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运算教学中如何渗透思维训练

2019-01-11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苏红英

小学时代 2019年22期
关键词:逆向运算思维能力

吉林省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苏红英

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把数学问题化,运用不断分析问题与总结规律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分析与归纳,在运算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

一、有理有据,发展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在简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简算的依据,这样既复习了运算定律与基本性质,又让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在学习简算时,教师要有理有据地讲授知识点,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例如:1.7×5.1+0.17×49=1.7×5.1+1.7×4.9(积不变性质)=1.7×(5.1+4.9)(逆用乘法分配律)=1.7×10=17。在同一运算结果的等式中,教师通过恰当变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目前,学生经常接触的多是解答简算因素特别明显的标准简算题,但是对有些非本质因素干扰的简算题,学生也采取同样的方法,只是一味地机械计算,极大影响了计算速度。因此,教师在运算教学过程中恰当变式,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巧妙转化,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转化,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就应该有意选编一些简算条件但是又比较隐蔽的题目,从而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合理转化,使之变为基本简算题,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比如说,3根铁丝一共长48米,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1/3,是第三根的1/4,最后题目求这三根铁丝长各多少米?这道分数应用题,从表面看,单位“1”并非统一,但是如果找到了方式方法,如果进行正确的转化,就能把“1”统一起来。根据“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1/3,是第三根的1/4”,即可将原来的题目转化为:第二根和第三根铁丝的长度,分别是第一根的3倍和4倍,这就把第一根长度看作了“1”,求第一根长度列式为:48÷(1+3+4)=6(米),进而可求出第二根的长度与第三根的长度。这样的教学案例更加具有戏剧性和有趣性,学生也都对这种形喜闻乐见。

三、抓不变量解

在解答一些数量关系复杂多变的应用题时,可以从题中找到一个不变量,再以不变量为突破口找出解题思路和途径。以例题为剖析:“某班本来有学生40人,其中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40%,在新学期又转来若下女生后,现在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0%,请问新学期又转来多少名女生?”从题中可以看出,男生人数并没有变化。因此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男生人数”这个不变量,求出男生人数:40×(1-40%)=24(人)。然后再根据转来女生后男生人数占全班的分率,求出现在的班级人数:24÷(1-50%)=48(人),最后再求出前后全班人数的差,即为新学期转来的女生人数——8人。总之,解分数应用题方法很常用到,只要在运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许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四、通过一题多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选编一些可以从多角度、多方位分析的题目,这样做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4.6×9.9+5.4×10.1”这道题的时候,就可以有多种解法:

解法一:原式=4.6×10-4.6×0.1+5.4×10+5.4×0.1=(4.6+5.4)×10+(5.4-4.6)×0.1=100+0.08=100.08。

解法二:原式=4.6×(10.1-0.2)+5.4×10.1=4.6×10.1-4.6×0.2+5.4×10.1=(4.6+5.4)×10.1-4.6×0.2=101-0.92=100.08。

解法三:原式=4.6×9.9+5.4×(9.9+0.2)=4.6×9.9+5.4×9.9+5.4×0.2=(4.6+5.4)×9.9+1.08=99+1.08=100.08。

解法四:原式=4.6×9.9+(4.6+0.8)×10.1=4.6×9.9+4.6×10,1+0.8×10.1=4.6×(9.9+10.1)+0.8×10+0.8X 0.1=4.6×20+8+0.08=100.08。

综上所述,精心设计例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从而锻炼发散性思维。

五、立足整体思维,培养整体意识

学生在运算方面的能力要求不宜停留在只要求答案的正确,而应该进一步提高解题速度,提高正确率。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思维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例如:在计算“18×27+18×73”这道题目时,学生看到题目就会用自己学过的知识直接开始解题,完全忽视了计算题的完整性。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养成整体思维,让学生从整体看问题,从而得出该题的整体特性,即采用结合律将题目化繁为简,进一步方便计算。

六、另辟蹊径,养成逆向思维

思维训练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逆向思维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正向与逆向思维快速转换的习惯,逆向思维对于一些特殊的问题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中,学生在知道加减法的具体运算规律之后,就应该从课堂与课后训练中进一步学习逆向思维。加法与减法就是相逆的运算,其中的运算顺序对小学生的逆向思维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合理设计。

七、发展发散性思维,灵活运算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善于选择题设信息,进一步多向联想,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思路。以“积的变化规律”的知识点教学为例,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对应的知识意义,即通过积的变化规律,可以更加简便地进行相关计算。另外,在进行“比例分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用举例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说,小明和小军卖出100个笔记本,有100元酬劳,小明卖出70本,小军卖出30本,如果给每人50元酬劳是否合理?教师可以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启自主探索之路,让学生着眼于数学问题的根本,继而逐步寻找结果。

因此,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拨、补充和完善,并归纳出方法。独创思维往往以多向思维为前提,其特点为:思维不循常规,敢于创新,不落俗套。在运算时,通过发挥独创思维,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收到的效果往往令人惊喜。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引领,激发学生思维兴趣。小学生尚处于对知识极具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新鲜事物保持热情的阶段,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对教学知识进行探索。问题引发需求,建立学生和问题之间的关联,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锻炼到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提高运算能力,不应只立足于单纯追求运算技巧,而是应该进一步将运算与思维训练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作用。唯有如此,数学教学之真正的目的才能达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才能得到有效锻炼。

猜你喜欢

逆向运算思维能力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逆向而行
培养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天地宽
有趣的运算
培养思维能力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