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模式下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2019-01-11周玉生
□周玉生
“让学引思” 是一种教学理念, 在不同学科都可以实践运用,其调度效果显著, 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 具有极高的教学探究价值。 高中政治教学涉及多种模式的构建, 教师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对教学模式展开针对性的探究, 其教学发动力强劲, 学生在“让学引思” 过程中获得的学习启迪更深刻。 在概念解读中引入“让学引思”, 在重点、 难点突破中启动 “让学引思”, 在实践活动中完善 “让学引思”, 不仅能够提升教学内质联系, 同时尚能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一、 在概念解读中引入“让学引思”
在概念解读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分辨, 对不同概念定义展开深度解析, 促使学生能够依托概念, 展开相关学习, 从而为学科能力成长奠定基础。
精心设计思考问题。 政治教学涉及诸多概念及其定义, 教师对概念含义展开深度解析, 让学生结合相关教辅工具书, 展开自主阅读与探究, 都能顺利构建概念认知基础。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很多学生会选择硬性记忆概念的做法, 这是很不科学的, 死记硬背不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若记得快、 忘得也快, 这样的学习自然难言高效。 教师具体介入时不妨多给学生布设一些思考问题, 让学生展开更多的主动思维活动, 在多重思想对比分析中建立概念认知, 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教师利用思考问题进行教学发动, 这是最常见的教法运用, 操作成效如何, 关键要看教师问题设计角度的选择。 若问题设计新颖, 学生接受度高, 调度效果自然会更高。 高中学生思想相对要成熟一些, 但消费观念与成人的尚存较大差距。 在接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相关内容时, 往往会存在不同的认知。 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 消费心理存在对错之分吗? 攀比式消费的不妥之处在哪里呢? 什么是超前消费观念? 结合自己的消费实际, 说说存在哪些问题。 问题抛出之后, 学生陷入沉思——表明教师 “让学引思” 设计发挥一定的触动作用。
鼓励学生独立探究。 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和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不仅要投放问题, 同时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深入教材内容, 深度接触教材的主旨内涵, 以便形成更丰富的学习认知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和学习, 符合学生认知的成长诉求,具有极广泛的应用空间。 让学生独立展开探究, 并非要求教师放弃主导地位, 而是让教师能够形成遥控指挥, 从而为学生提供学习研究的条件, 给出必要的研究引导。 学生对基本经济制度并非很熟悉, 学习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探究: 自行阅读《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关内容,然后观看大屏幕展示的相关实例材料, 说说材料表明了什么问题,现阶段我国公有制经济存在哪些成分。 教师布设任务很清晰, 学生展开独立研究。 有的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内容, 有的学生展开互动讨论, 有的学生展开延伸阅读、 查找相关信息材料。 教师深入学生群体、 与学生互动, 从而全面把控学生的学习操作, 利于及时给出必要的教学引导。
二、 在重点、 难点突破中启动“让学引思”
教学重点、 难点突破时, 教师要展开教学创新实践, 利用多种交互活动, 鼓励学生展开质疑, 从而顺利完成突破任务。
创设多元互动活动。 在 “让学引思” 模式下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不断拓宽教学维度, 从而为学生准备多元互动学习活动, 促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塑造出学科 “核心素养”, 比如课堂讨论、 话题辩论、情境再现、 课堂演绎、 信息整合、案例分析、 走访调查等, 上述活动都带有互动属性, 对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都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 以及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广泛运用, 为教师教学设计带来一定的启示, 比如微课、 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的适时运用, 也为课堂互动学习增添更多的内容。 高中学生对职业没有具体的概念, 在学习相关内容时, 自然没有太多的生活认知基础作支撑, 特别是重点、 难点突破时, 教师要给出更多的创新引导,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与劳动者》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实践的能力, 进而提升学生将来的创业能力。 因为学生对相关内容缺少基本认知,其关注度也并非很高,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为学生援引经济报道的内容, 利用鲜活的数据展开教学推导, 让学生结合活生生的案例展开问题分析, 比如经营公司时, 有限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和特征存在哪些差异? 教师列举一些知名公司, 让学生自主判断其属性特征。
