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相州韩氏家族墓地的墓葬位序与丧葬理念补议
2019-01-15王双庆
王双庆
(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 安阳 455000)
《故宫博物院院刊》2015年第1期刊登了金连玉先生撰写的《试论北宋相州韩氏家族墓地的墓葬位序与丧葬理念》(以下称《韩墓位序》)一文,文章图文并茂,并附有3个详实的表格,从相州韩氏聚居地与埋葬地、新安茔韩氏家族墓地、丰安茔韩琦一支家族墓地、北宋相州韩氏墓地位序及与《地理新书》记载之异同等几个方面对韩氏墓地的墓葬位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细致严密的考证与论述,这不仅对韩琦家族的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北宋时期品官家族墓地、丧葬礼制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由于《韩墓位序》研究所依据的主要材料之一是2012年出版的考古报告《安阳韩琦家族墓地》一书,而墓地中非常关键的M5墓主身份没有直接证据予以确定,发掘者也没有进行推测,故而导致《韩墓位序》对韩琦一支墓葬位序问题的分析出现了偏差。现有新的研究成果对M5墓主身份做出了合理的推断,这对韩琦一支墓葬位序的推断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本文拟结合相关资料对《韩墓位序》予以补充讨论,希冀对韩琦家族、北宋墓葬理念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有所补益。
一、《韩墓位序》对丰安茔韩琦一支家族墓地墓葬位序分析的失误
为便于说明问题,有必要对丰安茔韩琦一支家族墓地情况做简要介绍。2009—2010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丰安茔韩琦一支家族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掘韩琦及其妻、妾、子、孙等墓葬9座(图一)[1](P9),编号为M1-M9,其中M1为韩琦及夫人崔氏合葬墓,M2墓主身份不明,发掘者推测为韩琦次子韩端彦之墓,M3为韩琦长子韩忠彦及夫人吕氏合葬墓,M4是韩琦妾普安郡太君崔氏墓,M5墓主身份不明,M6为韩琦长孙韩治及夫人文氏合葬墓,M7为韩琦第五子韩粹彦及夫人陈氏合葬墓,M8为韩琦第四子韩纯彦及夫人孙氏合葬墓,M9墓主身份不明,发掘者推测为韩纯彦之子韩裕之墓。
通过对丰安茔韩琦一支家族墓地发掘平面图及各个墓葬之间排列关系的仔细研究,不论M5墓主的身份是否确定,《韩墓位序》对韩琦一支墓葬位序问题的分析都几个存在明显的失误。
图一 丰安茔韩琦一支家族墓地发掘平面图
1.墓地分为东西二区
相州韩氏家族共有两处茔地,即相州丰安茔(今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北蒙办事处皇甫屯村西地)和水冶新安茔(今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井家庄南地),两处茔地相距约30里。韩琦父、兄、侄、侄孙都葬于新安茔,韩琦及直系子孙一支葬于丰安茔。
水冶新安茔由韩琦亲自选定,启用时就埋葬了韩琦父母、兄嫂、侄子等祖孙3代13人,因人数众多,且有长幼尊卑之分,故韩琦在各人墓穴位置的安排上遵循“五音姓利说”进行了很详细的规划,将墓地划分为东、西二区,两区又各分“壬、丙、庚”三穴进行安葬。新安茔东西两区各穴位的埋葬情况在韩琦撰写的《志石盖记》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乃做东西二茔,茔各三穴,西茔之壬安皇考太师、皇妣仁寿君太夫人、所生太宁君太夫人;庚安太师长子德清尉、子暐从葬焉;丙安太师第三子司封、夫人寿春县君李氏、长女未笄而亡,从葬焉;东茔之庚,安太师第二子,第四子孟州司法,司封之长子、监簿景融从葬焉;壬安太师第五子著作;丙安德清长子太常寺太祝公彦妻贾氏。以庆历五年二月二十日掩圹诸茔,各有铭志。今但述安神之次叙,刻于太师志石之盖,以永终古。”[2](P20-21)
