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例谈——《送元二使安西》教学片段诊评
2019-01-11执教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陈麒斌
执教:厦门市集美区曾营小学 陈麒斌
诊评: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俊宇
统编教材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古诗文的比重大大增加。如何教好古诗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下古诗文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一是词语的理解仅靠注释,缺乏对汉字的真正的深入理解;二是进入诗境难,情境的创设缺乏铺垫;三是诗情的感悟缺失“动情点”。教师的激情激不起学生的感情,诗中感情没有真正触动学生心弦。四是缺乏对诗想象的拓展,诗句关联的拓展,诗词教学显得单一而狭隘。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下列实例很值得体味与借鉴。
一、词语理解:重视本义,联系生活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这个词谁来读?
生:客舍(shè)。
师:是的,它在这里读作shè,舍表示什么意思呢?我们的老祖宗这么写“舍”(出示古字:)看,它像什么?
生:房子。
师:对,舍意思是居住的房子,表示住所的均念shè。
生:(齐读)鸡舍、鸭舍、宿舍、客舍、校舍、左邻右舍。
【诊断与建议】
一般古诗教学中,对于字义的理解存在着不够到位情况:一是往往只看注释,认为学生根据注释能说出词语意思便完成教学任务,而一旦语境变化没有了注释,便无法迁移;二是生硬地讲解字词意思,缺乏对字理的适度剖析理解,致使学生的理解缺乏可持续性;三是缺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熟识的语言材料,学生学无兴趣,同时缺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融通,教学缺乏灵性。
俗曰:万变不离其宗。字义的理解,本义最根本也最重要。不少学生常把“客舍shè”读成“客舍shě”,究其因是对“舍”的住所之意缺乏深刻理解。这里,陈老师巧妙出示“舍”的古汉字,加之“左邻右舍”等词的拓展,学生对“舍”字音和义的掌握便可能终身不忘。这种基于汉字特点,遵循汉字规律,重视汉字本义,又联系学生熟识词语,唤起学生熟识生活的识字教法十分值得推崇。
课标指出,识字要结合学生熟识生活与已有经验,识字教学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探究。然本教学中学生齐读的一组词语为教师出示,如果能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自主交流生成,教学效果会更佳。
二、进入诗境:融情入境,自主探究
师:大文学家苏轼评价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我们就跟着王维一起回到送别的那天。大家细细地品读前两句诗按照顺序依次写了什么景?
生:渭城。
师:当时的渭城仅离首都长安十余里,你猜想那应该是座怎样的城?
生:很繁华,很热闹。
师:是啊,那应该是座热闹繁华的城市,每天车水马龙。(出示:古城池图)接着说,还有什么景?
生:朝雨。
师:那是一场怎样的雨?
生1:那是一场早晨的雨。
生2:那是一场毛毛雨,湿润了轻轻扬起的尘土。
师:那是一场温柔的小雨,好像知道行人即将远去,便湿润了尘土,湿润了繁华的渭城。还有什么景?
生1:客舍。青砖绿瓦的客栈。
生2:那客栈应该也是每天人来人往的。
师:是啊,那是一间南来北往客人聚聚散散热闹客栈。(出示:古客栈图)继续往下说,还有什么景?
生:柳色。柳条很嫩,很青,刚被雨洗过。
师:这样的柳,不禁让我们想起贺知章的《咏柳》——(出示图文)
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我们也不禁想起这样的春光美景——
生齐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不对呀,在那客舍旁,除了这青青柳色外,还有“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花团锦簇,应该也有“千里莺啼绿映红”的鸟语花香,作者为什么单单只写柳啊?
