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学活动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19-01-14纪建新
纪建新
摘 要: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已经正式把活动课纳入了中小学课程,其中也包括初中数学课程,这一项重大改革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数学活动”板块知识的学习予以充分重视,并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和完成“数学活动”,从中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培养。文章分析了“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价值及其教学现状,重点就初中数学的“数学活动”教学有效方法进行分享。
关键词:“数学活动”;数学素养;课程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4-0050-02
一、引言
数学活动课是以教材“数学活动”板块教学为依托,以教师指导开展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是以实际的数学问题为依托,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实施的新型课程形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可见,数学活动是初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是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对该板块内容的教学予以充分重视,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数学活动”的教学价值
(一)有利于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数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对于以形象思维见长的初中生来说,数学学习是相对枯燥乏味的,加之初中数学的难度相较于小学数学有了大幅度提升,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畏难情绪。而“数学活动”具有生活化、情景化、趣味化特征,能够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学习的兴趣。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活动”中用平面直角坐标对小区里面的4棵古松、6棵古槐树进行定位,以及活动2中对学校或者周边其他建筑物进行定位,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二)有利于建立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教学做合一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有效途径,只有将教学做有機统一起来,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实现数学的学科价值。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每个章节后都设立了“数学活动”板块,旨在让每个章节的理论知识与对应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如“轴对称图形”这一章节的“数学活动”2,通过轴对称的知识设计美丽的图案,让数学理论知识更“接地气”,学生们再利用轴对称原理进行折纸,对这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更加深入。
(三)有利于数学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延伸
新课标提出“课程资源”的概念,并要求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资源进行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数学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资源,既属于课内教学资源,也是一种课外教学资源,它联系了课堂内外,实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摆脱了传统的以教师、教材为绝对主要教学资源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从教室、校园拓展至校外和社会,在广袤的空间学习与探索数学知识。
三、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有效实施策略
当前,数学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数学活动”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教师认为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张,应该将全部的教学时间集中到教材主要板块的教学上,而这一板块的教学是次要的;另一方面,该板块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不少教师直接以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完成,缺乏对“数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引导,学生完成的质量并不高。笔者认为,“数学活动”应该作为常规必修内容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其教学价值,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一)合理预设,保证活动寓教于乐
“数学活动”主题的合理选择是有效开展“数学活动”的前提,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最能引发学生的活动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活动主题预设的依据。一方面,活动主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确保知识性;另一方面,又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确保趣味性。只有做到合理预设,让数学活动寓教于乐,才能发挥“数学活动”的良好教学价值。
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材设计了简单随机抽样调查全班学生平均身高的“数学活动”,尽管知识性上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在趣味性上有所欠缺,这样的主题无疑难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笔者围绕学生都感兴趣的话题“兴趣爱好”这一话题进行调查,以“你周末最爱从事的活动是什么?”进行设问,以阅读、体育活动、旅游、看电视、上网等为选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数据调查,然后汇总统计班级学生的课余爱好,最后制作出直方图得出最受大家欢迎的课余活动。由于所调查统计的主题是学生普遍感兴趣和关心的,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十分高,这样的“数学活动”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具有极高的开展价值。
(二)自主探究,维护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这都是发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维护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数学活动”的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更多的是在研究主题方面给予决策性建议,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数学活动”中应尽量退居幕后,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让学生亲历知识生成的过程,发展数学实践技能,提高数学运算、抽象思维与数学分析等素养。
笔者在“数学活动”中,鼓励每个人都亲身参与,根据“数学活动”的特点以及难易程度等来设计活动方式。对难度较小、活动周期短的“数学活动”,笔者原则上要求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活动,尤其是鼓励数学后进生积极参与。比如,七年级下册的“实数”这一章节对应的“数学活动”板块的活动1:制作一个表面积为12dm2的正方体纸盒,以及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20cm的圆柱形纸盒。学生通过简单的运算就能得出关键条件,通过简单的操作即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任务。这对学困生而言,是极好的练习活动,有利于学习信心的提振。但是,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主题“数学活动”,往往涉及较多的数据整理,过程复杂且周期长,因而笔者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复杂的活动任务。在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直接和有效。
(三)突破教材,设置数学活动内容
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数学学习应该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中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活动”内容的容量有限,且部分“数学活动”的编排的案例选择的合理性有待商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教材并突破教材,将“数学活动”以数学综合实践的形式进行拓展,更多地将“数学活动”拓展到学生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有应用价值的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数学。
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这一章节的“数学活动”的两个活动(人口增长与漏水相关情境的一次函数)与函数的实际运用切合度不够高。在学生遇到的相关习题中,这种问题情境也相对极少。所以,教师可以突破教学的编排,重新进行“数学活动”的主题设计。比如围绕常见的“银行存钱利息”这一情境,设置不同的存钱方法,让学生比较在相同存款周期内哪种存钱方式产生的利息更多;又或者设计购票套餐、电话套餐不同方案,让学生选择。这都是与一次函数密切相关,且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通过建立与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更好地树立学生的建模意识,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关注生成,实施有效教学评价
有效的课堂是有生成的课堂,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生发、成长、升华的课堂。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对他们在“数学活动”课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性思维、独创性方法、谦虚谨慎的作风、团结协作的态度以及求实态度进行有效评价,对学生们进行有效的激励、唤醒和鼓舞,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让“数学活动”的教学价值达到最优化。
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相似”这一章节的“测量旗杆的高度”中,笔者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们选择最佳的方法进行测量。学生分别选择利用影物与影长的比例关系、等腰直角三角形知识、勾股定理、镜子的反射等不同的方法進行试验。在学生“数学活动”过程中,他们一丝不苟地测量数据、精确地计算,表现出求真求实的严谨精神;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不趋同,用自己心中最佳的方案进行试验,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研究态度;他们团结协作,共同设计讨论实验方案,分工协作进行实验操作,一起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表现出团结协作的同学情谊。不少小组得出数据后不够精确,又反复实验进行验证,表现出务实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些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研究创新,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标新立异,追求真理、热爱数学的表现得到了笔者的大力表扬,学生们数学学习的热情更高,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与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课架设起了数学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的桥梁,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数学活动”为初中生们提供了数学探究的内容,让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数感和建模思想,提高了数学分析与推理能力,这对学生数学素养的综合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笔者也将把“数学活动”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数学课程资源,对其进行挖掘与利用,让其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欢乐园地和数学素养提升的智慧天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 雪.有效开展小班化初中数学活动教学的案例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3]邓友祥.数学活动的特质与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8):38-42.
[4]杨春林.如何有效开展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