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 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
2019-01-11陈忠江燕乐锋
□陈忠江 燕乐锋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充分地唤醒生命意识, 开发生命潜能, 让每一个学生自由、 充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成长教育” 理念立足上述的教育本真, 以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为目标, 由此形成 “师生共同成长、 亲子共同成长、 家校共同成长、 学校与社会共同成长” 的良好氛围, 砥砺个体都能独立成长、彼此相融、 共同进步。
一、 营建生命成长文化: 让校园时刻充盈着生命幸福成长的气息
景苑学校立足素质教育的新形势, 在区域内率先提出 “生命成长” 教育文化, 确立 “弘润”文化主题和 “生命成长教育” 办学理念。
“弘” 的内涵可概括为广大、宽宏、 弘扬; “润” 则指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受到滋养, 公正地对待他们, 使之智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 生命价值得到充分展现。 “生命成长教育” 理念是立足于教育本真而提出的以生命为核心, 为了生命的完整、 和谐, 以共同提升生命价值为目标, 独特并富有创造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内涵可概括为发现人的价值、 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
与 “弘润” 教育文化主题相适应, 学校确立 “弘德启慧, 润泽生命” 的校训。 通过对学生施优质教育, 弘文润德, 奠基美好人生, 最终让他们成长为完整、 丰富的人,让点化和润泽生命成为学校教育之根本。
在宏观上营建 “弘润” 生命文化的同时, 微观上注重班级个体教育文化的建设, 使得弘德启慧、 润泽生命的校训得到凝聚, 弘毅行远、 和而不同的校风得到升华, 修业立身、 精研善教的教风和养习立品、 乐学善思的学风日益彰显。
二、 开发生命成长课程: 引领学生在智慧“跑道” 上领略知识的真谛
“生命成长” 课程的构建是景苑学校重点探索的项目, 重点在于如何以课程为载体实现学生全面与自由的成长。
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中建构 “生命成长” 校本课程。 学校创造性地将包括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道德与法治等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 选取与景苑学校“弘润” 教育文化相关的人物故事,开展生命教育。
2018 年学校开展 “寻找 《论语》 中生命成长的智慧” 活动, 以及 “在红色经典中寻找生命成长的智慧” 活动。 数学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 游戏情境、 歌曲情境,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数学内容、 激发数学思维。 英语开设 “口语戏剧”; 历史开展 “以史为鉴、 名人成长”; 艺体开展 “增进技能、 健康美感” 等拓展类校本课程, 目的是让每一生命充分地发展, 每一生命个性地发展。
开发实施以 “生命成长” 为核心的特色课程。 学校以阅读为切入点, 尝试将 《幼学琼林》 《增广贤文》 《笠翁对韵》 《古文观止》 等纳入课堂教学, 用大量的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师将古文中的相关内容提炼出来, 引导学生关注古人的语言逻辑分析和辩论艺术, 培养学生道德修养、 勇敢智慧等品质。 写字是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另一个重点。 为把书法进课堂落到实处, 学校出台 《书法考级活动实施方案》, 编写校本课程 《快乐书写》, 启动书法考级工程。 优秀作品在全校范围内展评, 充分调动起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校启动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 根据场地、 器材、 师资配备情况, 确定足球、 篮球、 跳绳、艺术体操、 踢毽子、 武术等体育课程。
开设促进学生 “生命成长” 的社团化特长课程。 学校立足于学生健康兴趣爱好的培养和特长的发展, 开发出阅读、 书法、 围棋、手工、 绘画、 跳绳等各门类的学生特长课程, 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求。 依托校本课程, 组建起围棋社团、 戏剧社团、书画社团、 手工社团、 经典诵读社团、 跳绳社团、 拉丁舞社团等20 余个学生社团。 在各类社团如雨后春笋兴办起来的情况下, 学校 《学生社团建设章程》 (简称《章程》) 应运而生。 《章程》 对社团组建、 课程设置、 活动开展、指导老师选配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学生的自发组织在学校引领和老师指导下日渐规范、 不断壮大, 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三、 建设生命成长课堂: 激励学生在思维对话中享受快乐发展的幸福
