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好的学校应该是这样的

2019-01-11卢兆美周家明

中小学校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佐藤公开课校长

卢兆美 周家明

一所美好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就目前来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学校的基础建设与全面改革已基本完成,基础设施空前完备,均衡发展在一定区域内已基本实现。那么,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美好学校的样子吗?似乎是,似乎又不是。近期读了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感受颇深,让我深深地认识到,一所美好的学校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优越、基础设施的完备,还要有精神内核的完美。原来,真正美好的学校应该是这样的:

一、学校组织结构应是简约而不简单的

现在大多数学校都设有不少的科室,有教导处、政教处、教科室、团委、党建办、后勤处、维稳办、年级组等众多组织机构,每个机构都要配备正副手3-5 人不等。这些科室的成员都是兼有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干”,他们都是兼课的,但对于所教学科的常规教学工作大都难以全身心投入,很难找到一个兼课“教干”能够做到“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

其实,在他们成为“教干”之前,大都是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当他们由“骨干”变为“教干”之后,分管的工作多了起来,有的还要兼任数职,主要精力也转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上,而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教学则退居次要位置。由于他们在教学上精力有限,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表现为听课、备课、上课、学习皆处于敷衍了事状态,有时学校教研活动根本看不到牵头“教干”的影子,对本学科的其他教师不仅起不到引领作用,相反还会产生负面影响。那么多的“骨干”教师不再“骨干”了,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正如佐藤学所说:“越是分管细致、组织和机构复杂的学校,教师对于全校事务的责任感越是薄弱。陷在各项分担的事务和会议中,大家开会时只想到自己的任务,对他人的工作毫不关心。这种复杂的组织和机构不但把每个人的工作分得零零散散,而且削弱了大家对集体的责任意识。”[1]所以,好的学校应该优化学校组织结构,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精简会议,采取一人分管一项事务的方式,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只有当真正需要多个组织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时才开会协商,这样可以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减少学校杂务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冲击,使“教干”真正回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发挥他们教学“骨干”该有的作用。所以,学校应毫不迟疑地简化学校的组织结构。

二、校长应是立足大局且关注课堂的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境界高低决定着学校的境界高低,校长的站位高低决定着学校的站位高低。但现在有些校长境界和站位都不是那么高,提到最多的依然是学生的分数、毕业生的升学率,似乎这些才是学校的生命线,才是学校领导的光环所在。他们少有提及学生的学校生活是否快乐和幸福,更少提及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新内容。由此,我们看出这些校长没有真正地走进课堂,去关注课堂这个小天地里每天上演的教育故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首先要改变的是校长。佐藤学教授指出:“改革最大的难关是校长,如果校长对学校改革持消极态度,那么就算用了三年,最终也是徒劳,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任校长身上。”[2]

校长如何关注课堂,如何改变课堂?佐藤学教授在书中给出了“三年改变学校的方略”,即第一年,建立教师间公开授课的校内教研体制;第二年,以授课方式和教研活动为中心,重新建构学校的内部组织结构;第三年,以学生和教师有目共睹的转变为依据,把新的授课方式和课程设置正式固定下来。通过三年的持续实验推进,学校就会成为一所像样的学校了。[3]这一方略为学校改革提供了成功路径,很是值得学校借鉴。从学校的现状看,作为学校领军者的校长,任务繁重、工作繁杂,既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又要关注学校的整体发展;既要关注后勤事务,又要关注全校教学。面对这些,需要校长具备改革的勇气,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由关注学生分数到关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转变,由关注教师教学成绩到关注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需要校长既要高屋建瓴有大家风范,更要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以亲力亲为的勇气和决心带领教师走向教育改革的前沿。