图二 《韩墓位序》分析的韩琦一支家族墓地墓葬位序示意图
《韩墓位序》受此影响,也将丰安茔韩琦一支家族墓地分为东西二区(图二)。水冶新安茔分为东西二区有充分依据,一是人数众多,二是为了突出韩琦同母兄韩璩,所以东西二区的尊位“壬”穴分别安葬韩琦的父母和其五兄韩璩。而韩琦一支家族成员中,韩琦身为偌大的韩氏家族的一家之长,且位极人臣,理当在家族墓地中位于独一无二的最佳位置,如果将丰安茔的墓葬穴位分成东西二区,必然会出现两个尊穴,另一个尊穴享有与韩琦同等的待遇,这是不合情理的。
2.韩琦妾崔氏单独位于尊位壬穴
“五音姓利说”是将人的姓氏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再将五音与阴阳五行对应,在地理上找到五音的方位。按照五音姓利说,韩姓属商音,壬、丙、庚三穴均属商音埋葬的吉穴,但根据文献记载,三穴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尊卑关系,“商音,人分壬穴为尊,丙穴为次,庚穴为卑”。[3](P444)也就是说,三穴之间存在严格的尊卑关系,由于埋葬者各自的身份不同,他们在墓地中注定要处于不同的埋葬穴位。
在宋代,妾死后能够葬入夫家茔地是极其难得的,遑论单独居于家族墓地的尊穴。韩琦五兄韩璩之子韩正彦妾艾氏生前能够得到儿子的赡养,尤其是死后能够归葬夫婿祖茔之侧,这在当时是极其难得,极其荣光的。《宋故夫人艾氏墓志铭》记载:“绍圣三年(1096年)十二月初三日,因伯父直阁公(韩正彦)葬相州安阳县新安村之茔,乃葬夫人于孝亲崇福院之侧。……生而享有子之养,殁得归新安之原。荣则多矣,复何恨焉。”[4](P258)M4出土有墓志,足以证明墓主是韩琦妾普安郡太君崔氏,《韩墓位序》将身份卑微的韩琦妾崔氏单独位于东区尊穴,这是不合宋代礼制的。
3.M4、M5分为两个穴位
从丰安茔韩琦一支家族墓地发掘平面图可以看出,M5与M4两座墓东西相邻,一前一后,东边M4略偏北,两者如此紧密相连,应为一组墓葬。[1](P35)由上述韩琦撰写的《志石盖记》中所列墓葬穴位情况可知,新安茔存在同一穴位埋葬多人的情况。
M4和M5应是同一个穴位的两个墓葬,《韩墓位序》将M4、M5分为两个穴位是不妥当的,而且从《韩墓位序》所绘韩琦一支家族墓地墓葬位序示意图来看,其制图亦不甚精确,M4与M5之间的距离似乎比原发掘平面图中所示更远了些。
二、M5墓主身份的确定对分析墓葬位序的影响
新的研究成果已对M5墓主身份做出了合理的推测,并厘清了韩琦的妻、妾、子嗣情况。[5]韩琦妻子是安国夫人崔氏,生长子韩忠彦、次子韩端彦和三子韩良彦。为韩琦生子的妾有两位,分别是普安郡太君崔氏和硕人贾氏,崔氏生五子韩粹彦,贾氏生四子韩纯彦和六子韩嘉彦。也就是说,韩琦共有六子,三子嫡出,另三子庶出。两位妾崔氏和贾氏在去世后被安葬于韩琦家族墓地的特定区域侍葬,考古发掘报告没有确定墓主身份的M5,其墓主身份被推断为硕人贾氏。
1.同一人的多个妾葬于同一穴位
现有出土墓志证明,韩氏家族成员中有同一个人的两位妾葬于同一个穴位。这个韩氏家族成员是韩琦的侄子,具体名讳待考,相关著录称为韩僖之父,他曾纳妾时氏和刘氏,这两位妾死后都葬于水冶新安茔墓地的庚穴内。韩僖为生母时氏撰《宋故时氏改葬志》记载时氏先葬于韩氏水冶新安茔墓地的庚穴,“今以(政和二年,1112年)七月五日葬我先公。僖等谨遵遗命,奉所生母(时氏)柩,葬于崇福院之东,九兄所生母艾氏墓围之庚穴云”。[6](P21)韩琦长孙韩治撰写的《宋故刘氏墓志铭》记载另一位妾刘氏去世后与时氏同葬于一个穴位,“(刘氏)宣和元年(1119年)九月十七日葬于水冶之茔,年六十有三,葬于时氏同穴。时氏,吾叔长子僖之所生母也。”[6](P103)
韩僖父亲之妾的这种丧葬安排是得到韩氏家族许可的,而且是有家族渊源的。身份同为韩琦之妾的M4(崔氏)与M5(贾氏)两个墓葬排列如此紧密,依照“五音姓利说”,应属于同一穴位。
2.妾和夫婿葬于同一个穴位
