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幻西游记》木偶戏剧课程的实施历程
——小班幼儿绘本剧初探

2019-01-11文吴晓飞

好家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木偶西游记戏剧

文吴晓飞

一、课程实施背景

“故事大王”活动开始了,航航分享了故事《孙悟空打妖怪》 ,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有的说:“我也看过,孙悟空本领可大了!”有的说:“金箍棒神通广大,能变大变小,威力无比。”还有的说:“里面还有猪八戒吃西瓜和大战红孩儿。”我接过话茬:“那你们知道孙悟空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吗?”幼儿们顿时安静下来,迫切地想从我这儿知道答案。我保持神秘,向幼儿们提出收集、调查相关信息的建议。

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在幼儿园“木偶戏剧”课程研究背景下,故事作为戏剧的前身,其内容的选择是课程的重要方向。看到幼儿们对《西游记》的共鸣声如此之大,我借机带领幼儿们开启了《梦幻西游记》戏剧之旅。

二、课程实施阶段

(一)广为博览,经验生长

虞永平教授说:“所谓博物意识,指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的意识。”通过物件的“博”到活动的“博”,从而获得经验的“博”。《梦幻西游记》木偶戏剧主题从《西游记》图书拉开帷幕。

1.阅读区游戏:博览《西游记》故事

首先,我们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们介绍了活动的总体构思,取得家长的支持,协助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西游记》绘本。绘本收集后,我们共同讨论,成立“小小西游图书馆”。一时间,幼儿们对图书角兴趣倍增,我们趁热打铁,继续推进阅读活动:睡前西游故事打卡、故事妈妈进课堂、亲子西游故事分享。幼儿们自发地提出将图书角的图书借回家阅读,于是我们共同商定借阅规则,给图书编号并登记。

2.调查活动:分享《西游记》知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是在生活中开展的,教育要自觉地融入生活之中。在这期间,我们围绕书名、作者、出处等几个关键问题,共同用文字和符号设计并绘画了《我知道的“西游”故事调查表》。将调查表进行展示,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不断积累《西游记》的故事经验。

3.区角游戏:表达《西游记》经验

丰富的阅读活动,为幼儿们建立了一个多维的西游故事空间。如何链接幼儿们的经验,让幼儿们多渠道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呢?我们搭建了以下两个支架。

(1)关注人物角色,通晓全篇概况

幼儿们对《西游记》中人物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幼儿喜欢孙悟空、如来佛这样本领大的角色;有的幼儿喜欢观音、铁扇公主等漂亮的形象;有的幼儿喜欢像哪吒、红孩儿等可爱的儿童形象;还有的幼儿对兵器情有独钟……怎样以更直观的方式让幼儿表达出自己的经验并进行分享呢?

为了让更多的幼儿能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美工区我们引导幼儿将自己喜欢的《西游记》人物形象绘画出来,于是生成了图文并茂的《妖怪集》《神仙集》《兵器集》。

(2)关注个别故事,积累赏析经验

唐僧师徒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就是一个小故事。为了引导幼儿能聚焦一个故事进行深度阅读,聚焦绘本《孙悟空打妖怪》开展集体阅读活动,我们综合运用了观察、讨论、想象、动作参与、示范表演等多种方式,让幼儿进行多渠道地感知和理解。根据幼儿对个别故事的兴趣,我们还生成了《猴操》武术表演、户外活动“穿越盘丝洞”和建构活动“西游兵器”“西游寺庙”等。表演区新增了西游记服饰、面具、兵器、人偶表演背景等材料。

(二)多样偶种,静心欣赏

1.了解多样偶种,激发表演兴趣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原来木偶戏剧分为人偶剧、偶人剧。我们之前戴上面具,穿上表演服表演的是人偶剧;偶人剧一般有杖头偶、提线偶、布袋偶、铁支偶四大偶种。

我们利用身边的资源组织亲子活动去水绘园观看木偶剧团表演;相约小学社团,请哥哥姐姐一对一地教给幼儿使用棒偶表演的方法。幼儿们欣赏了各种经典木偶表演戏,了解了更多木偶表演的知识。

2.偶种材料多样,妙手制作偶人

幼儿园的木偶工作坊里的偶人应有尽有:纸杯偶、布偶、丝瓜偶、纸偶、稻草偶、刷子偶……带着博物意识,本主题的偶戏探索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偶种,也不局限于一种物件材料。任何材料,只要赋予它生命,让它进行操作表演即为“偶人”。因此,身边的任何物件均可以制作偶人。

