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
2019-01-12林小贤
林小贤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福建 漳浦 363200)
引言:古诗词是由中华文化演化而来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浩浩中华五千年,悠悠历史数千载,诸子百家、各家思想到诗词歌赋、民族艺术,生活习俗到民族服饰,它所包含的内容多如星海。而语文课堂便是让学生接触到这一古老而又丰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语文的教学不仅仅是教授知识。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将古诗词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之中。
一、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传承高中诗词文化
高中的语文教材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古诗词的题材,但往往教师都忽略古诗词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教学内容大都是基于考试大纲进行的【1】。在传统教学的影响下,教师的课堂教学总是笼统的略过针对古诗词的研究与学习,而是把精力专注学生的背诵与考试技巧的运用上,这对于学生弘扬与继承传统是大大不利的,也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停留于肤浅的表面,很难领略到语文更深层次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手中的教科书,将古诗词渗透到语文课堂中,去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使学生在其中吸取更多的知识与道理。
例如:在对苏洵《六国论》进行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中除了必要的文章意思翻译及课文背诵,了解其中虚词、实词外,更要去进行深刻了解的是蕴藏在文章背后的古诗词。这篇文章提出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那么作为作者,一定保有相关的经历和经验。教师可以针对苏洵身处在什么环境中才发出如此感慨而写下这篇文章的过程进行适当地讲解,这些都是关于古诗词的史实,通过学习与了解我们会知道作者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四周环伺,政治上求和,积贫积弱,写这篇文章是来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通过将古诗词与语文相交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这段历史和作者写文章的初衷。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让同学们分工合作,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从而了解史实。比如文章中的所写的六国从出现到灭亡的过程,秦国的历史和其一统六国的过程,在统一过程中出现的各个人物和他们的生平,以及秦国统一之后的结局是什么等等这些关于古诗词的史学,然后在最后进行课堂集中汇报,每一个小组都选出一个代表上台发言,并通过对有关幻灯片的制作,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和音乐,从而能够更好地对讲解的内容进行理解并互相交流,从而增加学生自学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语文古诗词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和丰富程度,也激励学生学习语文和传统的热情与激情,让学生开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发展,为未来的语文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二、更新改进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古诗词相较于当下的语文知识来说由于时间上的积累和内容的变更,导致内容过于艰深晦涩。因此在古诗词的有关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消磨兴趣,以致最后排斥对古诗词进行学习,更难以有热情去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的含义,这就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得在课堂上以可以用有趣而又生动的方式去展现古诗词的内涵,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去理解。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能机械性的进行教学,否则只会造成学生对于深晦难懂的古代文化更加惧怕,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排除学习。我们要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爱上学习而不是逼迫。如今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许多设备都进入了课堂,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源,去增加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视频播放,音乐赏析,观看电影以及演情景剧等形式来学习古诗词与语文。
例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诗经中的《采薇》这篇诗歌时,可以将史实与之结合进行讲解。首先从诗歌的意思上看,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以戍卒口吻写的戍卒返乡诗,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来戍卒归家的欣喜之情。进而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如可以将《诗经·采薇》中展现出来的欣喜、踌躇的情绪利用图片进行展示,描绘出一幅戍卒返乡的精彩画面。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声音、文字、视频等教学因素来开展教学。教师可以选取网上的一段配乐,在课堂阅读环节进行播放,让学生能够在优美的音乐中对诗歌进行阅读,将身心沉浸其中,从而加深印象,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利用课堂创新教学,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高中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高中阶段学生通往更高学府的一块敲门砖,它更是蕴含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珍贵的古诗词,学好语文对学生的一生的都有深刻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学习与认知,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促进对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把握课本教材,做到立足教材,因材施教,不可一概而论。同时,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创新,更新自身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从而将古诗词更加深刻地镌刻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