在宋代,妾的地位很低,不论是生前还是死后,律法、礼制对其都有诸多的限定。妾在死后能够葬入夫家之茔极其少见。韩琦之母胡氏,实为其父韩国华之妾。胡氏去世15年后,韩琦不但将生母胡氏迁葬埋入韩氏家族墓地,而且将其与父亲韩国华、嫡母罗氏同葬于水冶新安茔墓地西区的尊位壬穴,并将详细情况记录在《太夫人胡氏墓志铭》中,“庆历五年(1045年)二月二十三日,琦奉皇考太师、皇妣仁寿郡夫人归厝于相州安阳县之新安村,以所生大宁郡太夫人侍葬焉。棺椁之制,悉用降等,安神之次,却而不齐,示不敢渎也。夫礼非天降地出,本于情而已矣。今夫人从太师于此域,所以慰孝心而称人情也。”[2](P11)“西茔之壬安皇考太师、皇妣仁寿君太夫人、所生太宁君太夫人。”这一年韩琦官居“枢密副使”,有能力将生母胡氏侍葬于其父墓葬之侧,但是丧葬规格降了一个等级,即使这样做,也已突破了当时礼制对于妾葬的局限,因而韩琦解释说,“夫礼非天降地出,本于情而已矣”。
同理,韩琦的正妻和两位妾在埋葬时便可同居“壬”穴,只是正妻与韩琦合葬,而两位侍妾只能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区域侍葬。
如此看来,韩琦家族祖孙三代关于妾的丧葬理念是有传承的,从韩琦父亲之妾胡氏、到韩琦之妾崔氏和贾氏、再到韩琦侄子之妾时氏和刘氏是一以贯之的,即不论妾有几个,死后都安葬于夫茔之侧侍葬,且葬于同一个穴位。
三、对韩琦一支墓葬位序的再分析
M5墓主身份确认后,韩琦的妻妾情况及6个儿子的嫡庶情况也随之明了,他们之间复杂的长幼尊卑关系也脉络清晰起来。现有必要对韩琦一支家族墓地的墓葬位序重新讨论。
1.韩氏对“五音姓利说”的变通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风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至皇室营建陵园,下至官吏百姓修建墓地,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风水学说在宋代极为盛行,在宋人看来,丧葬不仅仅是为了表现人子孝道,更是为了后世子孙的前途命运,选择风水宝地安葬死者,可以使其子孙大富大贵、长寿多福。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年)甚至出现了官修阴阳术书《地理新书》,该书详细介绍了“五音姓利说”,而“五音姓利说”也在宋代得到了其发展的顶峰。北宋皇陵与历代皇陵布局完全不同,陵园南依嵩山北麓、北傍洛水河岸,呈南高北低的倒仰姿势,便是受当时“五音姓利说”的影响,这种学说“完全支配了北宋皇陵从全陵选址到各陵的相地择址、陵穴间相互方位关系乃至诸陵坟台、地宫的高阔深浅等各方面的建筑营造活动。”[7]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北宋皇陵对“五音姓利说”的推崇也使得这样的丧葬理念成为士人、百姓丧葬习俗的一大追求。
图三 《重校地理新书》中的商音穴位
图四 山西汾阳东龙观出土商姓埋葬方位砖
从图三[8]和图四[9] (P234)的方位来看,“五音姓利说”是存在变化情况的。韩琦在遵循的同时,受到墓地实际地势情况和嫡庶观念的影响,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变通。
变通之一是“丙穴”与“庚穴”尊卑次序的调换。根据《地理新书》记载和山西汾阳东龙观出土商姓埋葬方位砖的标记,商姓墓地“壬穴为尊,丙穴为次,庚穴为卑”。而韩琦对此却有不一样的安排,不论是新安茔还是丰安茔,“壬穴”仍然为墓地的尊穴,只是“丙穴”与“庚穴”的尊卑次序有所变化,即“庚穴为次,丙穴为卑”,这是结合墓地的实际地势情况而安排的。
丰安茔所在的皇甫屯村西地是太行山西部向东延伸的山地丘陵地区向华北平原的过度地带,山环水绕,地势开阔,风景优美。特别是这一地方有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拔相对较高的丘陵,隋唐以前称为野马岗,历史上野马岗及其附近地区埋葬了大量高官显贵的墓葬。韩琦家族墓地西靠高岗,北依太行山向东延伸的丘陵,东望平原,南临洹水,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可谓是一处景致优美、造化育人的福地。[1](P3)
水冶新安茔历经近千年的变迁,已不复当年盛况。作者专门赴今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井家庄南地考察,那里至今仍存有韩琦父亲韩国华神道碑孤零零地屹立原地,南面为一座工厂,东、北、西皆为农田,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状,经过长久的雨水冲蚀,农田比韩国华神道碑的水平面低了将近2米。
