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华优秀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9-01-14熊光环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情境渗透

【摘 要】针对日常教学中重语言知识轻文化渗透的现象,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从精选教材、创设情境、创造机会三个方面浅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教材;创设情境;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91-0049-02

【作者简介】熊光环,江苏省震泽中学(江苏苏州,215200)教师,高级教师。

一、更新理念,深化对中华优秀文化的理解

中学日常教学过程中普遍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而轻文化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对如何进行文化的融入,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还是比较迷茫的,师生被“洋化”现象严重。许多学生用英语翻译、理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事物方面的词汇与表达能力远远高于具有中华文化特色方面的能力,比如中国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主要特征、内涵,十二生肖的表达及寓意(更多年轻人熟悉的是星座)等等,普遍存在在中西沟通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

然而,无论是汉语的“交流”还是英语中的“communicate”,其所表示的交际行为都是“双向”的。跨文化交流不能仅局限于对交流对象的“理解”(目前英语教学很多停留于这一层面),相反,更要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乃至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和“文化渗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基于此,中华优秀文化渗透的主阵地一定是课堂,要通过英语教师对各种课型、活动等的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从而达到课标所提出的各项要求。

二、精选素材,加大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输入

据了解,现行高中英语教材中对中华文化的涉及还是远远不够的,总体涉及面较窄,挖掘不深,对优秀的中华文学经典,中国文化的精髓与本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的弘扬不够。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可以根据课文、单元主题,主动增加、补充与主题相关特别是与时俱进、能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作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的一些内容。

比如在多種场合都可以引入对当代中国“新四大发明”即高铁、网购、无现金支付、共享单车的讨论与分析。教学时教师不妨先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最好是英文版的),然后用所学到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感受,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可以多利用《中国经济大讲堂》《大国工匠》、CCTV9等视频,创设情境,中外对比,让事实说话,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处于此情境中的学生印象深刻,既学得深又掌握得牢,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充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与热爱。只有大量的中华文化的输入(input),在交流与表达的时候中华文化的输出(output)才会水到渠成。

三、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

英语课程包括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个要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有知识、技能的获得都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或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反思等方式,体验中国特有的家庭和谐的民族氛围、汲取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比如,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经常就是邀请一名外籍交换生来参加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顺便对节日的由来、特点、主要活动以及注意点进行介绍,学生有话可说,兴趣浓,对知识的活用、思维品质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形成等均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四、创造机会,强化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输出

在日常的听、说、读、看、写各种练习过程中要专门设计一些与中华文化相关或者是中西文化对比等相关的内容,要摒弃那些老的陈旧甚至不合时宜的例子,代之以与时俱进、振奋人心当下国内热门甚至是“网红”的积极案例。比如在学习“devote”这一词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句子让学生去翻译:这些年轻的森林消防队员将他们的毕生精力与生命都奉献给了生养他们的祖国。(These young forest firefighters devoted their energy and life to their motherland where they were born and brought up.)教师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好中华优秀文化的预设融入和随机融入。预设融入就是通过教学预设而融入,首先分析学习内容中可以融入中华文化的可能,以及学生“最近发展区”,发现融入的可能形式,然后设计中华文化融入的教学过程与活动,并在教学中开展预设活动,最后评估中华文化融入成效,再进行新的融入环节。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师要聚焦教材,顺“教材”之水推“中国文化”之舟,适时渗透,关键时进行必要的点拨与诠释;借风借力,开发课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试卷、网络、其他教科书(语文、历史等),借用各类用英语正面宣传中国的视频、图像、文字、音像、歌曲(大力培养学生的“看”技能)等资料,如目前开展得轰轰烈烈、深得人心的“学习强国”手机App,栏目丰富,通俗易懂,制作精致,既做到寓教于乐,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参考文献】

[1]梅德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J].人民教育,2018(11):46-48.

[2]何丽芬.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8(4):84-87.

[3]鲁子问.中华文化融入我国英语课堂的可能路径[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8(12):21-24.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设情境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