发动学生展开质疑。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 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这是朱熹的名言。 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遇到疑惑, 需要教师引导让其形成疑惑——这便是 “学然后知不足”。 当学生有了疑惑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从 “有疑” 走向 “无疑”——当然这是学习升华的结果。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质疑活动, 要让学生从 “无疑” 走向“有疑”, 通过进一步的释疑, 再让学生从 “有疑” 走向 “无疑”。 学贵 “有疑”, 唯有在不断质疑、 释疑过程中, 才能实现认知的不断更新和成长。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主动质疑活动, 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还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 教师不妨给出质疑的任务: 我们都属于 《新时代的劳动者》, 阅读相关内容, 展开深度分析, 找出不明白的地方, 以疑问形式呈现出来, 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开始质疑: 我们既然是新时代的劳动者, 为什么就业难度却这么大? 选择好的职业是大家的共同追求, 这是正确的就业观吗?就业压力这么大, 而有些岗位却出现用人荒, 这是不是矛盾? 教师针对学生的质疑问题展开筛选, 将一些经典观点推出来, 让学生展开集体讨论。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 并在不断探索中达成更多的学习共识。
三、 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让学引思”
在政治教学实践活动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准备更多 “让学引思”内容, 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拓宽课堂训练的宽度和长度, 筑牢学生生活认知基础,都会带来全新的训练感知。
拓宽课堂训练维度。 高中政治课堂训练设计要有拓宽意识, 教师对学生训练内容和训练形式展开全面创新探索, 为学生准备丰富的训练机会,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品质。 社会调查、 实地观察、 生活实践、 案例解析、 数据处理等, 都可以为学生带来学习感知体验, 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配置设计, 让学生顺利进入实践操作环节, 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获得有效锻炼,学习认知获得更多成长。 高中学生对投资方面的内容还较陌生,但关注热情却较高, 教师由此展开教学引导, 并给出具体的训练设计: 认真阅读 《投资的选择》相关内容, 结合实际案例, 说说我国的储蓄结构存在哪些特征? 家庭投资理财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不妨结合自己家庭现实展开阐述。 教师任务布设之后, 立刻引发学生的热议。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熟悉, 阅读很投入, 很快掌握基本内容, 并结合了解到的家庭投资理财的部分情况, 同时结合生活认知, 从而让学习讨论的展开成为可能。大多数的学生认为, 银行储蓄是过去家庭理财的最基本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现代家庭理财的形式发生重大变化, 已经从银行储蓄的单一形式向理财产品、 股票、 基金等方面发展, 理财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学生对网络支付手段较熟悉, 自然就会联系这个点展开思考, 由此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思维产生更多的结合点, 教学的发动也就会更有针对性。
接轨学生生活认知。 学生生活与学科教学内容存在多重联系, 教师要有主动接轨的意识, 结合学生生活认知基础, 展开教学训练设计, 就可以给学生创设更适宜的学习机会。 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认知都较丰富, 教师需要展开多重教学调查, 针对学生的学习实际, 做好教学设计。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 展开学习体会展示, 发动学生进行多种生活实验操作, 上述方面都可以为课堂训练带来更多的教学成长点。 政治课堂教学训练设计要有关联意识, 不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处理,还要对学生认知基础展开到位的调查, 这样才能为教学设计提供重要的参数。 高中学生对个人收入分配较感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心理, 展开教学设计: 《个人收入的分配》 需要遵循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 比如公有制经济实行的是按劳分配——这是最合理的分配方案, 说说其合理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若能结合家庭成员的收入情况展开论述, 就会更恰当、 更充实。 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课堂训练氛围就会逐步形成。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引入 “让学引思” 模式, 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的内化, 更科学地分析相关政治问题, 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而为政治课程教学带来丰富的创新动力。 教师主导教学设计时, 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程序安排,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机会,更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促使学生获取更全面、 更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