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刺的“蜜蜂”好酿蜜

2019-01-12

好家长 2019年3期
关键词:丁丁积木蜜蜂

文 晋 玲

现代社会,很多幼儿都有很大的“脾气”,常常喜欢“蜇人”,为此,有的家长苦恼,有的家长妥协让步,有的家长用打骂的方式让孩子服从,有的家长束手无策……等这些孩子上了幼儿园又会让老师感到头疼。面对这类带刺的“蜜蜂”,要怎么办呢?

一、耳闻——“蜂”蜇之痛

春节刚过,我带着美好的心情与憧憬走进幼儿园。园长安排我带小(四)班。在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年龄最小,想象着一张张稚嫩可爱的脸庞,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期待。可未曾想到,报名的第一天就听到了这样的话:“这学期,丁丁还在这个班吗?他要是转走,多好呀!”还有几个家长特地来找老师,要求这学期不要安排自己的孩子和丁丁在一组。

经验告诉我,丁丁一定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班主任林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丁丁是个令人发愁的孩子,上学期,丁丁几乎每天大小祸闯个不停,抓人、推人、抢人东西……经常有小朋友被他弄伤,老师也经常因为他要对其他家长赔礼道歉,可谓是受尽‘折磨’。”林老师还特地交代我:“每天要特别‘照看’丁丁,一刻都不能让他离开老师的视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看到林老师如此的无奈与忧心,再想到家长的“投诉”,原本我的满心期待与喜悦,瞬间烟消云散,我不禁在想:难道遇上“蜂子”了,每天“蜇人”?带着几分好奇与担心,我想见识一下这只“小蜜蜂”。

二、目睹——“蜂”芒初露

开学第一天,终于见到丁丁了,一张白白俊俏的脸颊映入我的眼帘,脸上却有一道还未褪去的深深的疤痕,像是刚刚跌伤过,丁丁穿着一件好像很久没洗过的红色外套,灰蒙蒙的黑色鞋子,一路连走带跳,稚嫩中带着倔强与扈气。

“丁丁,你好!”我首先微笑着和丁丁打招呼。他抬头瞟了我一眼,没作声。我顺手轻轻抚摸了他的头试图和他交流:“丁丁今年几岁啦?”。谁知他怒气冲冲地一把推开我:“别碰我!”突如其来的动作,顿时吓我一跳。“丁丁,你怎么这么没礼貌!快和老师说对不起!”可是妈妈的话不但没有作用,他反而用头使劲地往妈妈身上撞。看似他妈妈也拿他没办法,一边拽住他,一边难为情地向我道歉。我一边回应着妈妈,一边心里想:这“蜂子”还真厉害!

三、交战——“蜂”势汹汹

早晨的区域游戏中,孩子们玩得正高兴,突然一阵尖叫声打破了欢乐、和谐的气氛,“老师!丁丁抢我的积木!”我循声望去,丁丁正试图夺回小旭手中的一块黄色的圆柱形积木。小旭也不甘示弱,一直紧紧攥着,两个人正相持不下呢!我快速地走过去,对丁丁说:“别人先拿到的东西,你不能抢,快放开你的手。”可是我的话丝毫不起作用,他仍然硬抓着小旭手中的玩具不放,还强硬地说:“我就要这个黄色的。”说着,手更加用力了。小旭渐渐失去力气,眼看玩具就要被丁丁抢走了。

如果这次就这样让他抢走,以后他一定会变本加厉的,我今天一定不能让他“得逞”,要杀杀他的这股“蜂气”。我对他说:“快把这块积木还给小旭!”在我的努力之下,积木终于被我“夺”回还到小旭的手上。我原本想等事情平息后再跟丁丁好好谈谈。谁料,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丁丁不仅快速地再次从小旭手里拿回积木,还重重地一把推开小旭,小旭从椅子上摔了个“人仰马翻”,“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此刻,我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先立刻扶起小旭看看是否摔伤,然后我生气地再次从他手里夺回积木,为了防止丁丁再次从小旭手中抢夺,我把积木先攥在自己手里。谁知丁丁仍然没有善罢甘休,几次用尽力气想要掰开我的手,还一边跺脚,一边大叫:“给我!给我!”突然他用手使劲在我的手背上一抓,我的手背上立刻出现了一道长长的、深深的抓痕。

或许看到我和小旭都受伤了,丁丁终于停止了“战斗”,不再和我争夺积木了。

四、思寻——“蜂”蛰之因

即便这次丁丁停止了战斗,丁丁的“蜇人”案件却依然频频而发,班里被丁丁搅成了一锅粥。我不得不想:孩子屡次出现这样的行为,不是一天形成的,马蜂也不会无故蜇人呢,更何况他还只是个四岁的孩子。如此“蜇人”,背后必有原因,我暗暗深思、观察,寻找“蜂”蜇之因。

一个清晨,丁丁牵着妈妈的手走进教室,看到小露正穿着白大褂在“小医院”里扮演医生玩游戏,丁丁迅速跑了过去,硬是要拽脱小露身上的白大褂,还说:“我要做医生。”小露没有同意,两人开始争执起来。一旁的丁丁妈妈看见了,对丁丁说:“明天再穿吧!”“不行,我就要穿,我要做医生。”见丁丁依然没有松手,妈妈便对小露说:“让我们家丁丁穿一会儿,好吗?”小露只好点点头,脱下了白大褂,可是却一直站在旁边,显得不开心。妈妈连忙帮丁丁穿上了,见儿子如愿笑了,才放下心来准备离开教室。

