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管理的三重境界

2019-01-11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陈颖奇

小学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班规班级班主任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实验小学 陈颖奇

班主任对于班级的管理十分重要。在对班级事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很多班主任都存在一些误区。或者说,一些班主任对更有效地进行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不了解的。这些会对班级管理的效率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就小学班级管理的不同管理方法做出说明。

一、人治——事必躬亲,引导督促

很多没有班级管理经验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初期都会采用人治这一方法,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班级管理更是如此。人治是一种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更加侧重班主任的权威性,而学生仅仅只是被动的服从者,班级管理过程注重于管,而不是理,注重人治而少德治,在采用这种管理方式的初期,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在班主任严厉的管理之下,学生只能服从,不仅班主任会感觉疲惫,学生往往也会叫苦不迭,更是容易造成十分紧张的师生关系,对于班集体的建设、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言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笔者在班级管理初期,对于班级当中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做到详细过问,凡事包办,对于学生更是以命令和管教为主。比如说在小学学生日常的学习当中,清洁时做好监督和检查;出操时做好指挥工作;自修课时,确保教室内的井然有序;放学前交代作业,不断嘱咐。长期处于这种工作状态之下,尽管班级逐渐稳定下来了,但是一旦班主任不在场,就发现了班级秩序严重混乱,对几个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后,尽管学生口头上承认了错误,但是内心其实是依旧有自己的想法的。笔者就像是保姆和警察一样不停地围绕在学生周围,在管理过程当中,严重缺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管理方式,因此只能确保班级管理过程当中的一段时间的稳定性,而学生也过多地依赖班主任的这种管理模式,长期如此,对于班级的自主发展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虽然人治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但是有时候也存在积极的一面。班主任注重个人修养,在教育过程当中时时强调,使学生得到感化,与学生保持良好和谐的关系,那么这对于班级的长期管理而言其实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但是长期如此,缺乏理性和情感的链接,无法做到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由此可见,这一管理模式之下,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人治管理模式与教师的个人水平有较大的联系。而对于一般水平的班主任,人治管理模式的弊是大于利的。为此,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增强自身的管理素质,在对班级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二是积极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结合多种管理方法,优化管理效率。

二、法治——班规制度,有法必依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过程当中通过确立规矩,形成纪律,约束学生言行。班级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需要严格遵守班级规定,一旦违反班级规则,则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教育并进行相应的惩罚,法治管理模式主要是强调对班级规定的服从性,从而约束学生的行为,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震慑力,能够保证班级的管理处于良好的状态当中。但是长期处于这种管理模式之下,经常违反纪律的学生会明知故犯,无视班级纪律的存在,再加上班级纪律运行过程当中会出现过多的硬性要求,缺乏温情和德育,这一过程当中学生会出现仅仅是从表面的遵从到内心的抵触,行为表现各有想法,班主任无法使用班规和班纪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约束,进而导致班规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无法落实到位的情况。

比如,班规规定,一次完不成作业需要说明原因,两次则需要写检查书,第三次如果还未完成作业更是需要进行公开检查。一般学生基于这种规则之下往往都能够对自己进行有效的约束,而对于懒散成性的学生而言,说明书和检查书已经成为了形式化的任务,失去了对学生的震慑力,如果班主任加以惩罚,更是有可能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因此,通过班规班纪管理班级,需要因人而异。而对于一些守规矩的学生而言,让其写说明书和检查书会让其产生蒙羞情绪,这些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积极避免违规行为。而对于一些反叛意识较强但是不愿意触犯班规的学生而言,其可能会积极避免班规的规定,但是无法从心里认可班规,这些学生可能会产生很多抵触情绪,这并不利于此类学生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班规所具有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就实际情况,班主任更需要纠正一些不守规矩学生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些班规就失去了其本身存在的意义。

班规能够有效地督促学生遵守纪律,控制言行。而班规本身很难纠正学生对某类事物的看法。但是如果班主任采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必然能够使法治班级管理模式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无为而治——班级文化,潜移默化

所谓“无为而治”是班主任让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模式。班级文化是实现这一管理模式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学生的内在激励,引导每一个人主动做好分内之事,确保班级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同心同德,能够促使班级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并在这个过程当中促进班主任、学生个体以及班集体的稳定持续发展。

班级文化的建立可以从多个方面开展,比如说班级教室的布置、运动会活动的策划,学校特色制度的建设等等,都能够促使班级文化氛围更加有效地形成。而要想达到这一点,离不开班主任长期地引导,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充分地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管理意识。

比如说,在完成了一次重要考试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包括分析错误的原因,总结经验等等,并由教师做好保存工作。这一种方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有恒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意识的激发和培养,使教育过程更加富有针对性和科学性,并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更是可以在放学前的最后一堂课当中开展以下活动——“三分钟静思”,引导学生使用三分钟的时间来反思一天的学习过程、学习内容以及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情况,并确定放学之后的安排等等。在反思的过程当中引导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并为之后的自我修正完善做好准备。此外,还可以通过对教室的布置,比如定期出黑板报、班级文化角的建立等等,实现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渗透在班级日常中的方方面面,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与人文环境,因此学生的素质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由此可见,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方式更注重对学生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而班级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改变学生个人的行为,让学生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为顺利。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方式更契合这一目标。但是要达到无为而治的班级管理方式需要教师付出足够的精力,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及时而又正确的引导,其管理难度是远超于其他两种管理方式的。因此该管理方式所能够取得的收益也是最佳的。为了更好地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教师需要在班级文化、氛围的建设上花费较多的心力,其最终可以形成“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局面。

总之,班级管理是循序渐进的,在一个过程当中需要班主任持之以恒的耐心来引导学生,做好指路人。班级管理三境界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当中,会经历这三重境界,最终达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猜你喜欢

班规班级班主任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My New Year Wishes
让学生成为秩序的主人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班级“四小怪”
班级英雄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规“七问”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