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途径

2019-01-13颜胜兰

魅力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素养大学生课程

颜胜兰

(重庆医科大学 体育医学学院,重庆 400016)

一、健康素养的引入及发展

健康素养于21世纪初引入我国。我国对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2005年郭欣和王克安在“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一文中首次将“健康素养”的概念引入,直到 2007年我国才正式启动健康素养的研究工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医药、卫生各领域专家,在经过近 1 年的研讨后界定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的 66 项基本内容,包含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并于 2008 年 1 月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即“健康素养 66 条”,这是世界上第一份界定公民健康素养的政府文件。同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方案(2008-2010 年)》,提出了我国健康素养促进计划工作指导方针。国家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中,又提出要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作为当前重要的目标之一。2014 年 4 月,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可见,虽然我国对健康素养的起步研究较晚,但提升公民健康素养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生在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和历史重任,其健康素养状况关系着国民素质和民族的繁荣昌盛。

二、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现状特征

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将对整个社会的健康情况产生重大影响,大学生的健康素养关乎高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大学生在健康素养方面存在健康意识淡薄、不良的健康生活方式、身体锻炼自主性差、责任感不强等诸多问题,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成为了高校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一)大学生普遍健康意识淡薄

在国内,健康素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健康的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利用已了解的健康知识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去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素养水平普遍不高。青年大学生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借助网络媒体对健康知识及其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具备保持、增进健康的基本条件。然而受社会大环境、校园氛围、专业局限,特别是个人已存的不爱健身的惰性习惯和认知肤浅等因素的影响,健康意识淡薄,没能引起自身重视。

(二)当今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令人担忧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学生培养严进宽出的现实状况,进入大学以后,学生普遍存在上网时间过长、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吃早餐、主餐经常食用垃圾食品、锻炼时间严重不足,意志消沉,甚至成天沉谜于网络游戏,精神萎靡,突击一周应付考试的情况比比皆是,失去了青年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于个人、于家庭、于国家,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生活状态。

(三)大学生健康行为能力差

大学生获取健康行为能力的途径,主要依赖网络媒体、书本课程、体育课程教育。高校虽强调健康的重要性,但学校健康教育滞后,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不系统,流于形式,就那么一两门课程充当,且一般都被设置为考察形式的课程,学校和学生都没能真正引起重视。课程对学生健康的针对性、指导性不强,趣味性、权威性和说服力不够,学生获取健康的行为能力受到极大的影响,缺乏主动维护自身健康的方式方法,进行健康维护能力差。

三、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的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相关研究逐渐增加。但要形成长效提升机制,还需要从政策法规、学校健康教育、社会、家庭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一)完善大学生健康教育政策法规,建立相关问责机制

加强健康促进立法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完善大学生健康促进机制,建立大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下降问责机制,将大学生健康素养和健康体质状况纳入到对学校的考核系统,学校将学生的健康素质促进机制及效果纳入到对各院系的考核,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情况纳入到对体育教育部门的考核。以政策为导向和风向标,让大学生健康素质提升得以政策保障。

(二)抓实高校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高校健康教育工作是将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落到实处的最后教育阶段,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视、互联网、书籍杂志、讲座等获取健康知识,学校应大力宣传健康素养的重要性,可以定期举办健康教育专栏,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知识竞赛、做好大学生健康教育促进工作,普及大学生健康素养知识。优化课程建设,完善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体系,加强体育课程和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行为。狠抓提升大学生体质,营造健康活力校园。

(三)定期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检查

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定期进行大学生健康素养全面检测调查,同时将学生健康素养检测调查工作作为学校一项长期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督促落实。重点关注薄弱群体,将“问题学生”建档,加以特别关照,首先从解决健康意识淡薄问题出发,让他们放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走出网络、走出寝室、走出教室,走向阳光、走向操场。

(四)舆论导向及争取社会支持、家庭配合

以国家大健康背景为契机,利用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特别是健康意识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健身的健康社会大环境,同时每个家庭积极参与其中,家长加强监督和引导孩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终身体育意识,制造健康家庭小环境,各方联动,共同促进大学生健康素养的提高和体质的改善。

(五)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素养的相关科学研究

近年来,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提升效果不佳,研究大多侧重于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调查、差异及原因分析,且侧重于身体健康,大多没有落实在到具体提升行动上。应加强大学生健康素养测评体系研究,目前大学生群体健康素养评价工具和指标体系构建不完善,缺乏统一参照标准,;对心理健康关注不够,还应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相关科学研究,为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全面提升提供科学指导。

猜你喜欢

素养大学生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