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地区老年患者用药情况

2019-01-14袁源李亚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药品

袁源 李亚玲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四川 泸州 646000)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至2013年底我国老年人口突破2 亿〔1〕,其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老年人因各组织、器官的生理、生化功能衰变,患病比率增加且多病共存、多重用药〔2,3〕,但其身体对药物处置能力和耐受性却逐渐下降,不良反应和蓄积中毒发生率增加〔4〕,潜在不适当用药风险逐渐增高;加之老年人视力、听力、记忆力、认识分辨能力下降,在用药前、中、后存在许多用药安全隐患。本文旨在了解川南地区老年患者用药相关现状,为我院临床药师开展精准的区域性老年患者药学服务提供现实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择2016年3~6月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368例,年龄(69.8±17.4)岁,统计近3个月内的用药相关情况。纳入标准:川南地区户籍居民,居住时间≥ 5年;年龄≥60岁,生活自理,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易于沟通,愿意配合本研究者。排除标准:思维不清、痴呆、各种精神病患者、严重认知障碍者。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自行设计统一问卷(根据工作经验,参考相关文献,经过专家指导,调研小组多次讨论,反复修改最终确定),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药品及药品信息来源、不良用药行为、安全用药知识、药品管理5个调查表;由专门药师(经统一培训)亲自到门诊或住院部介绍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充分解说问卷中各项内容及要求,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充分理解后逐个填写,文化程度较低或文盲者由专人协助填写,问卷当场发放、填写并收回;同时与研究对象进行深度交谈,获取患者对药学服务的要求和建议等信息,整理访谈资料。最终完成完整调查问卷及访谈结果275例,其中门诊94例,住院患者181例;60~69岁123例(44.7%),70~79岁96例(34.9%),80岁及以上56例(20.4%);女114例(41.5%),男161例(58.5%);家庭居住情况:个人独居20例(7.3%),个人与子女同居55例(20.0%),个人与保姆居住29例(10.5%),与配偶同居96例(34.9%),与配偶、子女同居75例(27.3%);文化程度:高中以上63例(22.9%),初中、高中76例(27.6%),小学及以下136例(49.5%);购药费用支付方式(多选):公费12例(4.4%),医保(城镇、农村)275例(100.0%),自费214例(77.8%);个人月收入:≥3 001元51例(18.5%),1 001~3 000元75例(27.3%),501~1 000元35例(12.7%),≤500元114例(41.5%)。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药品及药品相关知识来源 药品来源:医院药房275例(100.0%),社会药店275例(100.0%),亲友赠送36例(13.1%),剩余药品234例(85.1%),大型超市15例(5.5%),保健品专卖店68例(24.7%),广告直销或传销186例(67.6%);药品相关知识来源:医护人员248例(90.2%),药师116例(42.2%),药店销售人员92例(33.5%),病友或朋友83例(30.2%),药品说明书89例(32.4%),医药书籍58例(21.1%),电视、广播等健康专栏62例(22.5%),药品广告宣传197例(71.6%)。

2.2不良用药行为 老年患者都存在不良用药行为,都有漏服、误服、忘服、重服经历,也都会因相信广告宣传而购用药品、保健品,且大部分老年患者在用药前经常不阅读说明书,也不注意有效期,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老年患者不良用药行为〔n(%),n=275〕

2.3安全用药知识 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对安全用药知识认知度低,不知道常见不良反应,不知道缓释片和控释片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不知道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可能药效不同;很多老年患者知道某个安全用药知识的概念,但不知道具体内容,特需临床药师对其进行普及教育和宣传。其中明确诊断后遵医嘱用药260例(94.5%),用药前应咨询药师78例(28.4%),用药前先看说明书159例(57.8%),药品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之分112例(40.7%),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药品可能药效不同54例(19.6%),同一疾病用药及剂量会因人而异82例(29.8%),用药剂量应逐渐递增103例(37.5%),口服用药比静脉用药更安全94例(34.2%),缓释片和控释片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51例(18.5%),不能随意服用偏方、草药136例(49.5%),不能随意增减剂量153例(55.6%),保健品、滋补品不能代替药品185例(67.3%),维生素、抗生素、保健品、广告药、中草药、非处方药不可滥用194例(70.5%),烟酒茶饮料饮食对药效有影响128例(46.5%),药品有有效期201例(73.1%),不使用过期、变质药物275例(100.0%),同类药联用易致不良反应94例(34.2%),有些药物长期使用会成瘾或产生耐药性86例(31.3%),用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反应75例(27.3%),常见的不良反应51例(18.5%),中药、草药也有不良反应83例(30.2%),用药后出现异常反应及时停药就诊172例(62.5%),贵药、新药疗效不一定就最好185例(67.3%),正确的时间、剂量、途径用药很重要163例(59.3%)。

2.4药品管理水平 川南地区老年患者药品管理水平较低,药品按说明书储藏126例(45.8%),药品放在固定安全地方169例(61.5%),取用方便,小孩拿不到205例(74.5%),储存条件干燥、阴凉、避光216例(78.5%),处方药、非处方药分类管理72例(26.2%),内服、外用分类管理98例(35.6%),日常、急救药分类管理93例(33.8%),安眠药、有毒性药物、急救药等做特殊标识15例(5.5%),定期清查过期、变质、标签脱落药品28例(10.2%),包装打开后密封放置251例(91.3%),保留原包装173例(62.9%),保留说明书164例(59.6%)。