生:“柳”是“留”的谐音。
师:是呀,柳树的柳谐音挽留的留,柳树就是希望你——生:留下的树。
师:柳叶细长如丝,这丝同思念的思,那长长的柳丝就是长长的——生:思念。
师:所以,古人就折柳相送的习俗。柳就成了送别的象征。王维看着这青青柳色,他心中一定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生1:忧伤、难过。
生2:依依不舍。
师:带着这种忧伤、不舍和难过再来读这两句诗。
生齐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诊断与建议】
在古诗教学中,对于景与情的教学经常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只注重捕捉诗中的景物,只满足于找到了景物,似乎找到景物就完成了教学任务;二是即使想象画面,也仅停滞在画面的形成上,缺乏从逆向的角度反问,缺乏文字与画面间的双向流通;三是即使进行了双向流通,也忽视了画面情感的感悟体会,更缺乏通过朗读,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进入意境,沐浴情感。
古诗文与白话文最大不同是用词精当,词义精准但离学生生活实际较为久远,学生不易理解。古诗文的教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顺向的理解,另一方面,如果能适当地进行一些逆向的印证与融通,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会更为深刻、牢靠。本教学中,如学生说出“早晨的雨”“那是一场毛毛雨,湿润了轻轻扬起的尘土”时,倘若能反问:哪个字看出是“早晨”?哪个词看出是“毛毛雨湿润”?这样学生对“朝”“浥”的理解会更精到。此外,“这样的柳,不禁让我们想起贺知章的《咏柳》”的教学,亦可适当的引导学生交流,学生多少能说出一些诗句,而不要全盘由教师给出,学生只有诵读感悟,稍欠了自主探究发现的过程。
三、感受意境:想象拓展,感悟诗情
1.想像西出阳关。
师:(出示唐朝地图)好友元二接受任命出使安西,他从当时的首都长安出发,经过渭城,经过阳关,最后到达安西,全程有3000 多公里,一走就要大半年。王维就从长安一路相送,一直送了十余里到渭城。因为他知道,这次与元二分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想到这,王维举起了酒杯——
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老朋友啊,喝了这杯酒吧,因为——
生1:向西出了阳关后,你就再也见不到你的老朋友了。
生2:看不到繁华热闹的渭城,看不到青青的柳色和温柔的小雨。
师:他也听不到——
生:故乡亲人们的欢声笑语。
师:是啊,过了阳关,就再也看不到热闹繁华的渭城,看不到客舍旁的青青柳色,看不到故乡的亲朋好友。一个“无故人”,写尽了这一切。
2.表达别离心声。
师:此时的王维和元二都有千言万语对彼此说,让我们写一写。一二组写王维的话,三四组写元二的话。
生1:元二啊元二,再喝一杯吧!真舍不得你离开啊。以后我们很难再有机会见面了。你即将要通过那凶险的沙漠,请让我为你再倒一杯酒,祝愿你一路平安!
生2:王兄啊,我也舍不得离开你啊!这一走,我就再也看不见、听不见家乡的一切了。我看不见这番美丽的景色,看不见渭城热闹的情景,看不见人来人往的客舍;听不见渭城热闹的欢声笑语,听不见朋友对我的问候……我走了,王兄啊,有朝一日我一定会再陪你饮酒。
生3:元二啊元二,这一别不知是何时才能继续相见。跟我干了这一杯酝酿着深厚感情的酒,你路上一定要保重身体,等你再回来的时候,我们再一起去看那鸟语花香的景色,一起继续喝酒吟诗,一起听美妙的琴声。
生4:王兄啊,得知要与你分别,一想起来,我的心就如刀割般疼痛。我一离开渭城,可能再也遇不到像你这般知心的好友了。老朋友,只要我办完事情,一定会回来找你!
3.回眸千年评说。
师:王维送别元二后的一百多年,唐朝李商隐听着这断肠曲——
生: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师:三百多年过去了,宋朝的苏轼听着这首深情曲——
生: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师:五百多年过去了,元朝的白朴听着这首曲子,泪湿衣襟——
生:举杯忽听《阳关》曲。问泪痕,几度浥罗巾。
师:九百多年过去了,清朝的查慎行还在听这首曲子——
生:多感故人相送意,略烦秦女唱《阳关》。
师:阳关一曲肠千断,千古阳关永流传。这就是《送元二使安西》。
【诊断与建议】
感受古诗的意境情感时经常存在以下教学问题:一是就诗景谈诗情,缺乏通过想象域外景,通过对比深悟诗情;二是就诗句谈诗情,缺乏通过相关诗句的巧妙链接,在诗的天地中穿梭徜徉,入境入情;三是就本诗谈诗情,鲜有通过对本诗“千年评说”的诗句,通过以此诗评彼诗的形式,使诗境诗情穿越千年时空,纵情万里疆域,使诗的情感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会,不知还能否相会。此时诗人与友人心中该有多少话语多少思念?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对学生感悟诗情十分重要。于是,陈老师设计了友人间互诉衷肠的表达训练,起到了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
此之教学,学生读的不仅是一首诗,经历的不仅是一堂课,而是一次在诗中的浸染,一次对经典的崇仰,一次对中华高雅传统文化的神圣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