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文本解读探讨
2019-01-11陈凤莲
□陈凤莲
落实 “立德树人” 和 “学科核心素养” 的培养目标, 主要的阵地在课堂。 英语课堂教学, 依托的是教材和文本, 而怎样解读与处理文本, 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但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教师依然注重对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略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尤其是对文本的解读, 往往仍然停留在先纵览全文, 再分段突破, 由教师提出诸多问题, 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查找关键信息、 解答问题, 教授一些语言知识, 将阅读课讲成知识课, 将完整的篇章弄得支离破碎。 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转变观念, 在阅读课上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呢? 笔者拟从文本解读的角度, 予以探讨。
一、 文本解读的内涵和现状
文本的意义是作者与读者共同赋予的。 在教学中, 教师通过解读文本理解文本, 感悟情感, 分析结构, 梳理文脉, 咀嚼文字, 品味语言。 深层解读文本意味着诸如梳理结构、 提炼归纳、 推断隐含意义、批判性分析等阅读策略的综合运用。 文本分析一般包含话题内容的分析、 作者分析、 体裁结构的分析、 文本语意的分析以及文本语言的分析等五个方面内容。
在现实教学中, 不少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局限在对语篇的语言进行分析, 对语篇的结构进行分析, 或者最多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提炼归纳式的学习, 或者对作者进行分析, 往往忽视了对情感、 观点、态度进行合理的理解和推断, 缺乏对事物进行客观的批判性分析等思维品质的锻炼, 缺乏对语言进行咀嚼与赏析等文化品质的培养。
下面将以具体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为例, 分析现实教学中的问题。
北师大版 《英语》 Module 1,Unit 1, Lesson 1 A Perfect Day 由两篇小短文构成, 分别呈现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沙发土豆”Brian 叙述自己整天躺在沙发上看各种电视节目, 手握遥控器的惬意; 而 “工作狂” Black 描述自己从早到晚紧张忙碌的生活内容。教师通过设计以下阅读问题解读文本:
First reading:
1.Underline the TV programmes that Brian usually watches.
2.Underline the kinds of work Bob does every day.
Second reading: Answer some questions
1. Is Brian a lazy person? Can you find two examples of his lazy behavior?
2. What do you think “You have got the world at your feet”means?
3. How does Bob spend his morning and evening?
4. Why does Bob’s family complain?
5. Why does Bob work so hard?
Third reading:Answer questions
Are Brian and Bob’s lifestyles healthy? What can they do to improve their lifestyles?
分析: 这是阅读课中经常见到的文本解读模式, 先通读课文, 获取信息, 处理细节, 关注作者的写作目的。 从以上案例中阅读活动所占的时间来看, 学生完成第二遍阅读获取细节信息所占的时间过多;但从设计的问题来看, 教师仅仅关注文本直接信息的查找与简单的细节推断。 对文本的深层信息缺乏概况和理解, 且未能处理信息。 教师应引导学生解读两种生活方式的异同, 将文本信息进行整合、 分析与比较, 然后通过讨论回答标题 “ A Perfect Day? ” 的问题, 进而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关注语篇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情感态度。
二、 基于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策略探讨
布鲁姆将人的认知分为六个层次, 即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综合和评价。 教师如果能就后四个层次多设计一些问题, 就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思维品质。
立德树人是英语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文本解读上除了要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 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外, 还要特别注重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与表达的能力以及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对域外文化的欣赏与包容。 具体策略如下:
(一) 围绕主题意义解读文本,发展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 通过听、 说、 读、看、 写等方式理解与表达意义的能力。 语言是为意义服务的, 语言能力的培养应在主题引领下, 依托语篇, 关注语用, 以意义为主线, 将零碎的语言点整合串联成语言链条。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 《英语》Module 3, Unit 9, Lesson 1 On Your Bike 时, 我们可通过设计以下问题来解读文本。
Q1: How did the first “white bikes” plan come into being?
Q2: Why can the “white bikes”be successful now?
Q3: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the “white bikes” ?
这三个问题都是紧紧围绕自行车计划这个主题展开,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 能够把语篇相关细节联系在一起, 了解这项计划的历史和现状, 并明晰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对保护环境和缓解交通拥堵的意义。同时结合具体语境, 理解了hopeful,save energy,reduce pollution,provide, insert, park 等新词的含义,并学会用这些语言来表达观点。
(二) 开放式解读文本,提升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 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 批判性、 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水平与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可以开放性地解读文本, 设置一些激发学生多维度思考、 个性化表达的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问题的眼光以及多侧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不追求统一答案,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达自我的机会。
例如, 在教学北师大版 《英语》 Module 5, Unit 13, Lesson 4,First Impression 时, 可以设计这样开放性的问题:
Do you think that Jane overreacted in the library?
If you were Jane, what would you do in such a situation? Why?
对这样的问题, 不再有统一的答案, 可以激励学生的多元思维。学生不仅提供了答案, 而且提出了理由佐证自己的观点, 这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 合理整合文本内容,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与对优秀文化的认同, 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在文本解读中, 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特点, 整合文本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知识, 内化价值观念。 例如, 在教学北师大版 《英语》 Module 2 Unit 6, Lesson 3,Chinese Paper Art 时, 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内容, 设计以下问题, 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角度解读文本:
Q1: List different influences that paper -cutting has on the life of people.
Q2: 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Q3: What changes does it bring to our life?
通过这些问题来解读文本, 引导学生通过对剪纸艺术的细节描述来理解与思考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带来的影响, 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 进而内化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有助于培养有文化意识的公民。
(四) 运用多维途径解读文本,发展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与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 拓宽英语学习渠道、 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
借助情境教学, 可以使文本解读更具形象化, 从而化难为易, 化繁就简, 帮助学生多渠道获取学习的资源, 更好地理解文本, 并对文本的学习保有可持续的兴趣。
围绕文本主题设计学习理解型、 应用实践型以及迁移创新型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在自主、 合作、交流中学会学习。 例如, 在School Life in the UK 一课中, 可以设计学习理解型活动Read and find out what school life is made up of in the UK. 应用实践型活动An interview on school life in the UK.以及迁移创新型活动Compare school life in the UK and in China.学生在做有意义的活动过程中, 对文本有了深刻的理解, 他们在文本解读中自主学习、 感知体验、 交流协作、张扬个性、 实践提高、 探索发展。
文本解读中往往存在着把文本弄得支离破碎, 出现碎片化教学的倾向。 要解决这一问题, 需要发挥整体语言教学让人 “既见树木, 又见森林” 的优势。 在文本解读中,整体语言教学的路径通常是从整体到细节最后回归整体, 细化为:粗读了解大意, 细读掌握细节,在读后回归整体, 即由阅读输入input 演变到学生内化intake 进而进行说写输出output。
“教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不尽。 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策略、 设计学案, 进行 “学案导学”, 这样有助于学生运用恰当的策略、 方法,更好地分析、 理解文本, 甚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合上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有利于明确教学的目标与方向, 聚焦 《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 有效实施英语教学,落实新的教学理念,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从而让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 成为有理想、 有道德、有综合素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