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诊断60例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研究
2019-01-15孙健伟鞍山市中医院辽宁鞍山114001
孙健伟 鞍山市中医院 (辽宁 鞍山 1140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分析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方法:择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某院收治的早期胃癌者60例,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并取材实施病理活检,记录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呕吐、黑便、消瘦等。胃镜检查,发病部位差异,其中胃窦34例,占56.67%,胃角6例,占10%,胃体17例,占28.33%,胃底3例,占5%。胃镜下的临床表现中,患者包含隆起型、浅表型、凹陷型几种表现。而病理分型中,主要以管状腺癌者35例最多,占58.33%。且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8.8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较为理想,其在具体的诊断中,可实现具体的了解患者临床表现,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再配合有效的活检确诊,可进一步增强准确性,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显著。
胃癌是临床常见疾病,可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受该症干扰,患者上腹疼痛、逐渐消瘦。早期胃癌病情较轻,病灶主要位于黏膜或黏膜下层。针对早期胃癌患者,可靠的诊断辅以科学的治疗方案,可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改善患者生活品质。基于此,本文择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某院收治的早期胃癌者60例,患者均行病理及胃镜检查,观察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3月~2018年4月某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并取材实施病理活检。患者均为早期胃癌患者,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40~80岁,平均(51.34±2.48)岁,病程2~12个月,平均(4.06±1.02)个月。患者包含消瘦、呕吐、疼痛等症状。
1.2 方法
60例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具体的胃镜检查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执行,检查设备择取电子胃镜,型号为OLYMPUS-260、OLYMPUS-240。在进行胃镜检查前1d,对患者展开常规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对胃镜的了解,并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提升患者的配合水平[1]。检查于次日10时进行,告知患者检查前8h禁食禁水,确保胃镜视野。检查前10min,注意对患者消化道气泡的控制,并口服麻醉药物[2]。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展开胃镜检查,观察的指标包括病灶位置、肿瘤直径等内容,再于胃镜下病理取材。注意,取材后,实施病理活检,先选用4%的甲醛,实现固定,酒精脱水+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再进行观察和记录。病理活检由专业的实验室检测人员实施,注意对检测流程的控制,避免误差产生[3]。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位置、胃镜下分型、病理分型几点内容。其中临床表现主要通过查阅患者的病例资料获取。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使用(±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当P<0.05时,说明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通过查阅患者病例资料,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上腹疼痛36例,占60%、消瘦24例,占40%,恶心呕吐者12例,占20%,黑便者13.33%。
2.2 发病位置
胃镜检查,发病部位差异,其中胃窦34例,占56.67%,胃角6例,占10%,胃体17例,占28.33%,胃底3例,占5%。主要以胃窦患者最多(P>0.05)。
2.3 胃镜下分型
(1)隆起型。患者6例,占10%。胃镜下表现为,胃部出现颗粒状或结节样变化,其存在明显不规则、不均匀的特点。表面出现分叶状或菜花状。部分区域出现隆起,且边缘不均匀,分布散乱。
(2)浅表型。共有患者12例,占20%。胃镜下表现为,未有明显凹陷及隆起,边界较为清晰,胃部局部黏膜变化,以颗粒变化为主,黏膜发生变化,包括红色或褪色。且取病灶样本后流血。
(3)凹陷型。共有42例患者,占70%。胃镜下表现为,明显的凹陷,且逐渐延伸,到黏膜下,但未明显超出,边缘不规则,伴随黏膜颜色变化,局部出血。
胃镜下分型比较,以凹陷型分型最多(P<0.05)。
2.4 病理分型
病理分型中,涵盖管状腺癌、低分化癌、黏液腺癌等,且主要以管状腺癌者35例最多,占58.33%(P<0.05)。
2.5 病理诊断与胃镜诊断比较
其中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8.83%,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常见癌症,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属恶性肿瘤类型,是威胁现代人类生命的疾病安全。在众多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胃癌第4名,而胃癌的病死率则占据第2名,这也说明了胃癌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针对胃癌患者,借助早期诊断,再辅以适宜的治疗方案,可以达到改善预后,并促进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胃镜则是用于胃癌诊断的重要方式,且胃镜诊断具有极高的符合率,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确定、根治术的选择等提供参考,可有效增加患者的生存率[4]。胃癌疾病的早期症状包括上腹部疼痛、消瘦和呕吐等,这些临床表现与胃溃疡等疾病的症状十分相似,这样就造成早期胃癌容易出现误漏诊的情况。而早期胃癌误漏诊,则会使得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造成最为直接的影响。借助电子胃镜,可展开对胃癌的诊断,实现对疾病的筛查,且胃镜的准确性相对较好,通过胃镜临床表现可以实现对分型、病变位置确认等,再借助胃镜的病理样本采集,实现病理分析,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根治术提供帮助。此外,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且胃镜的费用相对低廉,患者具有良好的接受度。再行胃镜检查中,由专业的临床医师执行,注意对胃部的详细观察,确认胃部的每个区域均观察到位,避免遗漏,进而确保筛查效果[5]。本次研究探究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及病例特点,结果证实,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呕吐、黑便、消瘦等。胃镜检查,发病部位差异,其中胃窦34例,占56.67%,胃角6例,占10%,胃体17例,占28.33%,胃底3例,占5%。胃镜下的临床表现中,患者包含隆起型、浅表型、凹陷型几种表现。而病理分型中,主要以管状腺癌者35例最多,占58.33%。且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胃镜诊断符合率为98.83%,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见,借助胃镜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理想,可以根据胃镜下的临床表现、肉眼分型、病理分型等,展开对胃癌的诊断,并保障胃癌诊断的准确性,效果理想,患者接受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