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踪迹十年心
——来自一所特区小学的“课堂革命”鉴知录

2019-01-1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龚红芳吴立新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31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课程课堂

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 龚红芳 吴立新

广东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叶文梓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

教育现代化要靠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最终要落实在课堂,课堂是教育变革的主要场域。另一方面,新技术发展之迅猛远超我们的想象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改变着人类生活的里里外外,也在不断重塑教育生态。未来已来,课堂革命,舍我其谁?

鉴往知来。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以下简称深实小)诞生在特区,成长在特区,“敢闯敢试”的特区精神是其天生禀赋。早在九年前,针对当时的课堂教学基础和对于课堂革命的自觉追求,提出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个看重’实验课堂观”;四年前,在“学习方式”已不成为问题的发展点上,又恰逢其时地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四个看点”新境界课堂论。“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一所特区小学,近十年的“课堂革命”究竟有几多成色?其间又蕴含几多思辨、几多印迹?此文将以前面有关课堂教学深度研究的思考、实践、案例,对这所学校的“课堂革命”作一归纳和评述。

一、“两个看重”:让学习真正发生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师生生活和成长的地方,是课程以及教学、评价、学习等活动相互融合的综合体。

1.切问之思:进入一些学校的课堂,我们时时会发现,教学与学习的发生并不总在一条轨道上。我们理解学生的学习吗?怎样的学习方式会更好?根据观察调研,课堂的困境在于学生存在“被动学习”和“浅表学习”的情况。“被动学习”的学生就如课堂的“观光者”,不参与,不兴奋,也从未被看重,他们仅仅是待在课堂上的坐客而已;而“浅表学习”的学生如同“复印机”,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不愿思考,也不会质疑。

如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指向深度学习的课堂革命势在必行。我们认为,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构建外部空间和大脑内部的“学习场”,核心是提升学习力,关键是转变学习方式。因此,在九年前,深实小敏锐察觉并嗅到“课堂革命”的味道,提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个看重’实验课堂观”,“两个看重”,即看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看重学生展示能力和课堂气质的培养。显然,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生展示能力和课堂气质的培养”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既是实施课堂目标的方式路径,也是学生当下成长和未来终身发展的基本方式。

“两个看重”从学习方式的变革出发,反作用于教师“教”的方式的改变,教师必须重新理解学生的学习,主动重构课堂场景,逐步开拓课程创新。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递,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把学习变成学生自主建构,合作探究,不断生成发展的过程。

真实的学习过程是缓慢而复杂的。学到知识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比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学习。课堂上,学生学什么?应学会什么?怎么学?怎么评?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在反复思考的问题。几年来,在深实小的课堂,教师与学生经常交流的是:想怎么学?想问什么?学后还可以怎么学?通过这些小细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

2.平实之探:深实小的课堂更注重在平时,靠“平实”。在这里,教师积极探索以可视化教学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践改进。例如科学课上,基于实验材料可视,落实前概念调查;基于探究记录可视,推进论证学习;基于实验数据可视,建构科学概念。通过可视化教学,努力打造儿童“看得见”的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小白板展示教学、互动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思维导图式教学、主题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在这里,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设计式学习、跨学科统整式学习等不再“曲高和寡”,而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教师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展开深度学习,通过深度学习,既让学生“搞明白一点事情”,也让学生“做出一点事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达到“四个学会”:学会知识建构、学会问题解决、学会身份建构和学会高阶思维。

深实小的课堂看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过程中,大力培养学生学习方式六个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学科规划能力,知识梳理能力,学法创新能力。

深实小课堂看重学生展示能力和课堂气质的培养,重视课堂气质的六个体现:欣欣善思,侃侃而谈;虎虎生气,落落大方;磊磊大气,谦谦和气。课堂气质六个体现,促使学生认知外显化,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课堂中的对话不断深入,课堂中的互动交流更具实效。

