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生活化的数学课堂
2019-01-11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校
四川省成都市航天中学校 郑 宇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由此便明确提出“生活化数学”的概念,启示我们深入钻研,反复思考,尝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现象,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性,鼓励其思考、探究,在不断地认知中提升。
一、导入生活化,唤醒思维,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学生思维意识的激发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导入,让学生在学习初就产生学习兴趣呢?这就可以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切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吸引其注意力,之后逐步引导,让其思维由感性走向理性,最终扎实掌握,顺利完成目标。
在教学“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时,考虑到内容比较抽象,如果直接讲解,学生难以理解。于是,我就整合内容,选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排列组合问题,以此构建情境支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首先,我创设情境:学校组织元旦晚会,需要从四名候选人中选出三名主持人,请问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选出以后,三位主持人在台上排成一排,有几种方法?对于这一生活化问题,学生十分熟悉,但是要马上得出答案,难度还是存在。于是,我就让其动手实践,借助身边的物体操作排列,以此促进认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先选再排,逐渐对“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有了认知。在此基础上,我引出概念,并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语言描述,以此促进其思维的具化。这一环节过后,学生对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我就带领其进行深入探究:“排列与组合有何差异?”以此让学生找出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经过一番思考,学生得出结论:两者都是从n个元素中选取出m个元素(n≥m),但是排列有序,组合无序。
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意识到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真实存在,还了解了其概念的异同,深刻把握了内涵。在整个引导过程中,我们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其分散难点,逐个突破,最后扎实把握。
二、探究生活化,挖掘思维,培养能力
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鼓励其在不断的自主交流、合作探究中寻求突破,以此促进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就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认知、生活经验,以此作为观察、分析的媒介,引导其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在实际问题中深入探究,以此促进知识理解,最终达到掌握目的。
在讲完导数第一课时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了解。这时,为了帮助其深入了解,我就回归生活,借助实例引导,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其探究欲,以此促进其思维发展。首先,我展示例题:现在要设计一个帐篷,上部是棱长为3米的正六棱锥,下部是高为1米的正六棱柱。请你计算:如果想让帐篷的体积达到最大,那么帐篷的顶点到底面中心的距离是多少?对于这一生活情境,学生在阅读题目后很快就能理解题意,想象出帐篷的空间结构,但是,在具体解决时却无法准确把握各变量之间的联系,导致问题不能顺利解决。对此,我就组织合作,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解法。在这一过程,我下台巡视,发现不同小组有不同解法,有的学生想到与帐篷有些相似的雨伞,利用雨伞的打开、合拢过程进行探究;有的学生想到以帐篷的高来建立目标函数;还有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自变量进行研究。
总之,借助生活化的实例不仅让学生明白了选择参数的重要性,还让其加深了对导数的理解,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最终渗透归隐,掌握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思考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让其能顺利进行,跟上整体节奏。
三、实践生活化,突破思维,发展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以往的教学中,受到应试制度和课时紧张的因素影响,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学生实践,以讲练的方式代替,导致学生能力发展不健全,可见这在教学中是不可取的。对此,就要引入生活元素改善,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其自主收集数据、分析、思考,以此实现思维能力的创新与飞跃。
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时,我就结合实际,引入一些生活现象引导调查,鼓励学生合作实践,引导其用实施理论说明学科知识的存在,以此强化实践与理论的联系。首先,我会提供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掷硬币,并让其随机投掷、记录数据之后,对正反面的结果进行统计。这一实践结束,学生对这类探究性活动产生兴趣,我就趁热打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挑战性:对班内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投篮情况进行调查,以此记录不同学生的投篮次数,计算投中概率。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还能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概念,掌握要点。
借助这样的设计,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听课、练习,而是多元化的运用,真正发挥所学知识的作用,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培养探究思维,最终实现素养提升的目标。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突破传统,激发兴趣,还能调动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其在不断地思考中提升。具体实施时,要紧跟新课改步伐,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下积极思考,深入探索,落实能力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