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探讨

2019-01-11温巧娇

中小学校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物体密度物质

□温巧娇

教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引入、 理解和应用, 好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物理课堂生动、 有趣, 而深入理解概念能帮学生认清概念的本质, 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则实现了 “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 的新课程理念。 以下将结合教学实例, 从三个方面谈谈关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策略。

一、 物理概念的引入

(一) 明确目的

在学习新概念前,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概念? 它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如果没有它我们会遇到什么障碍? 一旦学生明确了学习这个概念的目的和意义,就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在引入 “压强” 这个概念时,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体验压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反映并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从而引出学习 “压强” 的重要性。

(二) 引入方法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 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成为我们很好的课堂资源; 同时它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生动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也为教师引入物理概念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1. 生活体验引入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 特别是对初中生而言, 要从他们所能认知的物理现象中去理解物理概念, 从而达到感性认识, 进而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例如: 在 “力” 的概念教学中, 教师可以使用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 “力” 的生活场景, 并让学生利用身边物品或实验仪器体验、 感知力的存在, 教师及时记录。 向学生列举或展示实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 对比分析、 归纳抽象出 “力” 的概念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演示实验引入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 通过实验演示, 学生亲自动手试验可以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 从理性认识转化到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使概念教学由抽象变为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 使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栩栩如生。 例如在引入 “浮力” 概念时, 教师演示: 把一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示数, 接着用手向上托住钩码, 学生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 再把钩码放入水中, 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变小了,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引入 “浮力” 概念。

3. 形象类比引入

初中物理知识有些一时无法用实验演示时, 教师不能强加给学生, 这样会丧失物理学习的趣味性。 可以通过类比法让物理知识形象化, 这样才能更加贴近学生的感知。 尤其对初中生来说, 更需要这种感官的认识, 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课堂才会更加有气氛,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从而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例如: 电学概念相对而言比较抽象, 初中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类比法在这部分教学中应用较广泛, 它可以使抽象变得直观、 形象, 有益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 例如: 用 “水流” 或 “车流” 类比 “电流”; 用 “水压” 类比 “电压”; 用 “汽车在马路上受到的阻碍” 类比 “电荷在电路中受到的阻碍”, 建立 “电阻” 的概念是导体对电荷的阻碍作用。

4. 设置疑问引入

设置疑问能够使学生课堂思维更加活跃, 而且经过学生自己深思熟虑后得到的概念更能经久不忘,设置疑问更好地为概念创设思维情境。 例如引入 “密度” 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 “铁一定比棉花重吗?” 这一问题, 让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则通过学生的争论, 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还与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有关, 进而引出 “密度” 的概念。

5. 逻辑推理引入

物理是一门概念和规律性很强的学科,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至关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创造条件建构并提升学生的知识逻辑结构, 从而推出物理概念会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磁场” 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教师可根据放入磁场中的小磁针受到力的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弹力、 摩擦力都是产生于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 那么小磁针受到的力一定是由与它相接触的某种物质产生的,由此推理出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 摸不着的物质, 这种物质就叫作磁场。

物理概念的引入方法各式各样,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概念和现有的教学条件,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因为一个好的引入, 能让你的课堂变得事半功倍, 能让你的学生爱上物理。

二、 物理概念的理解

要使学生对已学的物理概念记忆牢固、 运用自如, 那么教师就要从概念的本质、 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等多方面,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

1. 理解物理概念的本质

引出物理概念后, 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 例如:在理解 “密度” 时, 引导学生认识到密度是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值, 它反映了单位体积的该种物质的质量,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即当温度等条件相同时,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并通过m-v 图像加以分析。其实在初中物理中有很多与 “密度” 很相似的概念, 比如: “速度”“电阻” “比热容” 等, 都可以用相类似的方法理解其本质。

2. 理解物理概念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全面、 深刻地理解这个物理概念, 就必须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其物理意义。 例如: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5m/s 表示物体在1 秒钟内运动的路程为5 米; “密度”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水的密度为1×103kg/m3表示体积为1 立方米的水质量为103 千克。 “压强” 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15Pa 表示1 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5 牛。

3. 理解概念间的区别

一些概念极其相似, 但其物理意义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 例如:“压力” 和 “重力”、 “功” 和 “功率”、 “功率” 和 “机械效率”、 “比热容” 和 “热值” 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定义、 物理意义、 应用实例等多方面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如: “压力” 和 “重力”, 它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 它们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同, 但当物体仅在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时,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会等于物体的重力大小; “功”和“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 做功多的物体做功不一定快, 做功快的物体做功不一定多。

三、 物理概念的应用

概念是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来加以概括的反映事务本质的思维产物。 在实际教学中要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学生能够看到、 听到、 或接触到的材料中去开展, 使学生觉得学习物理有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从 “要我学” 转变到 “我要学”,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这样就能让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 发现学习的 “价值” 所在。 初中物理教学切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单纯讲概念, 这样无法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物理概念的教学, 最终也是要落到学生会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上, 这也是物理课程核心素养的要求。 同时, 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 又能帮助学生发现之前对概念认识的不足, 加深概念的记忆, 从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概念。例如: 在认识 “压强” 概念后,可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书包带要做得更宽些? 为什么骆驼的脚掌那么宽大? 为什么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等一系列问题, 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深入理解 “压强”及日常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物理知识。

俗话说 “教无定法”, 学生从熟悉、 理解和掌握概念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复杂的概念简单化,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 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要在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上循序渐进, 把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 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地创新, 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才能让物理概念教学不再 “难”。

猜你喜欢

物体密度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