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抑郁症的疗效研究
2019-01-10王亚萍
王亚萍
【摘要】 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78例抑郁症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9例。参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 研究组实施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参照组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31/3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組患者发生脱落1例、转成躁狂相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参照组患者发生脱落2例、转成躁狂相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抑郁症效果较佳, 可使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针刺夹脊穴;抑郁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90
抑郁症的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长久的情绪低落, 在心境障碍中占主导地位, 通过实验室、神经系统和患者身体检查, 病理未显现。其常见症状为意志活动降低、思维迟钝、认知功能下降, 甚至出现厌世心态、自杀行为, 而某些精神症状严重者, 还会产生妄想、幻觉等。当前对于该病特效方法尚无定准, 因此临床上主要实施抗抑郁药治疗。本文对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8例抑郁症患者,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39例。参照组男18例, 女21例;年龄21~62岁, 平均年龄(37.25±8.26)岁;病程2.0个月~3.5年, 平均病程(1.05±0.82)年;其中肝气郁结型18例、胆胃不和型9例、心肾不交型7例、心脾两虚型5例。研究组男19例, 女20例;年龄20~63岁, 平均年龄(37.68±8.45)岁;病程1.5个月~4.0年, 平均病程(1.27±0.92)年;其中肝气郁结型19例、胆胃不和型8例、心肾不交型6例、心脾两虚型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 采用抗抑郁药舍曲林(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80141, 规格:50 mg×14片)治疗, 口服, 50 mg/次, 1次/d, 之后随着病情发展, 逐渐递增, 服药剂量≤150 mg/d, 1个疗程为42 d, 共治疗3个疗程。研究组实施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 方剂主要由炙甘草、党参、人参、黄芪各15 g, 柴胡12 g, 当归、白术各10 g, 升麻、陈皮各6 g, 大枣6枚, 生姜9片组成。依据不同证型实施加减, 如:益中气、宁心神, 可添加煅龙骨15 g;若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可添加香附10 g、熟地24 g、白芍10 g。用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2次服用, 1个疗程为42 d, 共治疗3个疗程。取穴:取夹脊穴, 对于心肾不交型患者, 取胸腰部肾俞、心俞穴周围的夹脊穴, 同时与患者症状相结合, 进行对应穴位的选取, 包括昆仑、腰阳关、肾俞、心俞等;对于胆胃不和型患者, 取胸部脾胃俞穴、肝胆俞穴周围的近夹脊穴, 同时再取足三里、胃俞、胆俞、脾俞及肝俞等穴位;对于肝气郁结型患者, 取胸部肝胆俞穴周围的近夹脊穴, 同时再取三阴交、内关及肝俞等穴位;对于心脾两虚型患者, 取胸部心脾俞穴周围的近夹脊穴, 同时再取足三里、胃俞、心俞和脾俞等穴位。腧穴选取好后, 消毒完成后, 利用准备好的毫针行针刺, 主腧穴实施温针灸, 留置针30 min, 中间每5分钟行针1次, 1次/d, 1个疗程为42 d, 共治疗3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治愈:体征及临床症状彻底不见, 自觉症状无, 抑郁评分<8分;显效:体征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自觉症状不明显, 心境障碍呈轻度, 抑郁评分为8~12分;有效:体征及临床症状得到局部改善, 自觉症状有一定变化, 同样会对正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影响, 心境障碍程度不一, 抑郁评分为13~20分;无效:体征及临床无任何变化或者病情加剧, 抑郁评分>35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脱落、转成躁狂相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37/39);参照组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9.49%(31/39);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发生脱落1例、转成躁狂相0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参照组患者发生脱落2例、转成躁狂相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抑郁症在中医学上可归为“脏躁”、“郁证”等范畴, 心肝肾脾等脏腑与其关系密切, 情志失衡、气血失和是其症状表现[1]。中医学认为对该种疾病采用中药剂补中益气汤治疗, 可对脏腑进行调节, 达到益气、补中的功效。脾胃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 气血平衡, 脾胃功能才能通畅运行, 而气机运转正常, 才可对脏腑和气血进行调节。采用这一中药方剂治疗, 再与患者具体抑郁症证型相结合, 加减药方, 则可使治疗效果达到理想的程度[2-4]。同时通过众多实验研究得知, 补中益气汤可对产生的疲劳感进行缓解, 使大脑活力得到增强, 内分泌功能和免疫能力得到提高, 对RNA、DNA的合成及胃肠运动进行调节。当中的甘草、白术、党参、黄芪等可使白细胞水平得到升高, 使抗体得以产生, 激发细胞活力, 使脑脊液5-羟色胺含量得到提高, 同时当中柴胡还能达到镇静的效果[5-7]。夹脊穴位进行针刺也与脏腑关系密切, 与患者抑郁症四种证型相结合, 选取相应的夹脊穴行针刺, 可对气血和脏腑进行调理, 进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恢复[8-11]。
此次研究显示,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抑郁症明显起到更佳的疗效。
综上所述, 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抑郁症效果较佳, 安全性较高,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申尧, 高建忠. 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7, 18(17):166-167.
[2] 潘洪峰, 梁仕武, 许爱, 等. 艾灸百会穴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血清5-羟色胺的影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259(3):118-120.
[3] 尹宏, 补中益气汤加减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19, 14(1):135-136.
[4] 乐晶晶, 易韬, 李霁, 等.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概况. 西部中医药, 2015, 28(10):143-146.
[5] 宋扬, 刘津, 臧大维, 等. 神经递质功率及血浆5-羟色胺水平与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2):439-440.
[6] 籍玉红, 刘娟.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浆脑脊液单胺类递质水平的变化.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 18(22):121-122.
[7] 朱应征, 付振强. 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状态及神经康复的疗效分析. 中国处方药, 2015, 13(6):90-91.
[8] 竺平晖. 花椒多酚类化合物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腦组织NE、5-HT及MAO的影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5):393-395.
[9] 郭丽, 李永春, 孙冬梅, 等. 电针夹脊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 2015, 7(10):45-46.
[10] 高莹.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
[11] 曹辰虹, 陈静. 以督脉为主治疗抑郁症116例. 辽宁中医杂志, 2013, 40(8):1682-1684.
[收稿日期: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