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空间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支持策略

2019-01-11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黄丽斯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设空间环境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前进路幼儿园 黄丽斯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强调“环境是第三任教师”,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游戏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良好的游戏环境可以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拓展幼儿游戏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我园是一所拥有60年历史,位于老城区的幼儿园,硬件设施有限,活动室面积较小。小空间幼儿园在开展游戏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合理利用有限的空间开展游戏,支持幼儿游戏活动,创设让幼儿随处可游戏、一处多游戏的游戏环境,以此激发幼儿对游戏的探索,彰显游戏环境的强大育人功能。

一、读懂幼儿的需要,做基于幼儿游戏空间的转变

(一)从看懂到读懂,让幼儿参与游戏空间计划

《3 ~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指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建立平等尊重的师幼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读懂幼儿的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心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游戏氛围。我园在广泛征求、认真听取幼儿关于游戏空间创设意见和想法的基础上,给予幼儿话语权,共同研究和制定创设计划,充分尊重幼儿意见,让幼儿有更多选择权和表现权,接纳幼儿的习惯,学会体谅幼儿,创设基于幼儿的游戏空间。让幼儿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处处都感到亲切。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不仅蕴含在环境中,也蕴含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翁,并与其融为一体,环境的创设、使用为幼儿提供了自主参与、自由结伴、自定主题、自选材料、自己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自发进行交流、传递情感、共享快乐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3月12日植树节,教师与幼儿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种子,“种子在哪里?”“绿豆是种子吗?”“蒜头是种子吗?”“苹果是种子吗?”……幼儿在生活中找到了许许多多的“种子”。播下种子后,幼儿们发现有的种子发芽了,有的“种子”都没有芽头长出。幼儿们的观察引发了认知活动,幼儿们了解到植物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它们可以在有水、泥土、沙的地方成长,接着幼儿们发现有的植物长高了,但站不稳,趴在了地上,于是幼儿们有的用一次性筷子,有的用绳子,让植物可以有依靠地继续生长。教师把幼儿们这一系列经验积累的过程通过幼儿绘画、照片、文字记录的方式投放在环境的墙面中,这样的呈现激发了幼儿与环境持续地互动。幼儿在参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引发新的探索活动,玩出更好玩的游戏,更有创意的游戏,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二)从观察到合作,让师幼互动提升游戏空间氛围

环境创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紧密联系的互动过程。教师以首席玩伴的角色参与、回应、支持幼儿的游戏全过程,支持他们在大胆探究中寻找问题,在丰富想象中发挥创意,在反复操作中总结经验,在多元扮演中满足成长。

1.观察者:及时捕捉信息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包含了许多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契机。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聆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衍生出环境创设的主题。

2.支持者:丰富调控材料

幼儿喜欢摆弄和操作物体,其认知能力也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实物和动作的帮助,因此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基本的知识经验。

3.合作者:深入有效参与

幼儿的认知水平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先了解幼儿现有的经验和知识水平,站在幼儿的角度,深入、有效地指导,促进幼儿与环境互动,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知识和人格,体验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从而实现环境创设对幼儿健康成长的促进功能。

教师和幼儿平等相处,读懂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游戏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自己,自信成长。

二、着眼整体规划,做基于幼儿游戏空间的优化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对于小空间班级,活动面积较窄小,格局较差,幼儿的活动局限性较大,所以我们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着眼整体规划,对教室充分地进行设计与思考,既关注幼儿的游戏需要,还要满足幼儿的生活需要。

(一)空间利用三维化

做好班级环境条件分析的基础性工作,巧妙利用室内空间,创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空间。跳出以地面和墙面为主的平面视角认识和运用的局限,将室内可利用环境的开发与利用的视角拓展到地面、墙面及顶面(天花板)三维空间的全方位设计。例如充分利用各楼层的走廊,把走廊变成公园般的观察场所,增加观察角的面积,教师和幼儿、家长一起集思广益,创设出各具特色的观察角,用可乐瓶、小石头、水草等,并配有各种人造水底景观,为鱼儿们营造晶莹剔透的生态环境;用大水瓶、废旧的体育器械等作为容器种植各种植物,在走廊墙面上安装搁板,错落有致地摆放植物;利用走廊和洗手间门口的小花坛,让幼儿自己播种、浇水;幼儿还提出在花坛上做农场,他们自己摆放小动物模型;再有沿着下水道已经爬到天花板的绿萝植物,幼儿们发现它们的根须像毛毛虫一样一步一步向外爬——潺潺的流水声、摇曳的水草、追逐的鱼儿、发芽的小豆豆,令环境生机盎然。这样的观察角既美化环境,又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子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弥补了活动时间和空间的不足,让幼儿在富有生命力的环境中获得认识和发展能力、体验快乐。

(二)家具运用组合化

合理的区域空间划分对幼儿的主动学习起着积极的暗示作用,陈宇华教授提出:区域空间划分要关注空间上的“流动、明显、合理”。

以小班为例,小班幼儿的游戏特征是以平衡游戏为主,游戏过程中对主题的选择不稳定,容易随外界客观条件而变化。结合小空间班级,把活动室设置为一个“娃娃家”:客厅(语言区)、游戏室(益智区)、厨房(美术区)、卧室(刺绣区)、阳台(在走廊、科学区)。