今天看来,“两个看重”反映了这所特区学校当时对于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双边关系的理解,以及对未来课堂核心密码的前瞻性思考。“两个看重”,真正倡导以“学”为中心。教师和学生同为“终身学习者”,通过问题驱动,连贯思考,让学习主动发生;尝试深度研究,自主建构问题系统,让学习深度发生;在持久探究中,师生互相追问,自我追问,培养探究习惯,让学习持续发生。简而言之,“两个看重”的课堂,让每一个人的学习真正发生。

二、“四个看点”:让课堂触及灵魂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不是止于技能,而是止于至善。蒂姆·库克苹果公司现任CEO说:“我不担心机器会像人一样思考,我担心的是人会像机器一样思考。”正是由于智能机器的出现和挑战,我们必须严肃思考:教学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

形势催人。四年前,深实小藉举办“深圳之约”全国大型课程与课堂现场会之际,又适时提出“四个看点”新境界课堂论,并进行高度升华、深度引领和再度出发。“四个看点”是指在课程认识和课堂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倡导:气质上看情怀,理念上看开放,实施上看实在,细节上看基本功,并以此作为课堂品质的评价标准。“四个看点”的灵魂在“情怀”,以“教育情怀”统领课程和课堂,努力把课堂从技术层面引导至境界层面。其中,情怀是总揽,开放是前提,实在是根本,细节是保障。如果说“两个看重”课堂观重在解决课堂的“温饱”,那么“四个看点”课堂论则重在提升课堂的“好品质”“新境界”。

1.爱的情怀: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需要用心动情,心动才能行动,动情方可含情。课堂需要触及灵魂,品质提升境界。教师只有做到与学生心灵相通,有爱、会爱、爱在平时,才有可能唤醒学生的心灵,引发学习的内在情感驱动。“金课银课,还看爱的时刻”是这所特区小学在“课堂革命”的大潮中愈发认定的根本。教育的目的,绝不仅是养成一个个有小情小爱的、抽象的、偶然的个体,而是要造就能够进入伟大的社会历史实践进程的、具体的、社会的人,有历史感、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人。

孩子靠什么长大?为什么来学校?在这里,深实小给学生的烙印是——为国家,为人类。教师垂范,学科育人,把这六个字刻入学生的心里,让每一个进入这所校园的学生,从小就有大的格局。高远的追求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深层动机,而且为学生成长带来持续的动力。深度学习,深在境界,深入心灵。

2.大的开放度:课堂不仅要“深”下去,还要“远”开来。“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递已经打开的盒子里面的内容,更应当培养学习者对尚未打开的盒子和即将打开的盒子里面内容的好奇心。”

在这里,课堂理念不开放不行,视野不开放不行,方式不开放不行;在这里,鼓励为了开放的创新,宽容因为开放的失败;在这里,“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是评价高级别课堂的特别要求;在这里,开放的课堂倡导着“天天有新奇”。伙伴式互动教学、成长共同体已成课堂学习新样态,以“家庭式小组合作”为依托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已成新常态。学习共同体不仅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而且延伸至班级文化建设以及班级自主教育管理中。伙伴学习从学习共同体延伸到生活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成长空间从教室拓展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学生在“家庭”中学习成长,在成长共同体中获得人格与智慧的共同进步。

3.风格的实在: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是独立存在的完整个体。课堂实施上看实在,充分给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最大机会,给予学生思考、选择、决定的时间,以满足学生最大自我意愿的学习。在日常的教学中,倡导教师实施“追随教学”,教师追随学生的动态生成、所需所要,不断积累“学生知识”,而不是教师表演式、学生作秀式教学,真正识别学生不一样的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学习优势、学习节奏,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尊重差异,给学生提供最适切的支持,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创造出不同的课堂。

4.精彩的细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词作中令人向往的天地。在深实小,自有其独特的话语体系:“千锤百炼,只为‘哇’声一片。”课堂上“哇”声一片的“哇时刻”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精彩瞬间;“此时无声胜有声”,课堂中深长的沉默、自学自悟与反思的“默时刻”,则是让学生感受“顿悟”的又一精彩。所有的精彩,诞生于一个个细节;于无声处听惊雷,教师的板书、对话、朗读、学科素养、读书认知,一切基本功来自不倦怠的修为,凝为一个个课堂里的细节。

