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策略

2019-01-13陈义良

魅力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三角形数学知识创设

陈义良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樵舍中心小学,江西 南昌 330117)

新课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有着明确的规定,并主要强调“和谐氛围”与“轻松愉悦”的情境创设,并且对于“问题提出”也作了明确的界定,认为由“情境创设”来激发“问题提出”的教学策略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好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小学生课堂学习乐趣,更重要的是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一、创设生活情境,诱发问题提出

众所周知,日常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契机,依托日常生活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独立思考,应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讲到“三角形的认识”这一章节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例子营造出问题生成的情境,比如引导小学生想一想照相机的支架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状的;为什么挂上窗户的挂钩之后,呈现三角形就不会晃了;为什么停自行车时,总是用两个车轮子和一个车梯着地,车子就停稳了;测量时为什么总是用三脚架却不是四脚架或五角架呢?

伴随着教师的这些问题,学生会自然地进入到这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通过仔细观察,经过深入思考与理解,最后,总结出原来无论是照相机支架还是窗户的挂钩,都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他们之所以能稳定不动,就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从而,理解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

二、强调过程情境,突出问题价值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教授学生知识的推导过程,而不是果断地给出结论,要回答为什么是这样,这样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展示说明这个过程,讲解要简单通俗,饶有趣味,能够给小学生留下独立思考、亲自动手证明原理的机会。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测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然后找一个三角形,亲自动手把他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到一起,到此有一个问题提出的环境已经营造而出,这里绝不能出现诸如“这三个角拼在一起能够组成一个平角,平角是多少度呢?180度,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师180度”这样粗浅问题。而是要积极启发学生把不同形式的三角形(钝角、直角、锐角、等边、等腰)都进行拼组,让学生通过动手最终发现无论是什么形式的三角形,其内角和都是180度。当形成这样的结论时候,才可谓是最有价值的问题解决形式。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予以总结,向学生展示证明过程,当然,这个证明过程也要采取师生之间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证明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彻底地掌握知识。

三、提出有效问题,增强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都明白,问题的提出是衡量一个人创造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评判标准,而有效地提出问题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是改进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手段,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内涵的理解,从而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才能体现提出问题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体现比较的功能

有些数学原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看起来似乎有些凌乱,我们只有通过比较 才能统一数学原理在不同情境内的应用,比较不同定义、不同规律之间的差异,比较相互矛盾的证明和理论,同时注重启发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突出观察的功能

对于有些特殊数学题目,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并且还要设想一下这个规律能否扩大到一般领域,还是只适用于特殊情况。那么,怎样才能认为可以扩展到一般领域呢?例如我们在已经完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教学,我们就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吧三角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来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当然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去推导出其他几何图形的的面积公式。

(三)发挥处理极端问题的优势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往往为了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进行简单设计,但是,对于有些知识点,我们可以适当的把知识点进行一下有必要的延伸,即在一般条件下能够运用的原理和知识,在极端条件下还会成立吗?如果出现新的问题该怎样处理?例如学习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理论后,我们就可以把这一原理做一下延伸,提出:那么如果这两点之间山水阻隔呢?该怎么取最短距离呢?

(四)学会从逆向中验证

限于认知能力,小学数学课本中的知识点一般只从正面进行展现,等到进入初级中学后做进一步的延伸,比如“命题与逆命题”的理论。不过我们在讲授有的知识点时,可以做一些提前渗透,便于学生加深理解,即从正面能理解的问题,放到反面还会成立吗?例如:“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是正确的命题,那么他的逆命题“具有稳定性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是正确的命题吗?从而使学生们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理解的更加深刻。

(五)学会变换思维方式

对于数学中“同样的一个结论,如果条件改变,还会是同样的结论吗?”一类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提前进行渗透。例如加法中可以用交换律解决问题,那么乘法中也会有交换律、分配率,那么加法中会有分配率吗?

综上所述,数学学科作为一门科学,其根源和实际应用都来源于日常生活,而最终的用途也是服务生活,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想方设法通过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启发学生深刻扎实理解每一个数学原理,而且必须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理论的推倒过程和思路。因此,教师要强调过程式情景教学,通过有效地提出问题,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同时,我们教师更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意见,从而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最终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三角形数学知识创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