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9-01-11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渡江镇小学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渡江镇小学 叶 芳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再将学生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在讲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与探究时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更加感兴趣,还能够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此环节的效果如何,直接会影响最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基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视角,老师可以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导入内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关内容之时,老师可以这样导入:先给学生提供类型各样的三角形图片,然后非常自信地说出,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肯定都是180 度。此时学生都不相信,纷纷参与到用量角器测量之中,在测量几个之后发现真的是这样,此时学生都想要知道这是为什么,处于强烈的求知状态。此时正是老师导入的最佳时机,自然,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兴趣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二、设计问题情境,挖掘已有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问题情境无疑是非常有效的手段,既能够深挖学生的已有学习及生活经验,又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欲望。比如在学习《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关内容之时,教学之中,老师不要着急去讲解此内容,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先要求学生报一些是3 的倍数的数,学生争先恐后地报出了许多,如15,21,27,…,273,327,732,针对这些数字,老师可以让学生将个位及十位数字进行变换,检验其是否还是3 的倍数。通过对51,12,237,372,723 数字的计算之后,学生发现他们依然是3 的倍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些数字之间是存在什么关联吗?学生纷纷主动参与到对新知的探索之中,想要对其奥妙进行了解,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向自我需要转变,自然深入探索的兴趣及效果会更加显著,能顺利解惑,并取得理想的自主探究效果。
三、培养顽强的意志力,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难题,此时老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意志力的培养,这样当学生遇到问题之时才不会再退缩,而是会主动去探索,逐渐形成创造性思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为此,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预留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相关内容之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5cm、4cm、3cm 的小木棒,由学生对之进行拼接,学生可以轻松地将之摆成一个三角形。之后老师就可以再给学生提供5cm、6cm、7cm 三根木棒,由学生去拼接,学生发现无论怎样摆放,都无法将之拼接成为三角形。此时有些学生就会主动放弃,不想要再去拼接,老师不妨给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明确放弃不能够解决问题,从而主动参与到与同学、老师的讨论与合作中,既能够顺利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明白之所以摆不成三角形,是因为三边关系和其规律不相一致导致的,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掌握知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数学本就来源于生活,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以往的数学学习中,学生之所以总是认为数学难学,与数学与生活两者分离有直接关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之中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完《长方体的表面积》相关内容之后,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将自己家中的长方体的物品找出来,对其表面积进行计算。又如在学习完《统计》内容之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统计本班学生的体重等,相信学生通过对数据处理之后,就可以得出具体的调查结果,并制成统计表。这样的理论辅以生活实践的教育方式,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朝夕可以完成的,需要老师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相信通过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与学生的努力之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能为后续数学学习质量更为顺利地推进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