技巧可以复制,灵魂无法复制。“四个看点”新境界课堂论,饱含情怀,提倡创新,立足学生,注重内涵,努力追寻“课堂要让哪怕再不济的孩子也觉得是天堂”的美好境界。“四个看点”新境界课堂,让课堂触及灵魂,可望,更可及。

三、自我建构:把课堂系统做大做强

课堂的依托在课程,课程的关键在于人。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也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校对育人目标的理解、对学生发展的认知是课程建设的“根”与“魂”。

未来社会呼唤着人格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重要目标。小学课程应该在乎什么?小学的课堂应该看重什么?小学教育作为塔基,应该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应该教学生长大了来不及再学的,补也补不了的。

1.培育“课程人”。深实小在全国范围内首倡“课程人治理结构”理念,激发教师由单纯的教课转为建课,教师不仅是实施课程的一群人,更是课程创生的一群人。深实小对“课程人”的解读是多元的:“课程人”是“嫁给课程的人”,懂得课程,迷恋课程,凭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对教育的热爱,浑身上下散发着课程的味道,无怨无悔地投身课程建设;“课程人”是“娶了课程的人”,具有资源意识和生成意识,站在课程整体结构的高度主导开发课程,并对课程质量负责;“课程人”是“生了课程的人”,精心培育自己的课程,根据学生的需求,时时注意调整反馈,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课程……

“当优秀教师把他们和学生与学科结合在一起编织生活时,他们的心灵就是织布机,针线在这里牵引,力在这里绷紧,线梭子在这里转动,从而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精密地编织伸展。”当教师课程建设主体意识觉醒,“课程人”将学生、学科、自身完美编织在一起,“课程人”自我建构,课程创生就此开始。

2.疏浚“课程源”。深实小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课程: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高密度融合的新学科课程始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走班选修的半日制全社团课程成为课程建设的“增长点”;基于刷新童年、呵护天性的全科课程担当起课程建设先行先试的“特区”;基于教师个性和追求的风格课程已然是课程建设中的“众筹课程”;基于学部主导的分年级开设的特色课程显现出“课程创业板”的特征。为使“课堂革命”转向内涵,深实小在去年秋季推进的3.0版课程建设呈现出鲜明的特色:突出美育,改进体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试水劳动教育进课表,全科课程战略被重新定义;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结构既从实际出发,更面向未来;推动社团课程走向实际;加大课程科研力度。

3.铸造“永动机”。除了在各领域课程进行坚守与开放同步的内部深度改革,深实小更将目光投向课程后续力建设和科学发展层面的机制创新上,先后成立全科教育中心组、课程科研中心组、美育体育中心组,逐步走向基于成熟“课程人”后的“课程自治”“科组自治”。三个“中心组”是在现行机制内的迈步跋涉,尊崇学术、敬服专业成为价值取向。

课堂革命、课程建设、“课程人治理结构”、科组自主自治,学校教育进行整体性变革的新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建校近四十年的“励精图治”(校训),经过近十年的课堂革命以及标本兼治的自我建构,深实小自觉扛起“以健全教育造福中国人”的大旗,这是这所特区小学的风骨。以健全人格教育完善中国人、以人文教育塑造中国人、以美育修立中国人、以体育强大中国人、以数科理工教育创新中国人。

目前,深实小正在深化以“回归初心,瞄准成‘人’;放慢心境,敲实素养;转变思维,面向未来;依靠科研,造福师生”为指导思想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矢志追寻的“真教育”图卷从未像今天这样真真切切摆在每一个教育者的面前:要内涵过硬,不要徒有花架;要关注长远,不要只看眼前;要注重塔基,不要追求功利;要风格平实,不要张扬膨胀;要坚守文化,不要随波逐流。

十年踪迹十年心,此心可待情可鉴。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课程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