妈妈的一个简单举动,却折射出他日常对丁丁的教育态度与方法。原来,“蜇人”的丁丁,有妈妈做“帮手”。我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契机,便叫住了准备离开的妈妈,走到丁丁面前说:“丁丁,你为什么想做医生?”“因为当医生可以给病人看病。”“对,医生是给病人看病的,可是,你把小露的衣服拿走了,小露心里很难过,也会生病的,怎么办?”我问他。“我给她打针。”说着他准备去找“针筒”,“小露不想打针,她也想做医生,如果可以做医生,她的病就好了。”我继续追着他问。“可是没有衣服了。”“她的衣服是你刚刚拿走的呀!”他抬头看看我,不作声了。

“医院里除了有医生,还有很多病人。如果没有病人,医生就没事做了。你们俩一个做医生,一个做病人,两人一起合作玩游戏,这样不是很好吗?过一会儿,还可以交换角色玩。”丁丁迟疑了一会,竟然说:“那我先做病人,小露先做医生吧!”说完便把衣服脱下还给了小露。此时,我大吃一惊,迅速给他竖起了大拇指:“丁丁真棒!我今天牙有点疼,一会儿来请丁医生帮我看看哦!”他笑着点点头。

与此同时,我也对身旁的丁丁妈妈“教育”了一番:“其实丁丁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不懂得怎样与同伴沟通协商,才会以“武力”去达成自己的意愿。而你今天的庇护娇惯,其实纵容了孩子的不良行为。长期下来,他就会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有妈妈的保护。”丁丁妈妈听了,惭愧地笑着说:“老师,你说得对,我有很大的责任,以后一定要改正,要用正确的方法教育他。”

五、品酿 ——“蜂”蜜醇香

一件简单的小事,善用慧眼,及时发现与处理,老师找到了原因,妈妈转变了观念,丁丁也懂得了正确的交往方法,真是收获满满。但同时我也更清楚,仅凭这一次的教育,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于是,我和妈妈达成共识:我们必须保持教育一致,及时沟通丁丁在园、在家的表现,共同总结方法和经验,同时,为了鼓励、刺激丁丁的正确行为,每当丁丁有进步的时候,我总会变着花样地奖励丁丁。

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丁丁的“蜇人案件”渐渐减少了,关于丁丁的告状和家长的“投诉”也减少了。小朋友们渐渐地愿意接受和喜爱丁丁了。最近,丁丁还学会了去安慰别人。

我已然闻到了他身上散发出的“蜜”香了!尽管他有时身上还有“蜂”味。

六、经验与反思

(一)“堵”不如“疏”

丁丁刚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集体生活,成为一个“社会人”,他需要在集体中通过各种活动和机会,来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与规则,并获得经验。教师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增加他与同伴间交流互动的机会,而不是因为他犯过错、伤过人,而考虑安全问题,就限制他与同伴交流的机会。对于丁丁的“限制”,恰恰“堵死”和抑制了他参与活动以及同伴交往的机会,绑架了孩子的自由。长期的“堵”,反而积累了他参与活动和同伴交往中的矛盾。

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在丁丁一次又一次“蜇人”的过程中,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伤害,从而认识自己的到错误,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习得正确的与人交往、沟通协调的技能与方法,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丁丁的“蜇人”行为。教育不是墨守成规,需要教师不断审视、转变、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生长”“变化”和“发展”。

(二)“理”不如“情”

小班幼儿年龄小,行为容易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所支配。对于丁丁这样性子急、自制力较差和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每天的说教反而变成一种“唠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其实教育有时候无须 教师多言,不如以无声的“情”,感染、感化他。

这个情是教师对孩子的一颗仁爱之心,是深沉热爱之情,是教师的宽容理解之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之情。我们应理解、宽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错误”,倾注时间和精力,投入热情与坚持,耐心、静心等候他们的进步与成长。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中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思就是说没有比由衷而发的情感更动人了。爱为师之魂,有了爱,才能以诚相待。当你付出真爱的时候,孩子会感受得到,才会被你的“情”所信服。

(三)“师”不如“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妈妈是这个教育单位的老师。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是老师、是朋友、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的教育方式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尤其,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年轻的父母不仅应该明确自己的教育责任,更需要做足功课,建立科学正确的教养观念,言传身教。真正地爱孩子,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应该与教师积极沟通并保持教育一致性的方法,协同合力,共同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蜜蜂”会蜇人,是因为它要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捍卫自己的劳动成果。但是“蜜蜂”不会无故伤人,只要我们找出根源,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蜜蜂”一定会走向正确的方向,酿出蜂蜜,散发蜜香。正所谓“带刺的蜜蜂好酿蜜”!

猜你喜欢

丁丁积木蜜蜂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动物“叫”各不同
谈天气
神奇的三角形
蜜蜂
有趣的积木
蜜蜂
蜜蜂
蜜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