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话童谣教学中的多元化策略
2019-01-11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葑谊幼儿园文萃分园周雪莲许琴萍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葑谊幼儿园文萃分园 居 丽 周雪莲 许琴萍
苏州话,俗称“苏州闲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长期以来苏州话一直是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在历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苏州话以软糯著称,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从古至今,苏州话不仅维持着苏州人的日常交流,更是苏州地方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承载者。在苏州现代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入苏州,为了适应国际化的发展,苏州人不得不学习普通话,久而久之,把苏州话都淡忘了。再加上家长自身的一些语言习惯,家中的幼儿自然不会说苏州话了。那么,作为幼儿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幼儿园,如何帮幼儿“拾起”这富有人文意义的苏州话呢?本文从富有趣味、生动的苏州话童谣出发,挖掘其多元化表现形式,从不同年龄段幼儿出发,结合其特有的语言特点、游戏化课程、艺术诠释,让幼儿学会苏州话,走“进”苏州文化。
一、在语言中品“赏”苏州话童谣
大部分苏州童谣,富有趣味、题材鲜明,有一定故事架构。遇到此类童谣,我们可以从故事本身出发进行讲解,让幼儿更容易理解童谣的含义。同时,教师应用苏州话组织活动,让幼儿有一个语言情境,可以更快地进入苏州话活动,在耳濡目染中学会苏州话。
实例:
《两只羊》的内容是:东边过来一只羊,西边过来一只羊。一道来到小桥上,你呀不让我,我呀不让你,一道掉到河中央。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件,两只羊分别从东边和西边过来,来到小桥上,互相不肯谦让,于是都掉入了水中。这是一个富有情节性的童谣,我们可以组织语言活动。活动以故事形式导入,先让幼儿对故事进行猜想,再进行深入地了解,认识其中“苏州话”的涵义。这段童谣词汇比较简单,可以放在小班活动中进行,幼儿容易理解和运用。
《跌倒是只煨灶猫》的内容是:一只老虎一只猫,一个跟仔一个跳。跳过是只大老虎,跌倒是只煨灶猫。这首童谣中出现了“跟仔”和“煨灶猫”两个词,“跟仔”是比较好理解的,但是“煨灶猫”是什么?在活动中,我将这首童谣变成了一个“竞赛的故事”,比赛的内容是跨栏。在故事中,两位主角从洋洋得意,到猫摔跟头老虎跳过获胜。这时候的猫就变成了“煨灶猫”,猫的表情充分表现了这一词汇的含义,让幼儿深刻体会到了“煨灶猫”的尴尬和悲伤。活动中我还加入了打击乐器,让幼儿充分感受比赛的激烈、老虎的获胜、猫的失败。在活动中,我也遇到了问题,幼儿的语言能力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适应苏州话教学,因此,我们应该先了解幼儿的苏州话水平,适当地加入普通话作为“解释”,让幼儿更快地融入故事,完成活动的重难点。
《苏州小吃》的内容是: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生煎馒头蟹壳黄,老虎脚爪绞连棒。小笼馒头肉馒头,香菇菜包豆沙包。茶叶蛋、焐熟藕,大小馄饨加汤包。臭豆腐干粢饭团,萝卜丝饼三角包。芝麻糊、糖芋艿,油氽撒子白糖饺。鸡鸭血汤豆腐花,桂花藕粉海棠糕。蜜糕方糕条头糕,猪油年糕糖年糕。酒酿圆子甜酒酿,定胜糕来梅花糕。笃笃笃笃卖糖粥,小囡吃仔还想要。这首童谣包含了很多苏州传统美食,让人口水直流。它很适合作为社会活动的题材,教师带着孩子们去山塘街和黄天源看一看,把提到的苏州美食尝个遍,原来这就是“蟹壳黄”“焐熟藕”“油氽撒子”……在这之后,还可以开展苏州庙会活动,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这些苏州美食,在买卖时,可以用苏州话对话,重现当年苏州集市上老一辈的交谈和欢笑。
二、在游戏中玩“活”苏州话童谣