(三)多样材料,积极探究

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幼儿们通过欣赏,了解到了各种不同的偶种,于是我们通过游戏活动不断建构幼儿们的经验。幼儿们在美工区进行各式偶人制作的活动: 捏出小人,加上棒子,好玩的棒偶产生了;画出小头像,加上指套,剪一剪,封塑一下,可爱的指偶就诞生了;在信封上剪两个洞,装上人物头像,搭配好衣服,信封掌偶做成了……

我们还邀请木偶老艺人,教我们制作偶人、表演偶人;我们也组织亲子制作活动,西游杖头偶、西游布袋偶、西游提现偶就诞生了。幼儿们对家长制作的既牢固、操作性又强的布偶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进行偶戏表演了。

(四)多样尝试,浸润表演

1.多层次创作剧本

在偶戏的创作中,我们通过教师指导、自主选择和家长支持这三种方式尝试为角色创作剧本。通过对故事的整体了解,幼儿们总结出故事可以形成三幕,接着在“绘本故事我知道”的活动中,幼儿们自己尝试画出了三幕故事情节,制作了一本本属于自己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熟悉了故事的大概情节之后,我们通过集体活动进行对话创作,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分角色表演,重点了解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对话。在一次次的对话创作中,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熟悉了表演剧本并尝试表演。家长们也配合我们创作了适合幼儿们角色的剧本,通过家园的配合,幼儿们对自己在整个表演剧中的角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2.多方式进行排演

排练的时候,总是会发生幼儿们不知道如何接戏的情况。于是,我们又生成了活动“我们来对戏”,制作了喜剧表演导图,明确了角色之间对戏的先后顺序,辅助幼儿们进行排练。

活动“孙悟空打妖怪”中,幼儿们用木偶创编打妖怪的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玩木偶。在游戏“听我的指令”中,我们一起用木偶表现走路、摔倒、画圈、甩手的动作,通过集体活动和个别指导,幼儿们逐步将注意力集中到了木偶的表演上。

品种丰富的木偶满足了幼儿们探究的欲望。幼儿们在游戏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木偶,探索木偶的表演方式,经常在表演后拿着自己的道具进行修改,问题意识和动手能力就这样一步步地产生和发展了。

3.多渠道展示表演

如何激发幼儿们的表演兴趣,让表演成为幼儿们自发的游戏是我们在课程进展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幼儿们将木偶戏表演给自己的好朋友、感兴趣的小伙伴、隔壁班的小伙伴和幼儿园的弟弟妹妹看。多样的表演形式,激发了幼儿们更强烈的表演欲望,他们在一次次的表演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课程总结:偶戏锦绣,后研之门

(一)基于木偶戏剧本身

地方木偶戏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蕴含传承,但木偶戏剧活动追求的不是表演本身,不是专业技艺的传承,而是在欣赏、观察、体验中对传统文化的感知、阅读的体验、创作的感受、表达与表现的愉悦。儿童的木偶戏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木偶戏需要儿童化处理。木偶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玩伴,会和自己对话的玩伴,是成长过程中的玩具。

(二)基于教师收获

本主题的探索提升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高度,文学与文化的积淀丰厚了阅读活动的功底。对木偶戏剧课程的尝试过程,是教师利用自身专业建设对游戏精神的解读过程,是从一个故事变成木偶戏剧的认知过程,是文学作品和幼儿互动对话的过程。

(三)基于儿童发展

无论采用哪一种表演形式,均立足于幼儿的发展。课程实施中我们带领幼儿从收集绘本、讨论人物、讲述故事、认识偶种、欣赏偶戏、尝试制作、设计剧本、编排偶戏、巧制票据等一系列的活动中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基于课程游戏方向

整个课程形成了戏剧导入、戏剧表达、戏剧创作、戏剧表演的木偶戏剧课程流程四部曲。本课程只是偶戏的一个缩影,为幼儿建立偶戏经验。在接下来的时光里,《三打白骨精》之外的每一个故事均可生成为幼儿的自主游戏,让幼儿自发玩转主题。

(五)基于博物意识的融合

博物意识撬开了偶戏活动的理念方向,如果说海量的阅读是偶戏的开端,那了解、观看、制作的多样“博物”活动则是偶戏表达、创作、表演的经验建构。

猜你喜欢

木偶西游记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小木偶找智慧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戏剧类
木偶的眼泪(一)
木偶复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