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9-01-13喇逸瑄
喇逸瑄
(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了解的知识和信息越来越多,获得信息的途经也在不断的拓展,所以在思想方面更加的活跃,各种思想鱼龙混杂,那么在这些思想中有些思想,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但是有些则是危害社会发展的不正当的反面消极的思想,所以,当代社会要更加注重引导这些思想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的强调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特地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思考其途经。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或政治统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运用一定的思想观点、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1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为阶级服务的手段,是一定的阶级思想统治和主流思想建设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在阶级社会成立起就一直发挥着它的作用,存在于整个阶级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虽然中国古代社会还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词语,但是它一直存在并且备受重视。本文主要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对我们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
(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极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从社会的管理方面来看,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建国君民”的重要措施,孔子提出了庶、富、教这三个治理国家的条件,而认为人才培养的方法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强调道德教育和德育至上,孟子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明人伦,明代的王守仁有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
(二)古代先秦诸子提出的理想人格的教育
先秦以来随着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先秦诸子修身为本的最终归属就是实现理想的人格,儒家认为“君子”和“圣人”是理想的人格,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仁和礼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普遍认为礼具有社会规范的功能,可以确定秩序,使社会中的人都可以得到生活的保障。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遭到了严重的打击,礼的衰落和坍塌也使天命权威减少,孔子认识到人心对礼的自觉和认同才是对礼最可靠的保障,由此而提出了仁,成为孔子思想的逻辑起点。
仁和礼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礼对于仁具有着养成作用,礼可以指导人们向仁的方向,对人们的生活有着规范和引导的作用,提出。而礼又对仁有着节制的作用,从而可以到达中庸的境界,而且孔子认为礼必须表现为可以相互传承,不能虚无缥缈,礼的规范要在全社会有着广泛的效力,所以它必须是一种源自于生活的,可以被大家所接受和理解的。
墨家认为“强者”是理想人格,反对命定论,主张兼爱,非命,认为社会动荡的原因是因为人们之间的不相爱,而兼相爱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途经,而统治者就更加应该尚贤,要保证人们意见相统一要有社会统一之意。
道家认为“真人”是理想人格,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以清净无为为圣人的品格,认为圣人不仅仅要体现着“无为”而要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境界,达到无为的境界就是要守柔,强调一种小国寡民的理念,提出福祸相依。
(三)封建时期的的思想政治教育
秦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经多种多样,秦朝焚书坑儒,统一了文字,统一度量衡。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三纲五常的规范,都是想通过教育的力量把人民的言论都进行一定的规范,对其行为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让其心甘情愿的遵守社会的这一整套规章制度。
二、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一)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也就是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知与行的相统一,所以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重视这一方面的建设,不仅仅是对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实践而来的直接的经验才能更加深刻,才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在讲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烈士纪念馆,让大家在这个氛围中更好的体悟革命战争时期的艰难,更加体会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二)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形成教育合力
1.学校教育,夏商两代的重视明堂之教,孔子兴办学堂,强调有教育类,让办学的风气盛行,学校教育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段。
2.社会教育,中央设有礼部,地方上设有三老,这些机构则都是专职教化的官方机构,而三老的任务则是把当地的孝子贤孙,救助弱者的好人好事报告给朝廷,使其对这一行为有所奖励,王阳明颁布乡约,在道德规范方面强调婚检、生计等,也致力于办乡学以教化乡民德行,引导乡民达到“致良知”,他广收门徒并且号召他的学生们也深入农村兴办学堂,办书院,讲学,把规范整个社会的风气作为自己的重任。
3.家庭教育,中国古代就非常的重视家风的建设,比如《颜氏家训》等就非常的强调一个好的家风对人的影响。
中国古代传统的蒙养教育对今天的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成年人的言传身教,示范作用,社会环境对于儿童的品德形成的影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重视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在学校教育的同时要重视社会环境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更深远持久的。
三、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自我的反省
中国古代强调自我的审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非常提倡和重视自己对自己的反省,认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反省中才会有所收获,有所增长,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进而改正这些不足。所以当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提倡学生的自我反省的能力,只有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取更大的进步,只有在思想上不断的提高和升华,我们的书本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古代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启发式教育,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在学习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有老师的启发教育,在不断的启发中发展智力,获得成长。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应该仅仅是老师的讲授,刚要进行启发式的教育,在与教师的讨论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获得思想上的进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