丰安茔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新安茔总体呈西高东低,这就决定了处于墓地西部的庚穴要优于处于墓地东南的丙穴,两个穴位的尊卑次序有所变化亦在情理之中。
变通之二是嫡庶有别的安排。水冶新安茔由韩琦亲自选定,并将墓地划分为东、西二区,两区各穴位的埋葬情况也很清楚,“乃做东西二茔,茔各三穴,西茔之壬安皇考太师、皇妣仁寿君太夫人、所生太宁君太夫人;庚安太师长子德清尉、子暐从葬焉;丙安太师第三子司封、夫人寿春县君李氏、长女未笄而亡,从葬焉;东茔之庚,安太师第二子,第四子孟州司法,司封之长子、监簿景融从葬焉;壬安太师第五子著作;丙安德清长子太常寺太祝公彦妻贾氏。”
韩国华共六子,其中前四子为正妻罗氏所生,第五子韩璩和第六子韩琦为妾胡氏所生。新安茔墓地的尊位壬穴安葬韩琦父亲、嫡母和生母,这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太师第五子著作”实为韩琦同母兄韩璩,按照长幼尊卑排列,韩璩排行第五,且为庶出,无论如何也不能居于墓地的尊位。韩琦为突出韩璩的位置,特将新安茔分为东西二区,韩璩位于东区尊位壬穴,东茔庚穴安葬排行老二的韩瑄和排行老四的韩珫,并在《二兄监簿以下墓志铭》中借用葬师的话为这样的安排寻求理论支持,“葬师云:司法兄无后,监簿兄与景融未娶而亡,宜同葬。遂从其言,葬于东茔之庚位。”[2](P14)
2.对韩琦一支墓葬序位的重新划分
韩琦生前对水冶新安茔做了异常详细的规划,并将各人埋葬的穴位情况详细记录在墓志上。韩琦如此重视墓葬,必定也会对他自己及子孙在丰安茔墓地的埋葬做出安排,只是出土的其他家族成员墓志出土于多人之手,不像韩琦自己撰写的墓志那样,明确标明墓葬的穴位。但韩琦长子韩忠彦为儿子韩治之媳文氏所写的墓志明确提到了“庚穴”,“绍圣三年(1096)十二月三日,因余四兄之葬,迁文氏柩自京师祔于相州安阳县丰安村忠献公茔域之西南隅,葬师曰贯姑夫人之庚穴。”[1](P106)“姑夫人”即韩治之母、韩忠彦之妻吕氏。文氏这块墓志记载了韩忠彦夫妇合葬墓位于墓园之庚穴。墓志出于韩琦长子韩忠彦之手,这充分证明韩琦家族墓地排列也依照“五音姓利说”。根据墓葬平面图及“五音姓利说”理论,墓地有庚穴,必然有壬穴和丙穴。
图五 对韩琦一支墓葬位序重新划分示意图
壬穴为尊。结合安阳韩琦家族墓地丰安茔墓葬排列和出土墓志分析,韩琦为家族长者、尊者,其夫妇合葬墓(M1)理应位于墓地的尊穴、祖穴,即墓地西北的壬穴。丰安茔只葬韩琦一支家族成员,只有韩琦为尊,《韩墓位序》将身份为妾的崔氏(M4)独居尊位是不现实的。韩琦两位妾崔氏(M4)、贾氏(M5)墓葬紧密相连,侍葬于韩琦墓东边,也应在壬穴范围内。比较合理的安排是依照韩琦安葬其母胡氏的做法,“西茔之壬安皇考太师、皇妣仁寿君太夫人、所生太宁君太夫人(胡氏)”,韩琦两位妾崔氏和贾氏同样葬于壬穴的范围之内(图五)。
庚穴为次。韩琦长子韩忠彦(M3)、次子韩端彦(M2)是韩琦妻安国夫人崔氏所生,是嫡出,长孙韩治(M6)又是嫡长孙,所以他们同葬于墓地西方的庚穴。
丙穴为卑。韩琦四子韩纯彦(M8)、五子韩粹彦(M7)分别为韩琦之妾硕人贾氏和普安郡太君崔氏所生,是庶出,且排行靠后,所以同葬于墓地东南方的丙穴。韩纯彦之子韩裕(M9)也随其父葬于此域。
丰安茔墓葬位序按照“五音姓利说”的同时,也根据实际地势和嫡庶尊卑情况进行如此排列,既可以解决《安阳韩琦家族墓地》编者的困惑,[1](P57)即同为韩琦之子,而4个儿子长子韩忠彦(M3)、次子韩端彦(M2)四子韩纯彦(M8)、五子韩粹彦(M7)的墓葬排列既非横着一条直线排列,也不是左右昭穆葬法排列;也可解决《韩墓位序》所述北宋相州韩氏墓地位序及与《地理新书》记载之异的困惑。韩琦一支是其弟兄6个中子孙后代最繁盛的一支,庚穴、丙穴内部及各自南面留有极大的空间,应当为埋葬更多的后世子孙而设计,只是由于北宋灭亡后,韩氏家族成员南迁,连韩琦第六子韩嘉彦也未能葬入该墓地,丰安茔也随之不再使用,故而留下大片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