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学与国学文化的融合发展探究

2019-01-11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高浪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学美术传统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高浪小学 冯 雨

国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宗旨和思想,使之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小学美术课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充分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美术与国学经典文化的融合和渗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古代先贤真挚的情感、高尚的情操、深邃的哲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

学校是儿童学习成长、收获喜悦的地方,更是丰实儿童精神、陶冶儿童情操的家园。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这是学校教育中一幅动人的图景。而如今中小学生出现“文化断层”,他们也许对微博、抖音等快餐式文化如数家珍,却对我们在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传统美术文化艺术知之甚少。因此,让国学走进美术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一、“多彩美术”的精神气质:用国学的眼光看世界

近年来,国学经典进校园让学校的教学更加精彩。从国学经典著作到教育学生为人处世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文化,让中华传统文化重新在学校生根发芽,绽放新的光彩,发展“国学熏陶、美术结合、实践探究”学科核心素养。

1.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多彩国学”就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回归淳朴真实的学习现场,让美术与国学相辅相成,为常规的美术教学增添了新的元素、新的着力点。如中年级学习的剪纸、拓印、纸板画,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学生学习对称图形和不对称图形知识,采用折、剪、撕、染、粘贴等方法,构建理性创新思维,铸就美术独特品质文化,培养良好的美术学科素养。

2.提升美术学科价值。从美术学科的教育要求出发,通过国学了解更多的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国画、书法、剪纸等等。有意识的训练活动能调整学生的心理、行为的表现,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学习古人儒雅的气质。同时更是让美术与中华传统文化有了结合点,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加入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内容,如包容、合作、气韵等,注重培养学生五讲四美三热爱的美好品质。

二、“多彩美术”的应然姿态:从国学的角度去探索

1.打造浓郁的国学氛围。童心是天真烂漫、纯洁无瑕的,对外面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究,它需要我们用爱和知识去浇灌,呵护它健康快乐长大。有些学生对书法、国画、剪纸这些传统艺术不是很了解,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多张贴一些传统艺术作品,或在平时上课过程中多介绍一些优秀的作品,勾起学生对国学艺术的学习兴趣。同时开设国画课或书法课,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最后在学期末的时候,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进行张贴展览,请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欣赏,激发学生不断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的热情,让学生乐于学习中华传统艺术。

2.探索合理的融合方法。国学美术的理念是:借美术之体、传国学之道、化懵懂少年、育有德之人、国学美术育德育才、求德艺共荣。在美术课堂中把美术书绘画技法和传统国学经典相结合。诚然,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德育方面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个人情操和对自然、生命的热爱为主要目标,而国学则在这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甚至是最精髓的指导。把国学和美术结合起来,在美术课堂上可以大有一番作为。

在三年级的一节美术课上,这节课主要教孩子们学习线描,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外在形状和内部结构,选择的主题就是《窝冰求鲤》的画面。我先向学生讲述这个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孩子们尝试临摹,感受线条之美的同时,结合《孝经》中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绘画技法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厚重和伟大。认识古圣先贤和体会古圣和先贤身上“仁、义、礼、智、信、忠、孝、廉、毅、和”的民族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感情、思想、行为。

3.资源实践的有机融合。在向学生传输国学经典文化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发挥资源优势,用好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可以组织学生假期游学,参观领略与国学经典相关的建筑、作品等。如:参观无锡东方盐湖城,非遗刻纸、书法研习、扇面绘画、手工陶艺,一系列国学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历史,感受它的源远流长,体会到国学经典文化的内在精髓。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美术馆参观,感受不同作者、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汲取书画中的艺术精华、审美情趣,感叹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促进国学的传承和发展。

三、“多彩美术”的发展前景:用国学的原则去创作

1.构建“美学课堂”,凸显课堂视觉性。“美学课堂”课程就是美术和国学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国学的氛围中,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审视、构思绘画、讨论创新等探究过程,进入深层学习,提升学习主动性、师生、生生互动性、文化熏陶性,构建有效学习共同体。如:中年级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就认真指导学生用毛笔等根据作调色训练,在美术教学中发展感知能力,提升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学生懂得了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的美术作品,厚积了人文底蕴,激发了民族精神,播撒了民族文化的种子。

2.创立兴趣小组,强调课程愉悦性。我们根据兴趣小组的研究内容和学生兴趣细化分为国画小组、剪纸小组、儿童画小组等。兴趣小组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让学生在感受美术的魅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更能体验到国学经典渗透美术学科的乐趣。“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兴趣小组活动促使学生在沟通交流、道德修养、团结协作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3.结合学科节日,发挥学生创造性。学校每学期都开展“国学艺术节”,并结合不同学科特色,让国学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包括国学童画大赛、国学诗词书法大赛、国学古诗文诵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等。艺术节活动以学生参与、评价为主,设立团体奖和个人单项奖。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有利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让他们有一个远大的崇高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在“爱心与童心”的相互贴近、撞击、提升过程中,教师不断拓展延伸学生的美术功底和国学文化,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美术方法,在国学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下,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与发现,将创意转化为美好作品,师生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互学互促。由此,“乐学”“乐教”交相辉映,成就着儿童,幸福着老师。

总之,作为美术老师,我们要在美育的彼岸,和儿童一起“过河”,更要学生摸着石头过河,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汲取营养,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注重以德树人、以德感人,学会做人的道理。由儿童自己走出一片天地,从而真正达到美育的效果。正所谓:国学美学晴方好,淡妆浓抹总相宜。

猜你喜欢

国学美术传统
“垂”改成“掉”,好不好?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