三、教室应该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指出,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教师上公开课的体制。[4]长久以来,我们的学校也都在搞教研活动,也在安排教师上公开课,并且有组织、有安排、有记录。从备查材料上看,工作做得扎实、细致、有效,但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呢?与《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阐述的实验情况做对比,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是我们的教室是封闭的。如果想听某位老师的课,我们要提前打招呼,提前安排,否则就是不尊重教师,是不礼貌的表现。二是我们的公开课活动是过程性的。这一活动结束之后,就不会有下文了。三是上公开课的老师是指定的、被动的。有的老师甚至几学期不开一次公开课,这样的公开课只是为活动而活动,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所以,我们要走好改变学校的第一步,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教室的大门打开,不能让教师觉得课堂教学活动是自己私人的事。开放教室,谁都可以去听、去学。其次,要建立公开课长效机制,学校每年要开展多次公开课活动,要充实教研活动,把大量的精力用到事后的公开讨论与反思上。第三,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所有教师不论资历深浅都要上公开课,开放自己的课堂,都要站在平等的立场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建议,勇于指出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佐藤学指出:“教师通常对于别人批评自己的工作是极度反感的,然而指责起别人的工作来却言辞有加。这样的陋习使他们本身的学习态度出现根本性的欠缺。”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陋习,引领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共同建构一种相互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关系,”使学校的改变成为可能。[5]

四、课堂学习是真实的发生而不是虚假的热闹

佐藤学教授在书中提倡以“对应”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这样的教学,首先,表现为在教室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构筑的是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每个人的存在都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承认。所以,每个学生都能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这样的教学环境是温馨与和谐的,这样的学习是真实的。反观我们的教学,许多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当教师把所要讨论的问题抛给学生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的都是教师需要的答案,而少有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即便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会被当作“不符合题意”而否定或生拉硬拽回教师预设的轨道上来,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难以得到真正地实现。

其次,表现为倾听。佐藤学教授在书中反复强调倾听的重要性。他认为:“倾听这一行为,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得好的。”[6]不仅倾听教师的讲述,而且要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照自己的想法、接纳别人的观点,甚至是其他的未知的东西,这样所发生的学习才是真实的。他认为:“在教室里,倾听能力培养起来之后,课堂的语言表现才会丰富起来。”[7]回到我们当下的课堂,教师们注重的往往是学生的发言,尤其在上公开课或赛课时,课后评课老师口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话就是“学生不配合”“学生不发言”“课堂太沉闷动不起来”,等等,较少有人提到“倾听”二字。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处于何种状态,达到何种程度,不得而知。要想从这种表面的、虚假的热闹中走出来,就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第三,表现为教师的活动。佐藤学认为,教师不仅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表述出来,还要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8]师生之间产生共情共频共振,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他认为,“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地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9]当我们与学生一个一个地展开对话,而不是以整体(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时,这样的课堂学习才会真实发生。

五、学生是活泼幸福的而不是严肃呆板的

书中提到的小千谷小学,一进校门,“迎面扑来的是学生的声音,‘欢迎到我的学校来!’听到学生喊‘请来我们教室啊!’真是令人无比高兴。学生的心情是真诚的、坦率的。在十分重视学生生动活泼地生活的学校里,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的语言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10]读完这段话,一幅美好的校园景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生活在这样的学校里,孩子们是一种怎样的幸福体验!学校是“我的”,教室是“我们的”,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生活在幸福的校园里,孩子的生动活泼来自于学校与老师们创造的和谐温馨环境,有了对学校与老师的认同感,才会有幸福感。反观我们的学校,追求整齐划一、安静有序、严肃呆板。课间不能“打闹”,课堂上不能乱“发言”,就餐时间不能交流,学生的情绪无处安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如何能表达出来?这样的校园环境,让原本活泼的孩子失去了对学校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曾有人这样描述一名学生一周的生活:星期一《走向深渊》,星期二《路漫漫》,星期三《夜茫茫》,星期四《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星期五《归心似箭》,星期六《胜利大逃亡》,星期日《快乐的单身汉》。虽然是戏言,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对学校的感受,这就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改变,让学校成为校长教育情怀施展的地方,老师精神成长的地方,学生生命精彩绽放的地方。

在提倡进行核心素养教育的时代,学校不仅需要硬件设施的改变,更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改变,实现外部环境与精神内核齐头并进发展,为学生创造美好的校园。

猜你喜欢

佐藤公开课校长
裸课,语文公开课的一次自发性嬗变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佐藤学:世界上没有比教师更难的工作了
第一次公开课
公开课
公开课,希望不再是作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佐藤海山的诗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意外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