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学案,提高课堂成效
2019-01-11郑蕾章军
郑蕾 章军
(1.安徽铜陵市春晓小学;2.安徽铜陵市教育局)
作为小学的课程,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更要重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和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优化发展。
一、质量结合,保证导学案的合理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既要把握教学内容“量”的分寸,又要注重课堂教学呈现的效果,保证导学案的合理性。一方面,导学案的设计应当精细到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有时间限制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后制定合理的课时安排。另一方面,设计导学案要以高质量为目标。课时内容安排太满反而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课堂意外状况,为学生留有时间,松弛有度。
例如:在学习“画线条和填色”时,笔者设计在上机课时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将曲线、填充工具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带领学生打开Windows画图工具,一一介绍铅笔、直线、曲线、填充工具。在讲解完后,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笔者以“美丽的家园”为题,运用铅笔、直线、曲线、填充工具创作一幅画,为学生做示范。接下来,让学生以“我的学校”为主题进行创作练习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老师,除了Windows画图工具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画画软件?在原本的导学案设计中,并没有打算在这节课进行拓展。但既然学生提到,那么笔者先是表扬了提问学生,再就其问题进行解答,向学生展示了Cad、Photoshop等画图软件的应用。
二、创新形式,保证导学案的引导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设计小学信息技术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申请电子邮箱”的导学案中,笔者设计通过生活实际引向学习主题。首先,准备了一些信封信纸和邮票。在向学生展示这种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讨论。通过设问的方式拓宽学生的思维,进而引出课堂主题。
师:这种传统的方式现在却不常见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信件的投递速度比较慢且容易丢失,还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
师:既然写信已经不适用于我们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了,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现在主要利用什么信息交流方式吗?
生:互联网。
以上案例中,教师以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既是开阔学生思维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过程。这种形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凸显了导学案的引导性。
三、修改发展,保证导学案的可持续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包含理论课和上机课两大部分,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发现导学案中忽略的重要问题,学生也可以在学习后向教师及时反馈。
例如:在学习“家乡百科知识”时,笔者设计以本地风情作为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搜索结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网络搜索的神奇,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对搜索引擎的学习。然而,学生反馈:班上有一部分同学不是本地人,他们并不了解本地特色,无法在情感上引发共鸣。于是,笔者开始修改该课时的导学案,鼓励学生对家乡进行介绍,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简便搜索到自己家乡的内容,并进行信息筛查。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导学案的研究与设计,坚持质与量的统一,积极创新形式,不断修改完善,保证导学案的合理性、引导性和可持续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成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实现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