建构 “生命成长” 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求知、 合作学习、发展自我的舞台。 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 组织学生一起讨论、 比较、 评价、 互补、修正, 帮助学生形成丰富、 综合、完整的新认识, 并引出新的开放性问题, 实现师生积极、 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 使课堂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体。 教师充分挖掘拓宽教材、 了解学生, 生成提问并与学生完成价值观教育的沟通。 师生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倾听、 评判别人的意见, 发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个体的发展和升华。
在课堂内容中融入 “生命成长” 的元素。 “他们同是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的俄国农民, 屋外寒风呼啸, 丈夫打渔未归, 家里还有五个孩子, 桑娜为何宁可自己挨揍也要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呢?” 这是六年级一班公开课的课堂内容, 一节师生共同探讨、 相互成长的课堂又开始了。 在讲到《穷人》 中西蒙死掉后的场景以及桑娜的内心活动时, 老师提出了上面的问题, 交给学生自由探讨。行文到了桑娜与丈夫的对话以及喜剧式的结尾时,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读到这里, 你想到了什么?”课堂上, 就应该充分挖掘学生 “生命成长” 教育的元素, 让学子们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地接受生命教育的影响, 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和纯洁。
四、 锻造生命成长教师: 让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为生命增值
打造 “生命成长” 教师, 需要充分重视个体价值。 学校密切观察群体中的每一个体, 去挖掘他们的价值, 并将此作为 “生命成长” 教师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学校提出,每个人要有具体的教育主张。 为此召开座谈会, 与一些年轻教师谈话, 了解他们心中的教育主张,由此形成全校共同的教育理念但每个人形成独特教学目标的局面。学校倡建 “校领导带动—专业团队指导—教师人人参与” 的课题研究机制, 落实课题带动战略。
教师培训使命要由 “常识常规” 转变为 “优秀卓越”; 培训目的要由 “锦上添花” 转变为 “雪中送炭”; 成长模式要从 “外铄型”转变成 “内需型”。 学校充分尊重受训主体的主体精神, 重视教师的内在需要, 观照教师自身原有的经验、 信念、 理想及成长背景等因素。 从关注共性发展转变为更加关注个性特质, 从而促进教师的不同发展和共同提升。
构建 “生命成长” 教师从各自的视角做起。 作为崭新的教育团队, 在 “新课改” 的大背景之下,引领教师进行课堂改革, 必须坚持“以学生视角看学习、 以教师视角看研究”。 校领导与小组成员几乎每天都要参与听评课, 经常让学生评课。 老师的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视角, 让学习过程真正发生;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要站在教师的视角, 让研究过程真正发生。学校教研活动的落脚点是提高教学质量, 减轻教师负担。 教研员要帮助教师成长, 要和教师一道关注学生的需求。 校长要管理好学校, 也应读懂教师的需求。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研活动、 让教师和学生的人生, 变得更有意思、更有意义。
组织一种促进教师生命增值的生活。 教师的 “生命成长” 不仅是专业的成长, 也是生活中的 “生命成长”, 更是价值的成长。 学校形成由 “班主任—任教教师—家长代表—社会专业人士” 组成的 “班级经营联盟成长共同体”, 让社会各界都参与到这个生命共同体之中, 以致 “人人成为德育工作者”。为了实现教师之间更广泛的交流,学校搭建诸多专业平台。 比如,粉笔字、 钢笔字、 普通话是学校常抓不懈的教师基本功, 于是购置粉笔字练习专用黑板, 印制钢笔习字专用纸, 供教师进行粉笔字和钢笔字的训练。
对教师而言, 工作和生活紧密相关。 教师希望被认同、 被欣赏、被包容, 希望能快乐工作、 轻松生活, 于是学校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以 “关爱、 沟通、 激励、 赏识” 助推教师的梯次发展。 现今学校教师团队成长迅速, 以学术方式守候生命静好。 学校提供 “沃土”, 成为教师坚实的 “堡垒”; 教师播撒“种子”, 成为学校发展的 “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