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019-01-11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吴翠云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第一小学 吴翠云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提高发现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要依赖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学习动机更强烈,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促使教师更好地执行新课程标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传统教学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抑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特别是针对小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有显著的形象化特征,学习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的难度较大,问题意识较弱,这主要和数学教学脱离现实生活、实践性不足以及忽视方法传授等因素有关,急需改进和强化。
一、联系现实生活,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教师应善于捕捉生活元素,把生活化内容引入数学课堂,弱化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畏惧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严格掌控课堂,学生很少有思考问题、发表看法的机会,更没有时间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需要教师调整课堂节奏,为学生提供思考及提问的空间,结合实际生活激活学生问题意识。
例如在讲解除法的知识时,教师就可根据分桃子这一生活化内容,让学生们自行剪纸,把剪出的桃子分给同学,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孙悟空摘了很多桃子,猪八戒非常想吃,孙悟空就把桃子分给他,不过桃子太多,孙悟空表示自己每天给八戒分2 个桃子,八戒不高兴了,孙悟空灵机一动,就说分10 个桃子给八戒,不过八戒要均分着吃5 天,最终两个人都笑了,那么谁在傻笑呢?通过生活场景的引导,学生们发现问题的本质,5 天吃完10 个桃子,每天也是吃2 个,只是一次性拿到更多桃子而已。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有了思考的机会,学生们认真思考问题,并激烈地讨论、交流,成为数学课的主人,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接受教材知识,成功激活了学生问题意识。
二、创设操作情境,丰富学生提问体验
除了关注生活、运用生活化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课堂情境,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性,逐渐让学生们形成认知冲突,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提问的乐趣,从而丰富学习体验,让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师的课堂教学也能更有效、更高效。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知识时,教师就可让学生们思考问题:如果每一名同学都能用小棒组合三角形,那么你认为拼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3 根”。于是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拿出3 根长度分别是3 厘米、4 厘米、5 厘米的小棒组合三角形,学生很快就完成这一任务。之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们思考: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任意3 根小棒都能拼成三角形呢?学生们认为肯定可以,于是再指定一名学生拿出3 根长度分别为2 厘米、3 厘米、6 厘米的小棒,另一名学生拿出3 根长度分别是2 厘米、4 厘米、8 厘米的小棒,尝试将其拼成三角形,结果是两名学生不管怎么摆弄小棒,都无法将其拼凑成一个三角形。一些学生就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随意选择3 根小棒不是都能拼成三角形呢?究竟需要3 根什么样的小棒才能成功拼出一个三角形呢?学生们一边操作、一边思考,自主提出问题,并带着问题参与后续的课堂学习活动,获得丰富的提问体验,潜移默化地形成问题意识。
三、传授提问方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学生们能否在数学课上提出问题,这不仅和他们是否有数学学习热情有关,还和教师是否向他们传授提问的方法有关,只有让他们掌握提问的技巧,他们才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有时候,小学数学教师不愿意让学生们提出问题,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教师觉得学生的提问和课堂教学没什么关系,甚至那些问题毫无意义。究其原因,学生未能掌握提问的方法,不清楚应当从什么样的角度提出问题、应当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先学会思考,学会从数学知识中找寻问题,结合新旧知识点发现问题,并从新知识中发现问题,这样才能把问题提出来,所提的问题也能更有效,控制无价值问题的出现率,帮助学生们增强问题意识。
例如在针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小数基本性质以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即在小数后面减少0 或增加0,小数的大小不会改变。这一表述并没有根本性的问题,但教师依旧建议学生阅读教材中表述的小数的这一性质,比较两种表述的差异。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教材中的表述和自己的表述是不同的,心里就产生疑惑,自然而然地提出问题:教材上写的是小数末尾,我们总结的是小数后面,教材上写的是“添上或者去掉”,我们说的却是“减少或增加”,两种表述的含义是一致的吗?哪一种表述的准确性更大?教材中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探讨,他们在沟通中一致认为教材上的表述更准确,加深了对小数这一性质的认识、理解。当然,这只是教会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提出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锻炼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寻新的问题,掌握更多的提问技巧。如此一来,学生们的问题意识必然会越来越强,所提问题的针对性也将越来越强。
总而言之,数学是具备高度思维性的一门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其思维发展有重要积极作用,教师务必要在教学实践中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激活问题意识,同时创设操作情境,重视将提问的方法和策略传授给学生,丰富学生提问的体验,使其感受到提问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问题意识,达到提高小学生提问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日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