虞永平教授在《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中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存在方式,也是生活内容。幼儿园要鼓励游戏、服务游戏、学会观察游戏、合理指导游戏。将类别如此鲜明的“苏州话童谣”游戏化,适当地与苏州民间游戏相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例:
《蚊子叮》是一个短小的苏州童谣,内容为:阿亦划,啥物事?蚊子叮,爬上来。没有梯,借拨你。谢谢奈,勿眼间。童谣讲述的是人被蚊子叮后,运用的一些苏州话,比如“阿亦划”是一个象声词,在苏州话中代表“对痛处的反应”。在简短的童谣中,还加入了解决蚊子叮的办法:蚊子叮,爬上来。至于方法是否有用,就要看幼儿的理解了。教师在讲解这首童谣时,可以与手指游戏相结合,将手变作蚊子,手臂作为梯子。在这个手指游戏中,幼儿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梯子爬满全身等方法,进行合作游戏。
《炒毛豆》的内容是:炒、炒、炒毛豆,炒好毛豆翻跟斗。这首童谣讲述了炒毛豆的过程,我们可以和户外游戏结合,两名幼儿互相握住双手,一边念童谣,一边按童谣里的内容进行动作游戏。翻跟头的动作比较适合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幼儿转手的方向和钻的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 跳 牛 皮 筋》 的 内 容是: 牛 皮 筋, 有 弹 性, 跳跳蹦蹦有精神。 一边跳,一边唱,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幼儿园的幼儿已经开始接触数字的理解。我们可以把这个活动放在大班的户外活动,用彩色牛皮筋排列,读“二五六,二五七”时,请幼儿跳到对应数量的牛皮筋里,提高幼儿跳跃力和反应力。将这个童谣放在数学游戏中,进行不同数字的创编,可以练习幼儿对数的理解。
很多苏州话童谣都适合幼儿游戏活动,利用这些童谣创编不同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可以为教师提供题材,发展、创编不同的活动。
三、在艺术中再“创”苏州话童谣
苏州话童谣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流传是因为其朗朗上口、贴近生活。为了让童谣活起来,我们可以将其与艺术结合,舞起来、唱起来、画下来、演出来,用幼儿的方式进一步演绎苏州话童谣的精髓。
实例:
《天天山海经》的内容是:大清老早,惯只书包。份量蛮重,作业要交。昨日夜里,老早困觉。节目再好,遥控器上交。为啥大人,比伲逍遥(大人旁白:伲小辰光,没有看格!)。等我长大,抱牢哩困交!七点钟出门,伲最勤劳,公交车上,牛奶面包。学堂升旗,大家立好。b、p、m、f,全要记牢,三三得八,(究竟多少?)回答勿出,有点烦恼。课间休息,勿好乱跑。中午吃饭,胃口蛮好,就是味道,勿及阿婆烧得好。看见老师,真有礼貌。铅笔橡皮,能用就好。互相攀比,没有必要。身心健康,顶顶重要。团结同学,勿作兴打小报告。读书卖力,赛过帮爷娘赚钞票。这首童谣讲述了苏州旧时孩子们上学的情景,富有童趣且贴近生活。作为一个情节性如此强烈的童谣,我们可以将其与区域中的表演区、戏剧区相结合,将《天天山海经》的内容用表演的形式演绎出来。在表演中,还可以用旁白的形式,将童谣作为背景进行诵读,既有中心又有亮点。我们还可以将其投放到大班的美工区和语言区,由童谣内容,攥编成“老苏州连环画”,将其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送给中班的弟弟妹妹们看一看,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老苏州的精彩生活。
《逗蚂蚁》的内容是: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什么饭?黄米饭。什么菜?炒青菜。什么碗?烂泥碗。什么筷?毛竹筷。吃不了,往回搬。嘿哟嘿哟搬得欢。这首童谣精彩之处在于其用对话的形式来体现蚂蚁的生活习性。在我们的歌唱活动中,有很多白话形式曲目,比如《炒小菜》《七彩光和果娃娃》《我会变》等。我们也可以将《逗蚂蚁》编入歌曲中,问答处用白话的形式体现,既增加乐趣,也便于幼儿记忆和理解。其次,我们还可以对这段童谣进行再次创编,换成其他动物,进一步练习苏州话的运用。
苏州话童谣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交流,更多的是其背后蕴涵的文化价值。苏州话童谣在教学活动中,还会有更多、更好地运用和延伸。在对苏州话的研究和对幼儿经验的剖析上,教师结合新理念发扬传统,创新和突破原有瓶颈,将苏州话变成幼儿热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