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聋校入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建设初探

2019-01-11浙江省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冯静叶

数学大世界 2019年32期
关键词:聋儿聋校手语

浙江省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冯静叶

入学衔接与幼小衔接从字面上来理解意思相近,但又有所区别。在普校,幼儿园承担了幼小衔接的功能,但专门针对聋儿的幼儿园少之又少,他们入校就直接学习一年级的课程内容,缺乏了衔接。设置入学衔接校本课程,就是在聋儿读一年级时,前期利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教育。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学科,具有抽象性、精确性和实用性。如何让这一年龄段的幼儿有效地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数学课程,是小学低段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近几年来,聋校一年级新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很明显,有很多学生数学考试的成绩不及格,甚至是个位数;成绩中等的学生,解题时也无法准确地表述“我是怎么想的”;对于稍微复杂、需要推理的题目更是无从下手。如何使新入校的聋生顺利适应小学生活,适应数学课程的学习,近几年笔者进行了深入思考,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建设入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的现实意义

1.弥补缺失的学前教育,提高家长的意识

健全适龄儿童在未入学前,家长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会通过家庭、幼儿园和校外培训等方式让孩子掌握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获得最基础、最关键的数学概念,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然而,大部分听障儿童在入学前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教育,我国各地区针对听障儿童开设的幼儿园极少,幼小衔接的教育自然就更少了。目前聋儿学前教育做得比较多的是通过幼儿园“卫星班”进行融合教育,借助康复中心平台进行聋儿言语康复等,但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培养是空缺的。另外,从我校的调查统计来看,85%以上聋生的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条件较差,年收入低,而且家中一般都有2 个以上的孩子。平时忙于打工,对聋儿的态度是吃饱穿暖即可,很少会给孩子进行启蒙教育,也不知道怎样对聋儿进行教育,究其原因,是家长让聋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意识薄弱。入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的设置需与聋生的数学能力相匹配,帮助其建立简单的数学概念,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2.创造数学学习缓冲期,提高聋生的适应能力

听觉障碍影响了聋生的语言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理解力和抽象概括力。另外,全国各地手语不统一,唯一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受到了阻碍。他们一进入聋校就开始紧张的学习模式,没有为他们创造缓冲和过渡期,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不适应。更何况数学具有一套自身的言语系统和逻辑体系,上过幼儿园或接受过幼小衔接教育的普通孩子学数学都不是一件易事,没有基础、新入学的聋儿更是难上加难。在聋儿上一年级数学课的前期设置入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统一聋生的数学手语,以聋生熟悉的生活数学为出发点,解决数学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培养聋生的数学探究兴趣,初步开发聋生的思维方式,实现入学无缝衔接。

3.突破新教材入门难点,提高数学基础

从这几年的教学发现,入学时多数学生不具有数的基本概念,数学思维能力较弱。自2016 年聋校数学新课标颁布,一年级的聋校新教材使用以来,发现新教材的体系基本上采用了普通小学的模式,而我们的聋生生源又日趋复杂,这使得没有基础的听障儿童学习数学更是困难重重。根据入学的聋生能力,分析新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将新教材中聋生无法理解的内容通过入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逐步分解,小步前行,提高聋儿的数学基础。

二、聋校入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的内容

根据2016 年颁布的《聋校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将熟悉的生活情景、喜爱的动画场景融入数学校本教材中。结合学龄前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整个课程设置都是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主题图展开,遵循一例一练,注重生活应用,设置了数的概念认识、量的比较、图形基本特征与空间的感知、分类比较等内容,教材中设计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涂一涂等学生喜欢的活动形式,通过观察体验、动手操作、探究尝试、数学活动,结合配套的练习册、手语手册、手语视频和微课视频等,帮助聋儿建立数感,形成符号意识和空间概念,初步感受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行简单的数学思维,发现并提出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单元后设计了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互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萌发创新的意识,获得适应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思想和经验。

三、聋校入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的实施

1.营造个性化的课堂

个性化教育理论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注重学生自身的需要发展,并通过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个人发展的追求。入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中,充分了解聋儿的个性需求和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为聋儿提供持久且强烈的内部动力,抓住兴趣侧重点,开发更富有个性的课程内容。例如:幼儿都喜爱看动画片,聋儿也一样。抓住这一特点,将课堂知识通过微课展示出来,运用动画人物创设有趣的故事情节,这样既生动又形象,也符合聋儿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小学后,即便面对再难再深再系统的数学也不会感到厌恶。

2.注重生活化的教学

在《聋校义务教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6 版)》和《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均指出:课程选择要贴近聋儿实际,有利于聋儿体验、理解、思考、探索和交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出发,例如,在《分类》教学中,创设了“我是整理小能手”这一数学活动。结合聋儿整理衣服的生活经验,让聋儿把家人的衣服进行多种形式的分类,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让他们借助熟悉的事,将生活融入课堂,让数学走进生活,从而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

3.创设游戏化的活动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而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活动,能让聋儿在愉快的氛围中,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体验,将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让聋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例如,在教学“上下、前后、左右”六个方位时,课堂中设计了捉迷藏的游戏,首先分配角色:一个藏,一个找。找的人从1 数到10 ,藏的人将事先准备好的事物藏到教室的各个角落。藏好后再开始找,找到之后,说出对方刚才将事物藏在什么地方,如“xx 藏在柜子上面”等。有了游戏的外壳,聋儿学起来更加专注,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运用游戏的方式提高聋儿的探究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数学。

4.促进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让家长获得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来配合学校提高聋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解决家长不知道该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同时也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课程针对家长开设了单元手语视频教学、单元知识导航微课和生活中的数学。利用手语视频教学,让家长掌握本单元常用的手语,方便与聋儿的交流;运用单元知识导航微课,帮助家长掌握辅导聋儿数学知识的方法。通过在生活中创设数学活动,将学校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培养聋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为小学系统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是针对聋儿入学后数学衔接课程设置的研究探讨,为今后培养聋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其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从而实现入学后数学教育的无缝衔接,使他们顺利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聋儿聋校手语
聋校多年坚持用心用手“唱”响国歌
浅谈幼儿音乐律动教学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价值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浅谈聋校数学数形结合思想实施
聋校低年级语文课堂互动研究
携手聋儿 奉献爱
初探新形势下如何开展聋校语文教育教学
奇怪的手语图
聋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