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19-01-11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江美华
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小学 江美华
什么是家国情怀呢?家国情怀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信仰,是我们对于国家最真切的情感,是支撑我们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当中,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小学生们的家国情怀,教给小学生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爱国的人。那么具体来说,针对年龄幼小的孩子们,我们该如何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呢?
一、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家国情怀元素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教材当中的内容来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在《道德与法治》的课本当中,有许多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众所周知,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教材。因此,在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时,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寻找其中的家国元素,并进行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设计。
以《欢欢喜喜庆国庆》这节课为例,课本当中主要介绍了国庆节的历史文化以及习俗。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启发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大家了解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了解国家的象征。于是在教学之前,教师提前给大家布置了预习的任务,了解与国庆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大家展示出了一段视频,视频当中介绍了国庆节的由来,在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我国的首都北京举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此成立。在视频的影响下,大家的心似乎都激动了起来,跟随着开国大典,仿佛进入到了那个时代。后面教师又向大家介绍了国家的象征,分别就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国徽等国家的象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由此来引导学生要养成尊重国旗、国徽的习惯,要学会唱国歌。
像这样从教材内容当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最为直接的一个途径,同时也是最常用的一种途径。我们应当合理地利用这种途径,初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注重日常教学,找到合适渗透机会
除了课本当中所拥有的家国情怀元素之外,我们是否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寻找适时的机会来向学生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众所周知,小学生们年龄比较小,他们接受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都是有限的,想要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日常的坚持。所以说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可以多找一些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在日常教学当中得以渗透。
在开展《可亲可敬的家乡人》这节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在课堂的开端,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展示出我们城市的美景,并邀请大家谈一谈看到这些美景之后的感受。随后我组织学生小组将提前收集到的和城市相关的资料展示出来,比如说一说我们家乡当中有哪些名人、家乡有哪些历史名人事迹以及主要的贡献等等。在这个环节里,大家展示了很多家乡的资料,原来家乡有这么多的名人,由此学生们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在这之后,教师又组织大家夸一夸家乡的名人,说一说身边有哪些普通人的感人事迹。最后,教师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总结:原来我们的家乡有这么多灿烂的文化,还有这么多伟大的历史人物。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如何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呢?在这节课里,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带领学生们了解了家乡近几年的变化以及美好的前景,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家国情怀的渗透需要坚持,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对小学生们进行引导。所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感。
三、结合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养除了能够在课本当中找到适当的途径之外,还可以从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找到途径。小学生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当中,他们也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事情,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生活来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结合社会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热点事件等来引导学生形成爱国意识和家国情怀,让学生在时事中有所感悟。
在带领学生学习《家乡新变化》这节课的时候,提前收集了许多社会生活当中的家乡变化。家乡的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起,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乡的山水变得更加清澈美丽,城市也变得更加温暖和谐。另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垃圾,于是家乡的山水会被一些垃圾所污染,变得不那么好了。在课堂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大家展示出一些图片,这些图片分别是家乡的美丽山水景色,以及家乡中因为一些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看到了这些图片之后,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于是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谈一谈家乡的变化,并提出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保护家乡环境的建议。在实际的图片的影响下,大家能够学着思考如何改变家乡当中的不足之处,并逐渐将这些想法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形成公民意识和奉献精神。
结合我们的社会生活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给学生带来情感方面的冲击。因为社会是学生时时刻刻都身处的一个大环境,从这里着手,更能够深化学生的感受,强化学生的家国意识。
四、设计综合活动,激发学生家国情感
在任何时候,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都远远不如让学生自己体会和实践来的好。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经常会苦口婆心地讲解一些故事、道理等等,然而效果却很一般。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家国情感变得更加浓烈,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参与,在参与当中亲身感受,进而激发其爱国情感。这样一来,还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意义。
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些是大家的》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让学生了解公物的来之不易,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了几个综合性的活动。第一个活动是了解学校当中有哪些公物;第二个活动是观察学校的公物的情况,是健全的还是损坏的,并交流讨论公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第三个活动是我和公物的故事,教师组织学生扮演学校里的公物,以公务的口吻来说一说心声;第四个活动是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来对公务进行修缮,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保护公物,怎样让公物有更长的寿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于自己身处的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保护欲大大提升。
这种综合性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之中形成家国情感,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活动对于学生们来说更加新鲜有趣,他们更加能够接受这种教学形式。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当积极地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目前已经成为了素质教育过程当中的重要目标。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小学生茁壮成长,健康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潜心研究,找到更多、更好的培养家国情怀的途径,让学生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让孩子能够形成更正确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