次数较多,存在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溶栓过程中需密切监护,甚至需进入ICU病房,治疗成本较高[15]。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可快速清除血栓,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尿激酶使用剂量,增加安全性。目前单独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DVT的报道较少,多为辅助CDT治疗。有研究显示,DVT患者单独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若出现溶栓效果不佳时,辅助CDT会明显有改善[17]。本研究观察组中单独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溶栓不佳者,也辅助CDT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患肢深静脉通畅率、患肢消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尿激酶总用量、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情况与深静脉通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采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DVT时,笔者有以下几点经验体会。在抽吸前注射尿激酶能提高溶栓效率;对部分血栓残留者可再置管溶栓,一般置管溶栓时机在1~3d;在吸栓效果不佳时辅助CDT可明显改善溶栓效果;对发病时间短、抽吸较完全的患者,应考虑再复发血栓的因素,故可在术后1~2d造影显示无血栓后再拔出溶栓导管;不宜长时间抽吸血栓,且随后的抗凝治疗可有效清除残余的血栓,否则易引起并发症。
综上所述,与CDT相比,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下肢DVT可明显地缩短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尿激酶总用量,患肢肿胀改善、深静脉完全通畅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CDT比较差异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