“流动”原则。利用隔板、分区柜、桌子划分区域空间,以就近原则为主,便于区域之间的互动,路线的流动应使幼儿往返时不会互相干扰。

“明显”原则。在榻榻米上用图书架、分区柜、小屏风等间隔设置娃娃家的“客厅”和“卧室”。在“客厅”学会用礼貌用语招待客人;在“卧室”可以给娃娃穿脱衣服或者整理衣服,练习扣纽扣、拉拉链、穿手链;中午幼儿在榻榻米上午休,间隔物是以带轮子的柜子和2个用纸皮做的小屏风,方便保育员教师中午的时候收放家具,为幼儿铺放枕铺,也方便幼儿在活动时用小屏风随意间隔区域;下午幼儿起床后,榻榻米上的家具靠边放,可以变成积木区,幼儿搭建的积木作品不急于拆卸,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明天是继续搭建,还是挪动家具和小屏风玩“娃娃家”。

“合理”原则。在榻榻米旁设置“厨房”,厨房准备好的食材可以直接送到“客厅”。“厨房”里除了有炉具、餐具,旁边的围栏为幼儿提供了同一尺寸的纸箱,幼儿可以利用纸箱的横面、竖面多维度地垒高搭建,不仅有间隔作用还可以摆放制作好的食品,用作展示。“厨房”和“游戏室”之间预留了大约80厘米左右的过道,方便幼儿流动和自主喝水。“游戏室”充分利用了地面、桌面、墙面,为幼儿提高了夹水果、钓鱼、拼图等游戏,幼儿可以选择坐在地垫上玩钓鱼,也可以选择坐在椅子上利用桌子玩拼图,还可以选择站着与墙面玩“趣味粘粘墙”的游戏。走廊是“娃娃家”的阳台,不仅有动植物的观察角,还可以利用走廊上的书包柜玩“滑滑梯”;幼儿还可以进行科学游戏,在半户外的走廊中观察大榕树、天气、色卡的变化等。

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柜面、窗台、地面等空间,运用家具体现出简便性、可组合性,不但满足幼儿活动需求,也方便、简化了教师的工作量,把有限的活动空间最大化。充分利用每一个空间,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

(三)班规管理有序化

将生活化的情景渗透在区域及环境里,生活的片段、场景能再现幼儿生活、吸引幼儿,唤起他们的经验感受。幼儿们自主地与材料互动、与同伴互动、与环境互动。小空间班级里创设“情景式”的生活空间,让幼儿从小养成自律行为,提升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小空间小而不乱、管而有序。

1.借助图示

提醒幼儿参照图示做好相应准备,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如在喝水处,用图示的方式设立“等待区”,让幼儿学会等待,一个箭头暗示行走路线,以防拥挤。

2.利用图示

让物品有个家,幼儿自主收拾、整理物品。如为物品配上标记,标记可以是不同的颜色、图片或者是幼儿自己设计的图形等,并在摆放的位置贴有相应的标记,让幼儿按标记学会将活动区材料进行归类、对应摆放,帮助幼儿准确地理解哪些东西应该放在哪个位置,无形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又如为幼儿提供个人物品储物盒,可以把自己带来的图书、玩具等放进储物盒,形成一定的归属感。

3.读懂图示

按照图示顺序进行生活与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把值日生的每项工作用绘画的方式制作成值日工作图,展示在值日栏里,每天把值日生的名字卡插在他所负责的工作示意图旁,既明确了每个值日生的任务,又有了具体的工作指引,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跨班区域活动,做基于幼儿游戏空间拓展的提升

跨班区域活动作为区域活动的一种新形式,打破了班级的界限,拓宽了原有的活动空间,幼儿拥有了更广泛的环境与信息资源,丰富了游戏活动的内涵,增加了材料的利用率,幼儿在活动中的选择性大大增强,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及社会性活动经验,同时幼儿的游戏空间更开放、更自由。

如进行平行活动——同年级之间的跨班互动,各班教师达成共识,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但又各具特色的区域。一般将班级的各个小区域创新为一个大区域,突破室内空间的局限,从活动室走向室外的走廊、走向户外的运动场地等,为幼儿拓展游戏空间,扩大游戏范围。

又如合作活动——不同年级之间的幼儿跨班互动,实现混龄游戏,以“家”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娃娃的家”“动物的家”“珠子的家”“瓶子的家”等不同的家,“主人”既要在自己的家招待客人、照顾宝宝,又要到不同的家做客,转换身份,跨区、跨角色互动。他们进行交谈时彼此能注意倾听,弟弟妹妹很自然地接受哥哥姐姐的建议,他们尊重哥哥姐姐;哥哥姐姐借助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起“小教师”——不同性别、不同个性、不同年龄的幼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一个基于幼儿立场、邀请幼儿共同参与、经过精心设计的游戏空间,不会因为空间狭小而减少幼儿游戏的权力,而是变成灵动游戏空间资源,随幼儿而动的游戏空间,与幼儿互动的游戏空间,让幼儿流动的游戏空间,让幼儿在多元的游戏空间中,获得心灵的滋润,获得学习与发展。

猜你喜欢

创设空间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享空间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环境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