3 讨 论

川南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农业人口约为69.5%,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为18.9%。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是川南地区最大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药学部的药学服务模式及质量对整个地区的药学发展及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老年患者使用的药品多来源于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且医院药房药品占比很大,对医院临床药师和药店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提供了大量的病源保证,也有部分药品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药师无法及时提供相关药学服务,其安全性和疗效无法得到保障。在获取药品相关知识来源上,老年患者多从医护人员处获取简单的用药知识,其次是广告宣传,药师作用不被重视,却不知药师是拥有最全药学知识的人群,随着药学知识不断增加更新,医护工作量大,与患者接触时间短,难以全面掌握各种药学知识,因此药师开展的全面药学服务是患者诊治过程的重要补充。在用药行为上,老年患者都有不良用药行为,依从性较差,访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记性差、视力不佳导致经常漏服、误服、错服,尤其高龄患者,研究结果与文献一致〔5,6〕,部分老年患者在用药的过程中常出现知识-行为相分离的现象〔7〕;医药知识少,迷信“偏方”,特别是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研究结果与文献相似〔8,9〕;缺乏安全用药的意识,不关心药物不良反应;用药态度不严谨,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主观意识强、固执、偏激、多疑,习惯凭经验用药,或害怕药物成瘾,故意不依从。其次是经济收入低致使部分农村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或中断治疗,与个人收入和购药费用支付方式有关〔10〕;药品品种多,规格不一,外观、颜色相似,易混淆;服药次数、途径太多太复杂,患者难以理解记清;病程长,患者难以坚持药物治疗;家庭的和睦和支持对老年患者用药行为也有很大影响〔11〕。本文结果显示,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不佳,主要是新药、贵药、保健品的广告宣传影响,让很多老年患者认为新药、贵药比老药、便宜药疗效好,保健品可以代替药品;老年患者急于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超剂量用药,不知常见不良反应症状,不能鉴别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及时停药;大多数老年患者因文化水平低、医学知识缺乏、不清楚安全合理的用药时间、剂量、途径的重要性 。在药品管理上,老年患者因年龄、文化水平、习惯等因素造成不能很好地管理药品,也无专人指导,需要药师、家人、患者共同努力,普及相关知识,分享相关管理经验。

据上述调查分析,川南地区老年患者用药现状不容乐观,作为龙头正规医院药学部的临床药师需建立区域内高效、便捷用药咨询平台,与我院患者、医生、护士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更需加强与下级医院包括社区卫生院甚至社会药店的联系,定期、定时、定点组织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子女和护理人员、医生、护士、药师及社会药店销售人员进行用药宣教,充分发挥社区医生、药师、护士及社会药店药师、销售人员的作用,填充我院临床药师无法触及的领域。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和途径(手册、海报、板报、橱窗、讲座、通讯、专刊、传单、公益广告、专访、座谈、飞信等)的用药知识宣教,建立老年患者用药档案;开展慢性病、常见病的药学干预指导,收集临床药品安全信息,建立临床药品安全信息库;开展部分药物的临床观察和疗效评价,建立安全用药的咨询门诊、咨询电话〔11〕;监督治疗用药方案,设定重点药学监护对象,结合患者病情、生理、经济条件及心理状态,与医师讨论、推荐制定合理的简单易懂方便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指导相关人员加强药品配发把控干预,使用辅助工具(如用药记录卡、分装药盒)等,使用大字体的用药标签贴在相应药盒上实现特殊用药交待,加强发药口头交代,建议在HIS系统中加设各种合理用药筛查工具,指导老年人正确细致管理药品,指导患者自己建立用药档案,记服药日记、自我病情记录,指导家属多多关心,采用服药卡片、时间表、闹钟、便签纸、手机提醒、定时器等方法及时督促和耐心协助老年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定期清查过期药品和变质药品;开展过期药品回收活动,上门指导药品保管,完善地区合理用药清单,定时评估老人患者用药现状,实现定期家访或电话随访;使我院的整个药学服务贯穿于老年患者用药的前、中、后,服务范围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到农村,服务对象从本院到下级医院及社会药店的相关人员,充分发挥龙头正规医院药学服务的优质化、公益化和社会化。

综上,目前川南地区老年患者安全用药知识缺乏,用药依从性较低,药品管理水平不高,我院临床药师需及时补充心理学、临床医学等知识,根据患者用药服务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各类人员普及讲解老年人用药特点、用药原则、用药注意事项、用药禁忌、疾病知识、治疗方案、老年人药物代谢的特点、中医滋补常识、西医用药的科学性、准确性原则、安全用药的目的和重要性、正确服药的重要性、常见的服药误区、常见不良反应症状等,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途径、价格、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药物正确保管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不合理用药和求新、求贵用药的危险性等知识,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提高老年患者用药安全意识,增加安全用药知识和纠正不良用药行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老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将单一的医生建议模式转变为主动提供药学服务的药师干预模式,将传统的保证药品供应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细化药学服务模式,这需要临床药师、医生、护士、患者、家属及社会其他人员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药品
药师之歌
药师之歌
药师“归一”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