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分析
2019-01-13董洁
董洁
(河北省蔚县常宁乡中心学校,河北 蔚县 075700)
为了适合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推进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改革,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第一部分明确指出:《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在英语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和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及当地对英语教育的需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改变这种差异,满足各地方对英语教学的不同需求,《课标》中明确提出,“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要,适当调整相应英语课堂的目标”。这就为小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给予了明确的指引。
一、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标志着三级课程管理(即: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课程三级管理)成为基本的课程政策。这些决定使校本课程成为课改的热点之一,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的正式启动,并且从政策层面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保证,同时也向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特色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和多样化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全学生实际,能够真正促成学生个性的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在课程前期开发、实施、评价等过程中学生可以全程参与讨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持续性,从而真正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的新教育理念。
(二)使学校办学特色化
英语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的立足点就是承认各类学校的具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通过校本课程来实现学校的特色。由于它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融入了学校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因而有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与发展。
二、小学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目前,我校以英语教学实际为研究基础,以全体学生及英语教师为研究与实施的对象,把学生“语言交际化、交际活动化”为立足点,探索英语特色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尤其是探索如何使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语言“做事情”,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习惯及兴趣的持久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从而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进步。
(一)我校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教材的创建:我国部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学校要真正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课程开发上下功夫。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在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目前我校英语教材为“冀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版”,此套教材内容生动,创设情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语言丰富,学生们很爱学,基于我校学科教材的特点,我校特色校本教材主要来源于:自编教材、改编教材、与其他地方特色教材(如:PEP,牛津小学英语,新起点英语等)的整合及其他形式的自主研发的校本教材内容,最后根据各年级学科及学情特点,开发出具有我校英语特色的校本教材:三年级――韵律英语集,四年级――交际对话集,五年级――故事表演集,六年级――剧本创编集。
2.我校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创建
我校历年来一直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近几年来已有了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经验。
(二)我校特色英语校本课程的实施
1.重视校本课程研究,做好校本培训
为了让我校英语校本课程更好的实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把校本教研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使我校英语校本课程成为校本课程中一门特色教学课程。
2.构建特色教学模式,完善校本课程实施
各种课程的有效创建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在结合多种英语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合作探究模式等)的基础上,我校通过不断的教研、学习,创新教学模式,即“小学英语三步六段式教学模式”和“小学英语特色话题教学模式”,所以,我们要在应用多种模式基础上,继续创新、构建属于我校英语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3.开发各年级特色校本课程教材,集思广义,使课程内容独具特色
自开设英语学科以来,我校的英语校本课程从创设特色校本课程教材开始,结合学情,尤其是学生的性格发展特点,心理发展特点,以及英语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开发出属于自己的校本课程教材:三年级――韵律英语集,四年级――交际对话集,五年级――故事表演集,六年级――剧本创编集。
总而言之,小学进行特色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要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并从中探索英语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内容和方法;探索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通过英语特色校本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使英语语言交际化,交际活动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促进老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以及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凸现学校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