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早期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1-10李永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5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脑梗死

李永斌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早期联合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70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6.53±1.22)分低于对照组的(10.01±2.45)分、GQOLI-74评分(86.12±3.19)分高于对照组的(65.36±7.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早期联合治疗脑梗死可发挥协同作用, 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对提升临床表现及预后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脑梗死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53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危重疾病之一, 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已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1]。在临床上, 以改善缺血区再灌注、降低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为主, 常用药物包括氯吡格雷等[2]。需注意的是, 若早期用药选择不当, 对脑梗死患者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因此, 应积极选择更科学、合理治疗方式, 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本文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评估早期联合用药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35例。研究组中男21例, 女14例;年龄51~67岁, 平均年龄(58.25±8.19)岁;平均发病时间(15.13±7.05)h。研究组中男19例, 女16例;年齡50~69岁, 平均年龄(58.31±8.22)岁;平均发病时间(14.85±6.79)h。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诊断标准;②发病至治疗均在24 h内;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脑部肿瘤、血液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心脏功能障碍者;③已行药物治疗或过敏者;④无法配合研究者。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在降低颅压、神经保护、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上, 予以氯吡格雷75 mg/次, 1次/d, 持续治疗1周。

1. 2.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 100 ml/次, 2次/d, 持续治疗1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GQOLI-74评分及临床疗效。通过NIHSS评分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 NIHSS评分越高表示神经损伤越严重;生活质量通过GQOLI-74评分进行评分, GQOLI-74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疗效判定标准:显效:NIHSS评分>90%, 未见明显不适症状;有效:NIHSS评分下降46%~90%, 不适症状基本缓解;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GQOLI-74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GQOLI-74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6.53±1.22)分低于对照组的(10.01±2.45)分、GQOLI-74评分(86.12±3.19)分高于对照组的(65.36±7.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急性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疾病, 其发生与脑血管狭窄和堵塞等因素相关。在疾病发作早期, 由于梗死区域脑组织及脑细胞缺血缺氧逐渐加重, 可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3]。研究指出, 在脑梗死早期即予以缺血区域血液灌注, 可极大降低病死率、提升预后质量[4, 5]。但是, 在临床上, 受窗口期时间短、病情危重等因素影响, 早期甚至是超早期溶栓治疗较少, 多以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脑神经保护等治疗, 疗效有限。

氯吡格雷属新型血小板抑制药物, 可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相应受体结合, 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与传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例如阿司匹林相比较, 其疗效更强, 还可与阿司匹林发挥协同作用[6]。另外, 丁苯酞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正丁基酞消旋体药物, 具有多方面疗效, 既可以改善线粒体内活性, 又可以保持线粒体完整性, 还可以加强缺血区域代谢能力[7]。研究指出, 丁苯酞可作用于血管, 保护血管完整性, 促进新生血管产生作用, 恢复血管正常管径[8]。另外, 还在减轻脑组织水肿、避免炎性因子损害、增强脑组织抗缺氧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吴江平[9]研究指出, 氯吡格雷早期联合丁苯酞可有效改善预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末次随访NIHSS评分为(6.56±1.42)分, 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6.53±1.22)分低于对照组的(10.01±2.45)分、GQOLI-74评分(86.12±3.19)分高于对照组的(65.36±7.3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可有效改善神经缺损功能、提示日常生活能力。另一组数据显示,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用药临床表现更好, 这可能与两种药物可发挥协同作用相关, 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 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早期联合治疗脑梗死可发挥协同作用, 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对提升临床表现及预后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海林, 马青芳, 吴丽娟. 氯吡格雷治疗对SIP患者恢复期颈部血管狭窄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影响.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 35(9):115-117.

[2] 朱吉秀. 早期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疗养医学, 2017, 26(8):886-887.

[3] 宋友. 早期给予氯吡格雷、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使用对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4):231-232.

[4] 张红博, 解旭东, 王欣, 等.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2):357-359.

[5] 李海军, 王长娟, 张生, 等.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高压臭氧大自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对血清CRP的影响. 陕西中医, 2014, 35(7):822-823.

[6] 仇晨峰, 冯学问, 吴伟林, 等.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片和氯吡格雷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22):2035-2038.

[7] 戴海琳, 王丽, 王彦珍, 等.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33):95-97.

[8] 陆旭东, 金玉华, 俞晓翔, 等. 丁苯酞联合氯吡格雷对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液黏稠度和经颅多普勒检测参数的影响. 中国基层医药, 2018, 25(1):1391-1394.

[9] 吴江平. 早期联合应用氯吡格雷与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1):172-174.

[收稿日期:2019-07-10]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怎样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45例临床分析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